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宋祖”建立的王朝是(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 )
A.西南和西北地区 B.北方
C.中原和南方地区 D.全国
3.赵匡胤(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
A.杜绝了官员贪腐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4.秦汉时期,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宰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 )
A.宰相权力逐渐变大
B.皇权逐步加强
C.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裂缝
D.封建制度衰落
5.通判除了掌管监察州县官员外,凡是士兵、民众、户口、赋税、劳役、诉讼审判等事,都可裁决,但必须与知州一起签文书施行。据材料指出通判的职能和作用是( )
A.掌管行政和军事权
B.掌管监察和财政权
C.掌管行政和监察权
D.掌管军事和财政权
6.[北部湾经济区月考]转运使是我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7.下列不属于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B.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C.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8.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说明当时宋朝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武轻文的政策 B.抑制文官的政策
C.重用武将的政策 D.重文轻武的政策
9.运用表格进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 )
目的
措施
影响
改变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
提高文官地位,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军队战斗力减弱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政策
C.三省六部制度 D.鼓励对外贸易
10. 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1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12.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人,平均每年约 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
1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有(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14.“……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这段话描述了王安石变法法令中的(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宰相)问曰:“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办法)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给宋太祖提出的解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的具体做法。
(3)材料二说明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答 案
1.B 解析:这里的“宋祖”指的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C 解析: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B
4.B 解析: 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故选B。
5.C 6.C 7.B 8.D
9.B 解析: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选B。
10.C 11.D
12.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录取的文士人数比较多,而录取的武士人数却很少,并且文臣比武臣升迁快,这反映了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故选A项。
13.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理念。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重文轻武理念使士人更加受到尊重,并且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③④正确,故选C。
14.C
15.(1)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2)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具体做法:①稍夺其权: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②制其钱谷: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③收其精兵: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解析: 本题第(1)问由材料“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太重,君弱臣强。第(2)
问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由材料“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赵普给宋太祖提出的解决措施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具体措施依据教材回答。第(3)问考查重文轻武政策及其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