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 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 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A. 灌溉
C.运输
B.饮水
D.泄洪
4.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 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重用有才能的人
5. 唐太宗任命富于 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 ( )
A. 重视生产C.善于用人
B. 政策开明D.提倡节俭
6.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 上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A. 武则天D.唐高宗
2.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如图所示图片应该入选“盛 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农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 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分封制
B. 行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5.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 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7. 下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 多年前, 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 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 唐朝和回纥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 C.②③
B. ③④ D.①③
15.15.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 60 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
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 历史
16.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 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
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16. 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 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④青花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 七年级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 往”,并拟定下列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18.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李阳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 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20.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1.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 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
危机
22. 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被美国人华尔纳从敦煌莫高窟盗走的珍贵文物,它体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这里的“宗教”是指( )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敦 D.佛教
21. 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大唐西域记》C.看阎立本作画
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
22. 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 唐玄宗统治前期C.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二、综合题
23.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 上图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的名称)?
(2) 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1)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 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2) 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材料五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
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 逇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 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 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 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4) 材料四中杜甫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称之为什么?
(5) 根据材料五描述中,哪些措施促使形成了材料四的繁荣局面?
22.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 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 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 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1) 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时间轴可知,581 年,隋朝建立,589 年,灭陈统一全国,605 年,开始开凿大运河,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C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581 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隋炀帝创设了科举制度,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ACD 三项符合题意;“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与本题所提到的朝代不相符,B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D。
3.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灌溉、饮水、泄洪功能,故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使人口明显增长,边境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史学家肯定 武则天, B 符合题意;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属于客观因素,故A 排除;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重用有才能的人属于武则天统治措施的一部分,故CD 排除。故选B。5.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重视生产、善于用人、政策开明。依据题干内容任命 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唐太宗善于用人,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B
【解析】
【详解】
依据“上问魏征”,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魏征去世后, 唐太宗十分痛心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
去了一面镜子”。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
【点睛】
“魏征”是解题的关键,答案的四个选项都是皇帝,可知“上”指的皇帝。据所学,唐太宗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作谏臣。
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 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地动仪出现于东汉,罗盘针出 现于宋代,故含有①④的 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8.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不仅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长安城的布局规整、严谨, 城内的东市、西市是商业区,坊是百姓的居住区。唐朝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和 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粮食产量。所以,①②④项都是唐朝可能看到 的情景;③农民在长安城的坊里出售农产品是不可能看到的,需排除含有③的ABC 三项。故选 D。
9.C
【详解】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题干的“金榜、寒窗、一举成 名”都和科举制有关,所以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10.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 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
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本题选B。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
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 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11.B
【详解】
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故 B 符合题意; 洛阳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城市,不是“国际性大都市”,排除A;扬州和成都属于唐朝时期比 较富庶的商业城市,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排除 C 和 D。故选 B。
1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①排除;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 地是逻些;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仔细 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 时期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称: 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民族平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①③均能反映这一思想,②④反映的是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民族关系无关, 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天可汗;北师大版七年级
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15.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的是中印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称印度为天竺,佛教早 在汉朝时期就开始传入中国,玄奘写《大唐西域记》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 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ABC 都不正确,所以答案选 D。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 7 世纪时中印交往的史实。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不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答案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7.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瓷业在唐朝时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B 正确;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排除选项④,ACD 排除。故选 B。
18.A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鉴真东渡日本宣扬 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就是唐代的中外交往的事例;唐太宗把文 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属于唐朝民 族关系,故 A 选项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9.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选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中,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弘扬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是为了 求取佛经,将印度文化带到了中国。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
﹣1433 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
济文化交流。为题干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中外交往。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是北周的外戚,隋朝的建立是通过外戚夺取政权完成的,D 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ABC 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 D。
2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建立后,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继之而来的唐朝, 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建 树,呈现出繁荣、开放的盛唐气象,对后世影响深远,C 正确;文明初露曙光指的是夏朝,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排除A;分裂走向统一是春秋战国到秦,三国到西晋,东晋南北朝到隋,辽宋夏金到元,排除 B;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指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掌握隋唐时期的特征来解答此题。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敦煌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坐落的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有一千多个洞 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所以这里的宗教应该是佛教,故选D。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2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是在宋朝才会出现,因此唐朝, 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选项 D;而其余三项 ABC 在唐朝都可能经历到。故选 D。
24.A
【详解】
看图可知,“?”所处位置属于唐朝鼎盛时期,之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最终灭亡。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 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 符合题意;“?”处在唐玄宗统治时期,BC 排除;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D 排除。故选择 A。25.(1)隋;京杭大运河
(2) 北京;杭州
(3)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 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详解】
(1)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下令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图片描述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京杭大运河。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主持开通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北京; B.余杭指今杭州。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条水系,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 点余杭到洛阳去,可能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 的大动脉。
26.(1)贞观之治
(2) 科举制
(3)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
(4) 开元盛世
(5) 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看到 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用贤才,使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国力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通过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 纳入“彀”中。
(3) 依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可知,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玄宗时期把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2) 由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以民为本,努力发展经济;重用人才、整顿吏 治;再加上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等,使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繁荣 景象。
27.(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 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3) 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 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
【解析】
【详解】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 时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习的有留学生、学问僧、以及遣唐使。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3) 依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分析可知,材料二说的是唐代僧人 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
(4) 依据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 来并介绍到中国。回国后,根据西行的见闻由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