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ID:549776

大小: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教学策略】 “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展示课件)从主题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了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    (2)、我想求一个小组有几人?    (3)、我想求有多人负责挖坑种树?    (4)、我想求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 师: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同学,今天我们只研究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快速的列出综合算式,算一算;找两位同学板演,(挑选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板演。) 生:列式计算。 2、课堂大讨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师:(请做题的同学站在自己的算式旁边)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对我的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学会了吗? 生:大家对我的式子有问题吗? 生1:4×25是什么意思? 生2:2×25是什么意思? 生3:4×25为什么要加上2×25? ...... (学生对刚才所列的每一个式子,进行生生对话,讨论,明确每一步的意思。) 师:(适时指导)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4+2)×25。 (学生按照刚才的对话明确每一步的意思。) 3、师:我现在整理一下板书,这两个算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两个算式相等的?(计算得到的。) 生将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4+2)×25 = 4×25 + 2×25 二、对比感知。 1、师:我们再一起去花坛看一看。(出示课件)这回你从图上能看到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已知: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有这样的8行。右边的花坛中每行有8朵花,有这样的8行。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生自主列式。继续挑选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板演。) 师:像他俩一样,开始提问? 生:谁有问题? 老师把课堂交给两位学生。 生1:12×8是求什么? 生2:...... 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对,它们是相等的,我们还是用等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同学们刚才讨论的真好。(12+8)×8=12×8+8×8 3、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组算式,对这两组算式有点感觉了吗?再读一读,(师在题目中重复出现的数字下面点上小点。)谁有点感觉了? 三、继续讨论。 1、继续讨论练习:购买运动服的问题(写出第三组相等的算式) 师:出示题目,一套运动服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买了1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要求:用两种方法做,不讨论自己独立完成。让一名学生板书, 同上,学生讨论每一步的含义,学生互问互答。(75+45)×10=75×10+45×10 2、师:三组长的有点像的算式,谁又有一点感觉了?把你的感觉写出来,用数学算式表达出来?观察着写,不能和黑板上的重复。谁愿意上台来写,(选2名学生上台,)其他的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写完之后要思考。  (学生开始动脑筋思考,并写出类似的等式。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四、深入讨论:为什么相等? 1、师:你是怎么证明等号两边的算式是相等的呢? 生1:我是通过计算出结果证明的。 师:我们能不能不计算也能证明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呢?(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去思考) 生2: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那你看看左边的这个算式(32+2)×5一共是几个5?(34个5)再看看右边的算式32×5+2×5是几个5加上几个5?也就是几个5?(32个5加上2个5,也就34个5)左边是34个5,右边也是34个5,说明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说的好,谁还想用乘法的意义讲一讲自己的算式? 生3:...... 2、师:我们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也可以证明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这就是两个算式中间写上等号的重要原因! 五、总结升华。 1、师:整理黑板,像这样的等式有多少个,写一节课能写完吗?写到明天......一直写不完怎么办?那同学们想一个办法,这样的规律总结出来,你发现了什么?用你的话,你的算式,你最想表达的算式表达出来。把感觉总结出来,写在你的本子上,发现什么就写什么? 生整理自己的发现,将感性的例子上升为理性的模型。 师巡视,发现每一种不同的结论,由易到难排好顺序。 2、师选取3个学生的发现上台展示,先让学生自己说。 生1:我发现它们的得数相同,意义却不同。 生2:它们都用了综合算式,每步都用了乘法和加法。 生3:把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乘一个数,等于把这两个不同的数的和乘上一个数。 3、师:老师这里发现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爸+妈)×我=爸×我+妈×我 爸爸和妈妈合在一起爱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他们两个合在一起爱我。这样一个算式就可以代表黑板上的所有算式,这里的爸爸可以代表什么?(任何数)妈妈呢?我呢? ...... 师:你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示这样的算式? 生:(1)用图形表示(+)×=×+×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4、师:这样的算式就可以代表以上所有算式,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5、师:你们以前见过乘法分配律吗? 出示课件:两位数乘两位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师:这不就是乘法分配律吗?看来乘法分配律早就来到过我们的身边! 六、作业。 1、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找哪里需要用到乘法分配律。     2、请大家回去再回顾一下本节课,想想我们是怎么得到 (a+b)×c=a×c+b×c的。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 = a×c + b×c (4+2)  ×25 = 4×25  + 2×25 (12+8) ×8  = 12×8  + 8×8 (75+45)×10 = 75×10 + 45×10 (32+2) ×5  = 32×5  + 2×5 (50+6) ×10 = 50×10 + 6×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