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单元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单元测试题

ID:554763

大小:227.8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工程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营建东都洛阳 B.开凿大运河 C.修筑长城和驰道 D.兴建都城长安 ‎2.学习了隋朝的历史,你认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以下哪一个朝代( )‎ A.东汉 B.秦朝 C.西晋 D.东晋 ‎3.“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4.(题文)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 ‎6.如果把“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中外交往”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经济重心的南移 ‎7.火药与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是在( )‎ A.战国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隋朝开通了大运河,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北部边防 B.巩固隋朝统治 C.方便隋炀帝南巡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9.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不包括( )‎ A.皇帝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C.节度使势力膨胀 D.发生严重灾荒 ‎10.贞观年间,家境贫寒、学富五车的张三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踏上仕途。张三的时来运转主要得益于( )‎ A.军功授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隋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重要的王朝将都城定在( )‎ A.北京 B.洛阳 C.长安 D.建康 ‎12.七年级1班排演历史剧《贞观之治》,小明扮演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他扮演的名 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13.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4.“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是( )‎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难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15.“隋唐盛世”表象上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实质上是制度创新和推崇开放交流。是制度创新激发了社会活力,使统治得以巩固,社会得以安定。你认为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应该是( )‎ A.创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创立并完善科举制,用考试招录官员 C.创立均田制 D.创立并完善租庸调制 ‎16.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主要是( )‎ A.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D.方便了帝王的微服私访 ‎17.下面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 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D.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 ‎18.下图是“唐蕃会盟碑”,内容:“初,唐以李氏得国,……圣神赞普弃宗弄赞(注: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於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根本原因是( )‎ A.仰慕中原文化,主动与唐联婚 B.仰慕文成公主的美貌和才华 C.屈服于唐太宗的威淫之下 D.可以获得大量丰厚贵重的嫁妆 ‎19.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涌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有利于随朝完成统一 B.方便了隋文帝周游全国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南朝的边疆治理 ‎20.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 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 ‎2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22.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 )‎ A.分封制发展到顶峰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公正民主 D.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 二、简答题 ‎23.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和谐,又遍布矛盾的世界,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探索:‎ 步骤一 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至少两例)‎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_______,他修建的________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思想言论 ‎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 ‎“兼爱” “非攻” ‎ ‎“仁政” “民贵君轻” ‎ 思想家 ‎ ‎ ‎ ‎ ‎ ‎ ‎ 步骤二 体验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哪些不和谐问题? ‎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的浩劫,请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 步骤三 感悟历史,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 ‎24.比较隋朝和秦朝,它们有哪些相似地方? ‎ ‎25.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三、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3)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 ‎(4)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贞观政要》 ‎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 ‎(3)针对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思想,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与隋炀帝“无关”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时期,下令建造新都。因此,D项说法与隋炀帝无关,故选D。‎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史学思辨能力、史实记忆能力和史料驾驭能力。解题的关键一是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二是要找准比较角 度,然后结合史实分析出正确答案。隋朝和秦朝都是短命的王朝,且都是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暴政,秦朝和隋朝都分别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即长城和大运河等,根据 我们第1、2课的学习。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方镇”是指藩镇,可知反映的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A符合题意;宦官专权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合题意;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无法生存,发动了黄巢起义。C不合题意。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 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4.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法律的掌握情况,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5.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隋朝结束了前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一系列新制度,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与其相似的朝代应为隋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朝和唐朝时期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繁荣与开放”。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体现。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如此。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火药的应用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8.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隋朝统治,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B项符合题意;加强北部边防,说法错误;方便隋炀帝南巡,但不是隋炀帝的初衷;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是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D ‎【解析】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宠幸杨贵妃,并任人唯亲,使得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A、B、C都是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安史之乱前并未发生严重灾荒,故选D。‎ ‎10.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看到该题,张三家境贫寒,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利禄,张三的时来运转得益于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1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所以答案选C。