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少尿的症状,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潴留、血浆pH变小
B. 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
C. 排尿量减少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无关
D.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2.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3. 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3
A. 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与b、c、d基本相同
B. b、c、d的渗透压90%以上均来自Na+和K+
C. 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
D. 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b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1. 某学习小组为了向人们宣传酒驾、醉驾的危害,做了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实验。他们选取若干健康的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并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出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饮酒后,乙醇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进入受试者的血液中
B. 受试者饮酒后0.5 h时,受试者的简单反应时最长,相应能力指数也最小
C. 受试者饮酒1.5 h后随着血液中的乙醇浓度降低,神经能力指数也逐步回升
D. 由曲线可知饮酒后7 h以内酒驾或醉驾很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上升
2.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进行了实验①、②、③的操作:
实验①: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②: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③: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23
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实验①、②、③的先后顺序应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 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血糖含量升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调节中枢兴奋的产生与此处神经元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
B. 血糖含量偏高时,支配胰岛A细胞的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C. 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说明它能催化肝糖原分解
D. 血糖调节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2. 如图为某人食用过咸食物后,体内抗利尿激素与渗透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表示渗透压,b表示抗利尿激素
B. 一段时间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使该人尿量增加
C.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D. 若该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则a表示抗利尿激素,b表示渗透压
3.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 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 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 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4.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导致的疾病分类正确的是()
①
先天性脾脏缺损或发育不全所致的吞噬细胞减少症
②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③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A. ①自身免疫疾病 ②过敏反应 ③免疫缺陷病
B.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缺陷病
23
C. ①免疫缺陷病 ②过敏反应 ③自身免疫疾病
D. ①过敏反应 ②免疫缺陷病 ③自身免疫疾病
1.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1),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
B. 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与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C. 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
2. 如图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A. 在DA段范围内 B. 在BC段范围内 C. 在BD段范围内 D. 在BA段范围内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23
1. 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 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
C. 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 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
2.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3. 下图甲是传出神经上一段与骨骼肌相连的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突触。乙图为甲图某区域放大后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以下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乙图为甲图d部位放大示意图,其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乙图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内电流方向是c →b
C. ⑤为突触间隙,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
D. 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即可判定d结构受损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4. 教育部将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升级,足球将作为学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23
)图甲分别表示足球课上一位学生在运动和休息状态下的每分钟血流量、耗氧量数据.其中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状态时,肌肉的相应变化最大,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踢球状态下,与学生心跳加快有关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使心跳加快.
(2)图乙是某一下丘脑细胞所处内环境的示意图.下表是对应的体液部分物质组成及其浓度数值(mmol/L),则与A和B相对应的序号分别是a~d中的__________.
成分
Na+
K+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0
114.0
7.5
1.0
d
10
140
10.35
25
-
47
①激烈踢球时,人体肌细胞会因供氧不足而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但并不会引起血浆中 pH发生剧烈的变化.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②在踢球过程中突遇暴雨,学生们因寒冷刺激瑟瑟发抖.此时C分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使相应细胞分泌激素n。当血液中激素m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激素n的分泌,则激素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后,学生因出汗而引起口渴、尿少.渴觉中枢在____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__________(增加/减少).
