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听课反思
《将相和》是《史记》中的一篇节选文章,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 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荀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以3个小故事为线索,围绕廉颇和蔺相如两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品读感悟。在读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依托文本,拓展思维。在学习“完璧归赵”时,荀老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让学生标识关键词,思考从这里感悟到什么。这个小故事,最能体现蔺相如不畏强暴、国家至上品质,通过品词评句、朗读感悟、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是个有效的办法。
2、抓住主线,指导方法。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荀老师在初读课文时,就指导学生理清了故事的脉络,通过小组合作找关键词概括出小标题。找出了3个故事的相似点:起因相同、背景相似、经过相似,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并学习作者怎样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