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ID:548465

大小:8.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认识角》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天,剪刀兄弟吵起来了,剪刀瘦瘦说:“瞧,我的嘴巴张得比你大。”剪刀胖胖也不甘示弱:“不对,我的张得比你大。”两兄弟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老师们,这段富有童趣的对话,就是我和二年级小朋友一起学习《认识角》一课的导入片段。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说课总结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课件同步出示说课总流程图)    一、教材分析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角的形状,初步认识角。角是构成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元素,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将为今后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根据我对教材的这些解读,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建立角的表象,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会比较角的大小;2、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大小有关。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思路    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因此本节课我预设了找角、折角,比角三大探究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经历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课前引入,趣已生。    新课伊始,我利用剪刀兄弟的争论提出问题:(课件回放)“同学们,到底谁的嘴巴张得大?”“胖胖!”“瘦瘦!”(变换语气,重复一次)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孩子们马上大声地叫嚷着自己的答案。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在这里,我并不急着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是话锋一转:“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这节课中!同学们看,剪刀的张口(课件闪烁剪刀张口的部分)——这儿(手势)藏着一个什么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悬而未决的情境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新课的学习了。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    (二)课中探索,意正浓。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角的表象,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接下来我分层次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活动1:找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并指一指角在哪。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一开始还是停留在“物体边缘相接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在指角的时候是这样指的(课件)。    “原来角是长这样的呀!”我就势板书,板画出角的顶点。“不对,不对!”“那数学图形角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把这些角的生活外衣脱去,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从物体表面抽象出角)在这里,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成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初步建立了角的表象。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已经知道的,不教,学生能自学会的,不教。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材对于角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名称,记法等等都有清楚的介绍。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知识,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呈现该部分教材)    孩子们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角的组成,接下来,我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找角、指角。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活动2:折角    接下来我拿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形中有角吗?你能用它做一个角吗?    在学生折好角后,我让学生摸一摸自己亲手折的角,说一说角长什么样,让学生体会到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从而加深对角特征的认识。在折角过程中,我预计有些学生会把圆弧与半径相交的地方误认为角。我们都说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美丽,就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利用这种错误的资源。在这里我通过生生互动质疑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活动3:比角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设计三个步骤。    首先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同学们你能用这两根小棒做出和刚刚折的角一样大的角吗?让学生感受重叠法,重叠角的顶点和一条边,看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分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让学生玩活动角,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    师生比拼、引发矛盾是突破本节课难点的重要举措,我出示活动角(故作神秘状):我的角比你们的都要大吧?激起学生的比拼兴趣,学生上台投影演示和老师比角,结果一重叠发现当然是学生的角比较大,这时我又故意装糊涂:可是我的边比你们的都要长啊!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必定迫不及待:角的大小跟边长长短没有关系。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回顾并解决剪刀兄弟的问题,很好地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    (三)课末实践,智未穷。    为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接下来我又设计了3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角的特征。    活动一:火眼金睛,辨出角。    1、辨一辨,认一认: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认识角》说课稿        2、辨一辨,找一找:下面图形中的角藏在哪?     《认识角》说课稿《认识角》说课稿     数学书      这两道练习我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辨认角和归纳角的特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来纠正错误。    活动二:心灵手巧,剪出角。    一张三角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试一试。    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活动三:回归生活,赏析角。    数学知识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在课的最后,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赏析角,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形成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说课总结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角的表象,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从而全面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