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这一课也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也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关键: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问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许多客人,今天老师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小组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探究多种方法。
2、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小组交流: 利用每组的12个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是怎样分的、每堆有几个?
摆完后看看你组有几种摆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摆法最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使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二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感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方法多样化,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四、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把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
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显示原型,它们分的虽然有差别,但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小结,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迁移拓展
巩固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创设小兔分萝卜的问题情境,提高练习,创设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问题情境,、拓展练习,怎样站排,拓展多种排法,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地“游玩”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孩子们,你今天的表现棒吗?棒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课后延伸、强化训练
1、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预习新知
分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