(4)在踢球过程中难免摔跤蹭破皮肤,如果没及时处理被细菌感染皮肤伤口,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23
1.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相关药效进行了研究。神经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炎症因子IL-6使神经细胞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其分子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IL-6与gp130____(填“载体蛋白”或“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系列代谢过程,使神经细胞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Ca2+通过____方式进入神经细胞,使相关神经细胞更易产生____,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
(2)从图中可以看出,IL-6通过PI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____ 、____。
(3)为验证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TRPV1的激活剂)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该实验还不足以验证假设,原因是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Ca2+明显增加,LBP组几乎无变化,仅能说明____。实验的完善方案是____。
23
1. 下图表示甲刺激引起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乙表示某种参与调节的器官,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为___________。人体内激素种类较多,各种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激素A能与肝细胞结合并使血糖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这一途径属于血糖调节的______(填“神经”或“体液”)调节途径。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激素C为______________。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请用图中文字、序号及箭头写出分级调节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欲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胰高血糖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他先用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获得滤液X;然后将经常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的胰岛B细胞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适量含滤液X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3
1.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乙可知,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点。
(2)有同学设计如下图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3)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研究发现这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有关。某同学实验探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时,发现可能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或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茎的向光性_____(填有或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②该同学探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时,提出了三种假说。
假说一:单侧光只会导致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假说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说三:单侧光既会导致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又会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23
实验思路: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均分为 A、B、C 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
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一成立;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二成立;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三成立。
2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以及内环境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中枢及过程;识记水盐调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血浆pH变小,A正确;
B.高烧时患者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B正确;
C.患者排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C错误;
D.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题图: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淋巴液是单向流动的,所以根据图示进行判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
【解答】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A正确;
B.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因此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B正确;
C.当兴奋在突触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C组织液中,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故激素也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23
D.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由图可知,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
【解答】
A.a是细胞内液,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b组织液,c淋巴,d血浆),A错误;
B.b组织液,c淋巴,d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
C.b组织液主要渗回d血浆,少数渗入c淋巴后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故渗入d的量多于渗入c的量,C错误;
D.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的原则,大脑的记忆功能和兴奋的传递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并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乙醇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A正确;
B.由图中简单反应时应该在饮酒后1.5h是最长,此时的相应能力指数最低,B错误;
C.由图可知饮酒后1.5h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开始下降,而相应的两种能力指数也在慢慢上升,C正确;
D.由图可知饮酒后0-7h
23
期间,受试者的神经能力指数相对值都低于没有饮酒前,受试者的反应时间会延长 ,而导致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分析题图可知,B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上,A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所在部位,C是在传出神经的神经纤维上,1为感受器,2为效应器。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应该先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可观察到2肌肉收缩现象;然后把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可观察到2肌肉收缩现象;最后然后把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不到2肌肉收缩现象。由此即可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解答】
A.血糖调节中枢兴奋的产生与此处神经元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A正确;
B.血糖含量偏高时,支配胰岛A细胞的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B正确;
C.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说明它能调节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激素只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
D.血糖调节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间接发挥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2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抗利尿激素与渗透压的变化关系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
【解答】
A.一般来说,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所以a为抗利尿激素,b为渗透压,A错误;
B.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强,大量的水回到内环境,尿量应该是减少,B错误;
C.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形成渴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C正确;
D.若该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释放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解答】
A、小鼠B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错误;
B、注射的是小鼠B细胞,所以材料中得出的是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的是B细胞,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正确;
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小鼠B细胞是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兔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使得家兔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时的家兔血清同样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但是T细胞并没有被注射的家兔体内没有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
2、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再根据抗体的专一性,可以推断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23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程度。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①先天性脾脏缺损或发育不全所致的吞噬细胞减少症,属于免疫缺陷病;
②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过敏反应;
③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自身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A.B组与A组相比,弯曲角度较小,故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A正确;
B.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实验结果没有体现独脚金内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不能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D.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D正确。
故选C。
23
11.【答案】C
【解析】解:从图中茎b侧生长速度比a侧快,说明a侧的生长素浓度比b侧低,b侧生长素促进作用大于a侧。由于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因此,b侧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b侧生长速度大于a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
故选:C。
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
23
【解答】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
C.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错误;
D.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解答】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乳腺导管平滑肌,B错误;
23
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正确;
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都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答】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而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A错误;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
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C错误;
D、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本题考查激素、酶、抗体及神经递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激素的作用特点;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识记抗体的作用;识记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熟记和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等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23
A.d类似于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细胞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乙图中兴奋由b传到c的过程,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是负电位,故膜内电流的流动方向是b→c,B错误;
C.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C正确;
D.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差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有可能是d结构受损或肌肉受损,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在运动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分解更多有机物为机体提供能量;肾上腺素
(2)d、b
①HCO3-、HPO42- (CO32-、H2PO4-)
②内正外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3)大脑皮层;增加
(4)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休息状态心输出量总量5.5 L,肌肉0.8-1 L;常人大运动量总量20-25 L,肌肉15-20 L;运动员大运动量总量30-35 L,肌肉26-31 L.图乙中,休息状态每分钟耗氧量总量0.25 L,肌肉0.05 L;常人大运动量总量3-35 L,肌肉2.8-3.3 L;运动员大运动量总量5-6 L,肌肉4.8-5.8 L。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解答】
(1
23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分解更多有机物为机体提供能量,所以运动员在休息状态和大运动量时比较,运动员和常人的心输出量和肌肉耗氧量都出现了变化.在踢球状态下,与学生心跳加快有关的主要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使心跳加快。
(2)人体细胞内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细胞内液中蛋白质比血浆高,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中多.因此,与A细胞内液和B血浆相对应的序号分别是d和b。
①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会因供血不足导致供氧不足,所以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但并不会引起血浆中pH发生剧烈的变化,因为细胞外液中含有NaHCO3等缓冲物质能与乳酸结合,平衡酸碱度.