‎ ‎12.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贞观之治”,“耿直进谏的名臣”,可知是魏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姚崇,是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选项BC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 ‎ ‎13.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朝重归统一。D符合题意;隋炀帝最大贡献是605年开凿了大运河,B不合题意;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的统治者,都出现在7世纪,C、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统治者相关事迹的识记。隋文帝是隋朝的建立者,统一当时的中国。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正式开创了科举制;唐太宗在位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武则天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并开创了武举、殿试完善了科举制。‎ ‎14.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玄宗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的后期,年号“天宝”,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局腐败,导致安史之乱。故A符合题意;B项靖康之难发生在北宋时期;C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时期;D项陈桥驿兵是960年赵匡胤发动的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B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中涉及的四项制度都与隋唐有关。三省六部制是加强中央集权,均田制、租庸调制则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能达到题干中所说作用的只有科举制。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点评: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朝,唐朝时逐渐完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描述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接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B说法不正确,ACD都符合大运河的特征,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择B ‎1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松赞干布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求取公主,主动与唐联婚。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文成公主入藏赢来了唐藏百年和平的局面,两国人民和睦相处,文成公主同时带去了唐代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唐代的书籍,增进了两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 ‎19.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都不够准确,可以排除,故选C。‎ ‎20.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武则天爱惜人才,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参加了反对武则天的叛军,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爱惜人才,它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1.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宛转蛾眉”指的是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杨贵妃死在马嵬坡前。故诗人描写的是安史之乱。A项符合题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黄巢起义都是唐朝后期出现的现象,但是与诗句无关,B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2.B ‎【解析】题干第一幅图片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第一幅图片反映了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第三幅图片反映了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却不断减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唐朝巩固,直到明朝废丞相,我国封建君主集权不断强化,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衰弱。‎ ‎23.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写出一个1分,写出任意两个都得2分)(2)李冰(1分)都江堰(1分)‎ 孔子(1分)墨子(1分)孟子(1分)‎ 环境污染、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答出两个得1分,答出3个及3个以上给2分)‎ ‎(5)①共同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分)②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1分)‎ ‎(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等。(1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 ‎“贞观之治”,而“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的前期的盛世局面。康乾盛世是清朝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2)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3)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墨子主张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北约轰炸南联盟反映的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图二:美国9.11事件反映的是恐怖主义。图三:日本福岛核泄漏反映的是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于是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最终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为了使世界变得更和谐,我们应做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在保护环境、反对核武器、发对恐怖主义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4.①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 ‎③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修长城,隋开大运河;‎ ‎④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而迅速灭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和秦朝的共性。①都是历史上短命王朝②。都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封建王朝。 ③都是修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工程。④都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⑤都是因为暴政导致灭亡。⑥都经历两代帝王而亡。隋朝和秦朝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二世而亡,都有第三个小皇帝,都征用大批民夫来完成大规模的人造工程(长城和大运河),都带来一个更为持续和繁荣的统一时代,我们不得不去寻找相似之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新生的帝国需要恢复的基础设施建设太过急躁,也许是旧势力尚未彻底消除,总之,由于没有深厚的地方势力的积累,在短暂的战乱之后,一个新的王朝很快就建立了起来。‎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 ‎25.(1)都是圆形方孔铜钱等;‎ ‎(2)服饰;文字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所给图示可知,日本钱币和唐朝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日本的服饰、文字等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26.(1)隋朝大运河(2分)‎ ‎(2)隋炀帝(2分)‎ ‎(3)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 ‎(4)南:余杭;北:涿郡。(2分)‎ ‎【解析】材料一“隋”指隋朝,材料二“北通涿郡,南运江都”指大运河,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此河”是在“隋亡”的时候修建的,而隋朝是在隋炀帝在位时灭亡的。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材料二已经点出了大运河的起止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 ‎27.⑴民本思想。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并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⑵为君主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否则会导致国危君亡。⑶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统治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从材料一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应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解读材料二得出唐太宗认为作为君主不能好大喜功,不能加重老百姓负担,否则会造成国危君亡的下场。‎ ‎(3)针对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唐太宗采取了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意节俭,合并州县的措施。‎ 考点: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般的开国君主在前期都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使封建经济向前发展,但后期一般都不能够做到,要想做到国家巩固,经济发展,必须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重视民本思想,善于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