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
高三期末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未出现消失和重现,A 错误;控制细胞质
代谢的指令 mRNA 分子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自身的 DNA 也可形成 mRNA,
因而指令主要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B 正确;核仁部位的 DNA 参与 rRNA 的形成,但该 DNA
不参与核糖体的构成,C 错误;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不利于基因转录时的解螺旋,但
不是所有的基因都难以转录,如控制衰老、凋亡的基因或细胞质基因,D 错误。
2.【答案】C【解析】胞吐时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吞时细胞膜内陷形成的
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A 正确;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神经
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为小分子,C 错误;胞吞和胞吐离不开膜的流动
性,并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识别有关,D 正确。
3.【答案】A【解析】若翅型用(B、b)表示,由题意长翅的表现型频率为 95%,可得出 bb
为 5%,又因为 B 的基因频率为 70%,可知 b 的基因频率为 30%,而计算 b 的基因频率可用
公式 b=bb+1/2Bb,则 30%=5%+1/2*Bb,最终得出 Bb=50%,A 正确;由于长翅的表现型频率
为 95%,其中为 Bb=50%,则 BB 为 45%,B 错误;长翅远多于残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错
误;长翅基因也有可能是由残翅基因突变而来的,但长翅更能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过
程中逐渐提高,D 错误。
4.【答案】D【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离心技术,得出 DNA 进
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未进入,A 正确;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氨基酸及翻
译需要的酶,都是大肠杆菌提供,B 正确;DNA 半保留复制利用 15N 的 DNA 比 14N 的 DNA 密
度大离心分层,从而出现层带,C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离心处理,
而 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则是对提取大肠杆菌的 DNA 进行离心处理,D 错误。
5.【答案】B【解析】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B 错误。
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组 2 只有红光照射,种子萌发,说明能接受红光信息,
组 3 先有红光照射,后由红外光照射,不能萌发,说明种子也能接受红外光信息,只是红
外光抑制莴苣种子的萌发,若不能接受红外光,则组 3 也可发芽,A 错误。组 3 和组 5 最
后照射的为红外光不发芽,而组 4 最后为红光发芽,说明最后一次处理是否为红光照射,
决定了莴苣种子的萌发,B 正确;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
调控,并且光是物理信息,C 正确;组 1 为对照组,组 2-5 都为实验组,实验组光处理后
置于暗处,是因为组 1 一直无光照,这样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实验时,保持唯
一的自变量,无关变量保持一致,D 正确。
29. 【答案】(9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随着叶片展开面积的扩大(增大),总叶绿素含量和表观光合速率逐渐提高
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绿体增多),吸收转化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更多的[H]和
ATP 给予暗反应(3 分)
(2)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总(表观)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3)将 D 组置于黑暗的环境(遮光处理),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测定呼吸速率
【解析】(1)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随着 A、B、C 三组的新叶展开,叶面积增大,总叶绿
素含量和表观光合速率都逐渐提高;D 组与 C 组比较,叶片展开面积相同,而表观光合速率
D 组明显高于 C 组,根据图中的叶绿素含量差别较大,可知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光能的
吸收与转化,从而生成更多的[H]和 ATP,光合速率加快。
(2)在新叶展开前,表观(净)光合速率为负值的直接原因是呼吸速率大于实际光合速率。
(3)若测定 D 组的真正光合速率,需要知道呼吸速率,因而将 D 组置于黑暗的环境(遮光
处理)。
1
第 2 页 共 3 页
30. 【答案】(8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垂直(1 分) 阳光(光能) (1 分)
(2)异养厌氧 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
【解析】(1)浅水区域(同一区域)有挺水植物、浮游绿藻、沉水黑藻等,说明这些植物
的分布为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植物的不同层次分布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教材必修三 P74 群落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厌氧池的微生物一般都为厌氧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群落发生演替,其物种的