②在踢球过程中突遇暴雨,学生们因寒冷刺激瑟瑟发抖,此时C分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使相应细胞分泌激素n,当血液内激素m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激素n的分泌,则激素n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人的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学生因出汗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最终引起尿量减少。
(4)如果没及时处理被细菌感染皮肤伤口,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
故答案为:
(1)在运动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分解更多有机物为机体提供能量;肾上腺素
(2)d、b
①HCO3-、HPO42- (CO32-、H2PO4-)
②内正外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3)大脑皮层;增加
(4)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7.【答案】(1)受体蛋白;协助扩散;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兴奋);不属于
(2)促进TRPV1蛋白合成(翻译);促进含有TRPVI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3)LBP可降低(抑制)TRPV1的功能;补充检测两组培养液中 IL-6的含量
【解析】
23
【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1)据图分析,gp130为细胞膜上受体蛋白,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IL-6与gp130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系列代谢过程,使神经细胞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由于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Ca2+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神经细胞,使相关神经细胞更易产生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2))从图中可以看出,IL-6通过PI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促进TRPV1蛋白合成(翻译)、促进含有TRPVI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3)据题意,实验目的是验证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TRPV1的激活剂)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该实验还不足以验证假设,原因是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Ca2+明显增加,LBP组几乎无变化,仅能说明LBP可降低(抑制)TRPV1的功能。完善方案是补充检测两组培养液中 IL-6的含量。
18.【答案】(1)肾上腺素;原有的生理活动(或代谢);肝细胞膜上有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且激素A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2)神经;抗利尿激素;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
(3)等量的(不含滤液X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甲组中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乙组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过程,对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几个调节过程以下丘脑的作用为纽带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掌握和应用。
分析图示可知,乙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结合管。
【解答】
(1)据图分析,激素A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具有促进心跳和呼吸加快,说明激素A
23
是肾上腺素。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或代谢)发生变化。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升高血糖。
(2)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①胰岛”这一途径属于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途径。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激素C为抗利尿激素。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甲状腺分级调节的过程是: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
(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高血糖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原则,可设计实验的思路是:先用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获得滤液X;然后将经常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的胰岛B细胞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适量含滤液X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不含滤液X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预期结果:若发现甲组中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乙组,则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9.【答案】(1)A、B
(2)
(3)①没有;②单侧光只会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或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Ⅰ:A 组和 B 组直立生长,C 组向光弯曲生长
Ⅱ:A 组直立生长,B 组和 C 组向光弯曲生长,且B 组和C组弯曲程度一样
Ⅲ:A 组直立生长,B 组和 C 组向光弯曲生长,且C 组的弯曲程度大于 B 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及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解答】
(1)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且促进根的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
23
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自变量为胚芽鞘茎段的方向,故实验组为:
(3)①植物茎的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对茎的促进作用更强,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②该同学探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时,提出了三种假说。
假说一:单侧光只会导致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假说二:单侧光只会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假说三:单侧光既会导致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又会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实验思路: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均分为 A、B、C 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或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
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A 组和 B 组直立生长,C 组向光弯曲生长,则假说一成立;
Ⅱ:若A 组直立生长,B 组和 C 组向光弯曲生长,且B 组和C组弯曲程度一样,则假说二成立;
Ⅲ:若A 组直立生长,B 组和 C 组向光弯曲生长,且C 组的弯曲程度大于 B 组,则假说三成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