《将相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在导入环节,以《史记》导入,既能扩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2.在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让学生默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并且划出相关语句,体会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感受。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教师通过抓关键字词(如理直气壮、撞、拼)的方法,来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无畏,敢于牺牲的人。
由此总结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老师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展示了战国七雄分布图,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加深对人物秦王残暴,以强欺弱的霸道形象、和蔺相如不畏强暴,知难而进英雄形象的理解。
4.后两个故事学生讨论地很热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及时进行了个别差生的学习指导。
5.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让学生读的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也是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本节课以史记导入,以戏曲收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史学兴趣,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6.课件做的比较简单,只出示了语言、动作等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句段。板书内容全面,前因后果清晰,一目了然;
二、不足之处:
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课前调试好的课件,由于电脑不给力死机了,上课时什么都没有了,我就有些紧张了,需要重新调试课件。二是上课时记错时间了,当看表是10:7分的时候,当成了才讲了7分钟,心想再让孩子们多思考两分钟吧,延长了默读时间。忘了是55上课了。到了9:25了,才想起来是40下课。所以形成了前松后紧的情况。三是看到校长来了,真紧张了,连学生的名字都忘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习好的不愿意发言,差的呢又不会。平时也是孩子不想表现自己。我一直鼓励强调要积极举手。最后是年龄不饶人,教案就是记不熟,不是漏掉这点就是漏掉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