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ID:548165

大小:6.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评课稿     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亲身经历,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涂植威老师执教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能抓住本课重点,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验分析,简单、清晰地使学生对水和食用油有更多客观上的认识。 一、开门见山,指向明确    涂老师直接展示“一杯食用油”和“一杯水”,通过“你有什么方法比较油和水”这一问题,直截了当地引出新课,并让学生思考两者比较可使用的科学方法。在动手操作前,首先就应明确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学生才不会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明确用“看”、“闻、”“摸”等方法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比较,大大提高活动效率,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演示,体现细节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表、图片、幻灯片及示范实验等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涉及的三个小组实验中,涂老师采用以学生记录、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为辅进行。学生记录方式为填写记录单,学生汇报则是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小组记录单。 在第二个小组实验——“液滴实验”中,为了强调本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内容并不只以文字的形式展示,还出示3组图片,学生通过每组两幅图片较为直观地的辨析,明确“液滴实验”的实验细节。图片两两对比,既反映学生是否清楚实验细节,也可通过比较图片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此外,图片是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图片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的信息量也很大。我认为此处为一大亮点。    在演示实验——“水和食用油没有固定形状”中,涂老师运用烧杯、圆底烧瓶和锥形瓶,水和油的形状由圆柱形到半球形再到锥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两种液体的形状随时在发生变化,使“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更有说服力。    总结本堂课采用“维恩图”,将学生得出的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出来,具有准确性、整体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教材内容,注重启发诱导    此处为本堂课的另一大亮点体现在对混合水和食用油的处理。第三个小组实验——“混合水和食用油”实验,它在教材中出现的目的是验证水比食用油重。我认为,混合水和食用油来判断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种方法不够严谨,另外在其他课堂中发现水和食用油混合后,出现了意外,油滴沉在了水底。而涂老师则是另辟蹊径,他利用这个实验引出“水和食用油哪个重”这一问题,对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判断是采用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在天平上平衡情况的方法。    在问题到验证这一过程并不是一步到位。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验证,涂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一步步引导。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教育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教育遗产,在常规的科学教学教学中对启发提问、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第一步的设疑提问——水和食用油哪个重,到第二步的循循善诱——启发学生采用天平称重比较,再到第三步的探讨解疑——提出“一大一小比较水与食用油轻重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第四步的追问揭疑——引导学生说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来反映两者的轻重关系,最后到第五步的交流再启——相同体积下,水比食用油重。整个过程是一个探讨学习的过程,用事实说话,以达到对问题解决和对其本质的认识。 四、课外拓展,一举多得    课外拓展的设计是让学生比较厨房中其它液体和水,其目的一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概念与研究方法,目的二是让学生对液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目的三是暗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意见和建议    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课堂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也要接受别人的真挚意见。对于涂老师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我有几点建议:     1. 在引出科学方法时,学生的回答总是偏离问题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涂老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强调“方法”二字,而且没有给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对“方法”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2. 个人认为小组记录单可以每人一份。如果一组一份,会导致小组内某些成员会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当然,一组一份有利于组内成果的汇总,但采用一人一份时,只需要汇报人汇总四人信息,而一般大部分同学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信息汇总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3. 在整堂课中,涂老师不太关注课堂的生成。学生的回答若与理想的答案有所偏离,他一般直接忽视,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这会让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储一个影响他今后学习的错误概念。因此,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成,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在享受“预约的精彩”的同时,迎接“生成的惊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