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中五山小学的季老师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事例,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教学。首先搜集参加各种乐器的男女生人数,制成的四张单式统计表,通过分层次的几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产生需求:有些问题不能从单个的表中直接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很自然的,学生产生了将几张表格叠加在一起的认知,在课中,学生们慢慢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设计,简化自己的统计表,根据需求设计出了表头,成功从单式统计表组合成复式统计表。活动中,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成为有效知识,教师的“教”变为“引”,学生的“学”变为“探”,学生们经过讨论并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表头的理解这一步骤。 在整节课,季老师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还有什么问题?怎样能使表格变短,而又统计全面?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教学中,在学生体会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后,季老师还分组合作,让学生统计小组内每位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学生在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作统计表、分析表格的一系列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学有所用。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课堂上老师可不可以放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创造复式统计表,在每次展示学生作品之后,让学生自己比较体会别人的设计优处,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乃至更多次的修改、创造,最终完成复式统计表。这样的放手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学生是否可以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收获。以上是我听课之后的粗浅想法,还请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