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ID:552528

大小:17.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 “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 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背景介绍,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2‎ ‎、题解: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三、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如“馨xīn”、“牍dú”。‎ ‎②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要把韵脚读好。‎ 铭文一般都要押韵,读课文,看这篇课文押的是哪个韵并找出所有的韵脚。‎ 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2、“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四、拓展延伸:‎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在今天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 ‎2、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饮酒》、梁实秋《雅舍》、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仿写一篇《铭》‎ 示例: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的特点;(重点)‎ ‎2.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二、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1、简介作者:‎ ‎2、板书课题:爱莲说周敦颐(dūnyí)注意“颐”字的写法,‎ 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三、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四、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2、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五、拓展延伸:‎ ‎1、《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