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2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论说文——《师说》。一、说教材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师说》是韩愈针砭时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中对学生“掌握古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基本知识点”的要求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A.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师、传、道、受”等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常用的虚词;两个通假字;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的文言句式。B. 基本能力目标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C. 德育目标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3.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为: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说教法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3.针对现实中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三、说学法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教师搞“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学生无所谓主动观念,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本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A.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C.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诵读与背诵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资料,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介绍,让学生对本篇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拟分三课时进行。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串讲和点拨,以诵读和字词积累为主;第二课时:讨论和分析,归纳文言词语用法,理解本篇的写法;第三课时:阅读鉴赏,熟读成诵,扩展阅读,学会知识的迁移。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微机等辅助教学手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略)二、齐读第1自然段:(力求背诵)重要词句分析,如古今意义,通假字、名词的意动用法等;三、窜讲。四、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有些人认为不靠老师、自学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师的。)————明确,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说话、写字等等,教他们的父母和他请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师,连他自学用的课本、材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严格说来也是他的老师。 凡是某一方面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身边的人都有其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对身边的老师们也应尊重,互相尊重。五、布置作业,整理文学常识、第一段字词;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自由朗读第2、3、4自然段,窜讲,提问,释疑答疑:重点句子解释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看不起他们,现在士大夫之类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难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吗?)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听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⑤余嘉其能行古道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四、讨论、归纳本课特殊的文言现象: 此部分为突破重点之环节,在上节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板书示出。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此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并归纳文言现象,最终学会自主学习。这就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前面的学习,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目标,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其他几个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期达成基本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五、讨论、解读课文:(学生活动为主)(1)思考本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明确:是立论文。并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说理性很强。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展开讨论,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数学获奖的学生对其老师的态度”。认为老师应该谢谢他,没有他老师也不会成名。让学生评价。-————明确:这位学生完全否定了教师在学生成材过程中的作用。应清楚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不能否定学生的主观作用,他的个人天赋、个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字词强化训练:布置相关的解释多义词练习(此练习的设计,是为着学生能将知识合理地向课外延伸,实现知识的迁移)2.写作训练:(由于本课不仅有较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较好的思想性,可以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探究,也正体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中德育目标的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学习本篇后,以“谈教师的作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背诵指导、扩展阅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