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评议稿3月17日,李xx老师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了一节一课多磨的教研课,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议。各位老师对于李老师的课既有高度的肯定,也有中肯的建议,偶尔出现的碰撞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研讨氛围浓厚,令人欣慰。李老师在确定课题之前,曾征求我的意见,让我建议是上《三顾茅庐》,还是《第一次抱母亲》,我认为她的风格比较适合上第二个。她不无担忧地说: “这节课行知学校的赵俊友老师上过……”她担心赵老师珠玉在前,她不敢。我的建议是,你上自己的课,上语文课,不要想那么多。老师们各抒己见,各有见解,我反倒没什么可评议的。比较感兴趣的是,李老师对于“劲”的多音字的教学处理,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李老师说两种读音前鼻音注重有形,后鼻音注重无形;蔡骏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法:一个是意念上的,一个是动作上的。我回想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劲、有劲、狠劲”等主要是由内而外发力;而“苍劲、遒劲”等主要是给人的感觉。这个多音字本身是难点,很多老师都未必能清晰地确认,教师们借此机会热烈讨论,研究教法,相信大家都会记住,研讨课的意义再次凸显。洪锦绣老师感叹于李世霞老师的第一课时深情款款,有趣有位,她感叹自己的第一课时总是那么无味。我认为,语文课必须有味,但未必是一定要有趣味,有语文味就很好了。有些知识点适合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方法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单有的系统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干巴巴但是条理清晰地讲解而不能有过多的花哨。终究,语文的课堂我们要教语文,学习有的时候很愉快,但是但部分时间是枯燥而又辛苦的,教师们要做的就是摒弃很多的繁杂,去伪存真,把语文课堂上扎实,安安静静做语文教师。很多老师提出建议,认为李世霞老师在课堂上有的生成点没有及时抓住,过于急着完成教学流程。我觉得李老师的课首先有很浓的语文味,充满深情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的感悟,重点词语的品析,都在给老师们展示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虽然过程不完美,但这正是我们教研所需要的真实,我们做真教研,不为迎合,不为展示,更不为噱头。我也认为,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学流程是必须的,但是这些只能了然于心,所有的流程的进行不能生拉硬扯,得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基准筛选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真正考验一个老师教学智慧的不是她如何完美地把教学流程走完,而是如何以生为本,抓住课堂生成,利用电光一闪的契机,夯实知识点,营造教学亮点。昨天的学生,朗读、讲述、感悟都很棒,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生涩很正常,令人期待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教授之下学生之能得以提升,学生之惑得以解开,可惜我们看到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