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20—2021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引领,以“全员育心、全程育心、全面育心”为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工作目标,夯实基础,拓展内涵,辐射示范,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新台阶。完善基础设施,为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供强力保障。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加强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等建设,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互动空间,为广泛开展团体辅导、提供心理服务奠定基础;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功能区,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测评室等的作用,为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除学生外对全校教师开放中心功能区,为广大教师提供温馨心理服务。二、加强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出台《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方案(试行)》,稳步推进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实质性开展工作,显著提升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建立辅导站业务交流和工作研讨机制,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定期督导,对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从学院重视和支持程度、工作机制、教育活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以及工作实效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和考核。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下移,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三、聚焦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营造全员育心氛围。加强宣传。以网络(微博、人人网、青春湖医药App)、宣传窗、《心语馨园》会刊、宣传册等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持续适时对中心网站进行更新。从外观和内容上丰富信息,对外展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态势和形象。开展心理服务信息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三进”活动,提高中心知晓率和宣传度。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中心组织的特色活动拟以音乐心理休闲会、心灵瑜伽会和团体辅导式班会为主,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指导学院开展特色活动。学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支持各学院开展“量身订制”的特色活动,实现一个学院一个精品项目。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指导朋辈心理咨询团、心理协会以“助人自助,互助成长”为宗旨,通过知识宣传、团体活动、心影赏析、心理游园、阳光心理舞会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教育氛围。适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如:针对大一新生的《适应心理》讲座,针对大二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讲座,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压力管理》、《就业心理》等。本学期计划邀请校内外专家作报告,以使大学生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专业学习和情感生活中问题,乐观的面对各种困难,健康成长。开展团体辅导活动。9月份开学后确定主题、撰写方案、招募成员,计划开展2个主题的团体辅导,每个主题6-8次。自主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材料。拟编印《怡心园》心理刊物和《新生活,心适应》、《新起点,心起航》、《一个都不能少》等系列宣传单页。四、力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学习成长,打造高素质团队。试行双周例会学习制度和案例研讨制度等措施,实行学工干部心理干预能力提升计划,使专兼职教师、学工干部逐步掌握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问题干预、危机干预等基本知识,不断提升工作团队整体素质。举办阳光心理学校,加强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情联络员等学生骨干的培训与指导,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基层堡垒作用。五、着力打造“新生心灵成长计划”,提高学生自助和互助能力。以新生为主体,启动“新生心灵成长计划”,内容包括新生适应性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生开放月、新生心理委员培训、新生心理测评及访谈、新生团体辅导、“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新生心愿望征集、“心悦聊吧”、阳光心理舞台、新生心理趣味联谊会等活动,关注“95后”学生心理需求。六、全力做好心理咨询这项重点工作,切实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预约、值班、咨询、反馈、督导、档案管理等制度,启用新版《心理咨询记录册》,加强心理咨询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准;继续实行临床心理咨询专家每周来校坐诊制度,邀请校内外具有心理督导师资格的高水平专家任督导师,以便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设立24小时怡心热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悉心服务;做好网上QQ预约及在线咨询、E-mail咨询、心理信箱预约咨询,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需求。七、健全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促进学生阳光成长。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五早”预警机制,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和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在危机预防、干预、善后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以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扎实开展2020级新生心理测评工作,建立心理档案,组织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或个别辅导;组织各学院认真排查特殊群体学生,并开展辅导工作;试行心理健康信息双向月报制度,坚持“月月随访”,扎实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和危机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定期跟踪辅导并记录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关注危机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其发展方向,力争将危机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的联系,建立高效、顺畅的精神疾病转介、联动机制。八、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调查、研究医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组织、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做好《自信心团体辅导缓解贫困医学生心理压力的实验研究》、《压力通过缓冲因子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等三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九、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和空间,提升心育工作内涵。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心理服务对象覆盖全校学生和教师,尝试在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堂;出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依托蒲公英心理志愿服务队,借助茅箭区心理疏导进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十堰市教育电视台、十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平台,将服务对象由校内逐步向周边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地区等辐射;加强与市内其他高校的联系,交流工作成绩与特色,开展案例研讨与督导,试行疑难案例会诊转介制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20—2021年第一学期工作月历日常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工作、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室)建设及规范运作工作、心理咨询日常值班、咨询记录管理、咨询师案例讨论会、团体心理辅导和户外素质拓展、三大心理社团(朋辈心理咨询团、蒲公英心理志愿服务队、心理协会)管理和指导工作、《班级学生心理晴雨表》收集整理、网站更新与管理、《心语馨园》刊物、《怡心园》刊物和《新生活 心起航》系列宣传手册编印、“心悦聊吧”系列活动。九月1、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心理问题排查和心理测评关注对象跟踪访谈;2、秋季学期心理咨询值班安排及相关宣传;3、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团走访军训现场和新生宿舍;4、拟定《新生心灵成长计划》方案;5、拟定《贫困医学生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招募、筛选人员,开展活动;6、招聘第六期朋辈心理咨询员、蒲公英心理志愿服务队学生干部调整;7、筹划第六期朋辈心理咨询员和新生心理委员培训;8、2020级新生心理测评准备工作(数据导入、系统调试、学生助理培训等);9、新生适应性讲座;10、《缘来一家人》新生团体辅导;11、心理咨询师座谈会;十月1、2020级新生心理测评工作;2、开展第六期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3、开展“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4、开展贫困医学生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第1-2次);5、举办阳光心理学校,开展新生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及培训;6、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生开放月活动;7、新生心愿望征集活动;十一月1、新生心理测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反馈、关注对象访谈和后期干预;2、新生心理趣味运动会;3、《心理疾病的识别与处理》主题培训;4、市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5、开展贫困医学生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第3-6次);6、绘画心理治疗班学习;7、人情讲堂——宿舍相处艺术;十二月1、2020年学生心理健康摸底排查和干预工作;2、“12·5要爱我”主题宣传活动;3、《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主题培训;4、《考试焦虑调适》团体辅导;二〇一五年一月1、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2、2020年详细的咨询工作量统计及关注学生的汇总整理分析;3、2020年临床心理咨询专家咨询费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