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达标课反思
上午的“达标课”自我感觉是“半成品”。
好的地方,一方面是学生预习准备比较充分,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搜集了有关月球的相关诗歌及知识。另一方面是特别注重了互学中小展示的落实,让班上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之中,老师也参与到了小组学习之中。借此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第三,在展示环节中,各组同学都能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特别是“月球的天空是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为什么?”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学生的反复讨论和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到了“大气层”、“紫外线”、“反射”等专业名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领域。其他展示也有精彩之处,激起师生们阵阵热烈地掌声。这掌声,是对参与展示的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也是对想参与又有点儿胆怯的同学的党的激发和鼓励。
存在问题,一是课堂大展示同学参与度相对较低,人数没有过半。二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大合理,大展示过程中解决问题不够高效,有个别同学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东拉西扯,浪费了时间。比如,水仙组的问题“人们对月球有什么美好的遐想?”这个课文前后有5个现成答案的简单问题,几个同学在展示时, 却没能涉及课文内容,只讲课外的故事,耽误了时间。结果有两个小组的成果没有时间展示,学生预习中准备的和月亮有关的诗歌、歌曲没有机会展示出来,没有实现高效课堂“知识超市”的目标。三是课堂应是“生命狂欢”的过程,但这节课充其量只能说是“活跃”,完全没有让学生的“生命狂欢”起来,十分遗憾,暴露出课堂的设计和引导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待今后继续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