组成必然发生改变(根据教材必修三 P78“一些生物种群消失,就会有其他生物种群来占据
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会有另一些生物种群的兴起”)。
(3)虽然人工湿地对污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必
修三 P110)
31. 【答案】(10 分)
(1)分级 (1 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 分)
(2)①无法确定(2 分)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通过长反馈)抑制 TRH 和 TSH 的
分泌,而 TRH 和 TSH 水平下降(通过超短反馈和短反馈)解除对 TRH 分泌的抑制(3 分,写
不全给 1 分)
②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促垂体
区(分泌 TRH)(3 分,写不全给 1 分)
【解析】(1)下丘脑→垂体→靶腺构成了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靶腺为性激素,则释放激
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①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通过长反馈抑制 TRH 和 TSH 的分泌,使
TRH 减少分泌(Ⅰ),而 TRH 和 TSH 水平下降通过超短反馈和短反馈解除对 TRH 分泌的抑制,
TRH 分泌的抑制减弱后会增加分泌(Ⅱ),所以综合Ⅰ、Ⅱ两种情况,难以判断分泌的变化。
②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 TRH 的分泌,反射弧为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传入
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促垂体区。
32. 【答案】(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有绒毛和抗病
(2)1(一) 若位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的后代会出现有绒毛
抗病:有绒毛感病:无绒毛抗病:无绒毛感病=1:1:1:1(比例相等的 4 种表现型)(3
分)
(3)F1 做父本产生雄配子(精子)时,部分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重组配子(3 分,
答到父本或雄配子给 1 分,答到交叉互换给 2 分) F1(有绒毛抗病)自交
【解析】(1)根据有绒毛抗病与无绒毛感病杂交,F1 都为有绒毛抗病,可知有绒毛和抗病
为显性性状。
(2)若有绒毛与无绒毛用 A、a 表示,抗病与感病用 B、b 表示。则 F1 有绒毛抗病基因型应
是 AaBb,甲:F1(♀)AaBb×无绒毛感病(♂)aabb,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
会出现 4 种比例相等的表现型。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位于一条染
色体上,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3)乙:F1(♂)AaBb×无绒毛感病(♀)aabb,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与甲组不同,可能是
F1AaBb 产生雄配子时,部分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 Ab 和 aB 重组配子。
2
第 3 页 共 3 页
37. 【答案】(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碳源和氮源 亚硒酸钠
(2)液体 选择
(3)红色 目的菌株与其他杂菌混杂不易挑取
(4)保存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3 分,答出 1 点给 1 分)
【解析】(1)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需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又根据题意,亚硒酸钠在此
实验中起到选择作用,因而需添加亚硒酸钠。
(2)过程①的培养基根据题图可知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但富硒细菌通过还原亚硒酸钠能生存,因而起到选择作用。
(3)②是固体培养基培养,目的菌株将亚硒酸钠还原为红色的单质硒,菌落周围呈现红色,
而其他杂菌即使生存下来,但不能生成红色的单质硒,周围不会出现红色;倍数过高可能导
致目的菌株数量过少,由于偶然性的存在,涂布的平板上没有红色的菌落出现,而稀释倍数
过低,可能滴加在平板上的菌种过多,导致目的菌株与其他杂菌混杂不易挑取。在涂布前不
知哪个稀释度合适,因而选择多个稀释度进行涂布。
(4)短期保存仍存在代谢,消耗培养基中的养分以及产生代谢废物,因而过一段时间需要
转移到新的培养基,转移时菌种容易被污染,转移后需要多次重新增殖产生菌落,存在变异
的可能。
38. 【答案】(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PCR
(2)Ti T-DNA(可转移的 DNA)
(3)DNA 分子杂交 根系 根系产生柠檬酸合成酶可催化柠檬酸的生成,柠檬酸
与难溶性磷酸盐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磷酸盐有助于烟草根系的吸收(合理即可,3 分)
(4)不施磷肥
【解析】(1)目的的基因的扩增通过 PCR 技术。
(2)农杆菌转化法先提取其中的 Ti 质粒,目的基因结合到质粒的 T-DNA 上,利用 T-DNA
携带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3)外源 Po-mCit 基因是否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利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放射性标记
的基因探针检测是否存在;该基因在根系表达产生的柠檬酸合成酶,从而催化柠檬酸的合成,
柠檬酸从根系作用于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生成可溶性磷酸盐离子,有助于烟草根系的吸
收。
(4)若转基因烟草和普通烟草都种植在施磷肥的碱性土壤,即使普通烟草难以利用难溶性
磷酸盐,但肥料中含有可溶性磷酸盐,生长状况会和转基因烟草差别不大,不易区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