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说课稿
【摘要】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又不便于学生直接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此我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和身边的真实素材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验、感悟、想象1吨到底有多重。
【关键词】 转换思想 体验感悟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个单元这节课以前的教学内容都是关于测量方面的,比如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有换算关系。教材这样安排能够可以较顺畅地从长度测量转到重量的测量模块,前后知识的联系与不同可以避免学生混淆一些看起来相似的概念,比如千米和千克。另外,教材中的例题非常直观,例题利用学生的体重地叠加来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吨,无疑是最能让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
本课属于“测量”的领域范围,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基本思维训练,合作并探究各个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质量单位“吨”并且正确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树立吨的观念的过程,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会吨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吨并且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概念,并训练一定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关于长度测量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关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是让学生立马从长度区域转移到重量区域,这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还处在依赖于客观具体的事物和直观的经历经验上面,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从前几节课的长度测量转移到重量测量内容,从生活中的遇到见到的实际经验出发来引导学生认识吨并且正确掌握吨与千克以及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 “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和千克。
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克重?
师:哪些物体又大约是1千克重呢?
生:4盒牛奶、2袋盐、5个苹果、20个鸡蛋......
2、师:你还知道有比千克更大的单位吗?
生:吨!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板书吨的认识)
二、认识1吨有多重。
1、师:你们了解吨吗?你能拿出一个1吨重的东西给我看一看吗?
2、师:什么东西让你感觉是1吨?
生:1辆汽车、1块黑板、1张床......(相机板书)
3、师:在数学上又是怎么来描述1吨的呢?
(生打开数学书,自学书上内容)
生:计量较大的物体用吨作单位、10袋100千克重的大米重1吨、1吨=1000千克、吨用字母“t”来表示。
4、师:1吨=1000千克,我们先来感受一下1000千克有多重。你能不能借助你对1千克描述的这些东西来描述一下1000千克。
生:4000盒牛奶大约是1000千克重,
2000袋盐、5000个苹果、20000个鸡蛋......
5、师: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4000盒牛奶是个什么概念?5000个苹果呢?......
生:我一天喝1盒牛奶,1000千克牛奶要喝4000天,大约是11年。
我每天吃一个苹果,5000个苹果要吃5000天,大约是13年。
......
6、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够借助1千克的物体来描述出1000千克的重量,总的来说1000千克重的物体非常重,也就是说1吨的物体非常重!
7、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1吨有多重,现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刚才我们感觉中的1吨是否正确。(把错误的订正过来)
生:1块黑板不可能是1吨重。(1块黑板重20千克,50块黑板重1吨)
1张床也不可能重1吨。(1张床重50千克,20张床重1吨)
......
三、学习单位转换。
1、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6000千克=( )吨 50吨=( )千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简便的转换方法。)
3、1名学生重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有多重?
四、认识超载。
1、师:你觉得自己能抬起1吨重的物体吗?
生:不能!
师:那有什么办法能抬起1吨重的物体呢?
生:用货车拉、用起重机吊......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生通过看图学习,认识载重、自重、超重。
师:珍爱生命,远离超载!
2、师:同学们,既然物体的质量都能用千克这个单位来表示,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吨呢?
生:为了计数更简便。
五、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吨,1吨就是1000千克,我们借助1千克的物体描述了1000千克有多重,也就知道了1吨有多重,正因为1吨的物体很重,所以人们发明了大型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的载重也是有限制的,超过了就会发生事故,所以我们要拒绝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