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听课记录及反思
师:(出示一小瓶口服液)这种口服液是怎么喝的?
生:用吸管吸
师:(将口服液放入热水中,也没沿吸管上升)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
生:很喝珍珠奶茶时,奶茶沿吸管上升
生:还有温度计
师:在家里烧过开水吗?水快开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水会漫出来?
师:水为什么会往上溢呢?是不是冷热使它发生了变化?
板书:水
师:你打算怎样设计今天的实验?
生分组讨论并交流
生:在杯子(试管)中放入冷水,把管子插进去,在杯子中倒入热水,把管子放进去
师: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要把细管子插到胶塞中,然后再把试管塞上
教师演示安装方法
学生分组组装实验器材
师:看看你们手中的装置和老师的一样吗?现在你们准备怎么进行今天的实验
生演示在试管中装水
师:试管中的水要装满,如果水向外溢可以把塞子松一下。
师:看不清楚(液面的位置)怎么办?
生:换一个有颜色的水
教师演示将有颜色的水倒入试管中
师:这个小黑皮圈有什么用?
生:可以用来做标记
各组分别领取红色的水一杯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实验记录表,看看怎么填写
师提供热水,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把试管倒入热水中水面下降,拿出热水水面上升)
汇报
生:水往外冒(从管子中)
师:有没有一个变化过程
生:当受热以后,水柱慢慢上升
生:水受热时先降下去,再慢慢地升上来
师:为什么水柱会下降,后面的学习中会慢慢地认识它现在谁能说说水柱的变化是为什么?
生
师(板书)水受热体积膨胀,所以才看到水面上升
师:你还想研究什么?
生:水在受冷的情况下会怎样?
各组取一杯冷水,继续实验
汇报:
生:看到了水位下降
师:哪里的水位下降
生:试管里的
生:有一个上升的过程,然后再慢慢地下降
师:和前面出现了相同的现象,但最终还是降下来说明了什么?
生:水受冷体积缩小了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水热胀冷缩
教师板书:热胀冷缩
师出示各种液体(料酒、绿茶、可乐、汽水、醋)
师:这些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们打算怎么做?
师:各组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液体,用刚刚的实验装置来做
各组倒出原试管中的红色液体,取回一种液体开始实验(用可乐实验的组,放入热水中液面急速上升,并不断有气泡冒出,放入冷水中水面仍然在上升)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热闹的活动之后出现了无人交流的现象)
在老师的一再提示下,有学生按照老师的居士说出了:牛奶(醋、芬达)受热时提及膨胀,受冷体积缩小。其中仍然有学生认为受冷时体积也会膨胀?
师:(拿出装有饮料的瓶子)为什么它们都没有装满呢?
布置作业:回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听课反思
说实话,这节课听起来感觉上不那么好,因为就教学目标来说肯定是没能完成的,没能给学生形成清晰的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三个实验都出现了特殊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反证。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吗?
其实更让我觉得有些担心的是如何评课的问题。
我听到了一种观点是赞扬这是一节常态的课,没有修饰。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有些我们的科学教学有些让人担忧了。
还听到一种观点是这样随意的器材选择很有意义,很有研究的价值。我想说的是对教师有意义,还是对学生有意义呢?对教师的意义是下次即使选错了材料也没有关系,一句“以后研究”就可以解决了。对学生的意义是不用说真话了,老师说的就是真的。
听完了这节课我觉得至少有四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教师语言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实验器材的选择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形成。
第三: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没有到位,学生任意去尝实验用的液体。
第四:交流的有效性值得关注。要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都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制”完成的。学生对于液面上升与下降和体积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可能都还没能有所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