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ID:555080

大小:1.1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授课题目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单元共有8课,本课为此单元第一课,该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顺势取而代之的过程,以及朱元璋吸取教训不断加强专制皇权、巩固统治的历史;同时展示明制度对清朝建制的影响,清朝沿袭明制,采取进一步加强君权的举措等史实,为学习后面的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课程打下了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4个子目: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仔细分析和联系各子目内容,可以看出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为明朝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而整合本课的内容,可将教学立意为:从政治、文化两个方面了解明朝建立后如何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故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设计思路图】‎ 明 朝 ‎1.政治:强化皇权 ‎ ‎ 巩 固 促进 ‎ ‎ ‎2.文化:八股取士 ‎3.经济:经济的发展 学情分析 本文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初一学生他们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量增加形象具体,富有启发性的感性材料,或是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入手,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重要内容或抽象的历史理论,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了解明王朝的历史。‎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掌握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等基本史实;以及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联系以往学过历代王朝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提炼历史信息,对比概括出明王朝加强君权的特点;以及回顾科举制度的知识点,指出明朝的科举制度有何变化,并进行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 通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的角度,学生根据所学习了解的法律知识,指出明朝设置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平等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等等),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法,学生讨论说出到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利与弊,深刻认识到专制皇权的强化虽然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的表现,理解明朝皇权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及强化皇权的弊端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 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组讨论 板书设计 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 明 朝 的 统 治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强化皇权 设立锦衣卫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农业 手工业 经济 商业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2min)‎ 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 ‎ ‎ ‎ 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看过不少古装影视剧,对这上面的服饰印章很眼熟吧,“绣春刀”、“飞鱼服”,大家来说说这些是哪个朝代什么特务机构的标志,由哪个皇帝设置的?‎ 师:很对,看来同学们很认真看古装剧记历史知识哈。言归正传,那大家清楚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锦衣卫呢,锦衣卫在当时有哪些职能?‎ 师:不清楚没关系,让我们学习完新课内容就能寻找到答案。‎ ‎ ‎ 生:明朝锦衣卫、朱元璋 生:不清楚 讲授新课 (一) 明朝的建立 ‎(5min)‎ 展示图片:元末农民起义图、“朱元璋”像 ‎ ‎ 师:联系上节所学内容,(1)分析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2)朱元璋又是如何从贫苦农民华丽转身为尊贵的皇帝?‎ 师: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这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出身贫苦的农户家中,17岁父母逝世,之后进入寺院当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因为英勇善战与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史称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生:(1):元末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2)先是参加反元起义,因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一步步壮大,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登基 回顾以往的知识点,使学生建立起历史的联系,塑造学生的整体思维 为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5min)‎ 师: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并不稳定,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残存的元朝势力企图卷土重来,面对这些严峻的形势,朱元璋需要寻找巩固其统治的办法,保证他朱家长久的统治天下。接下来请同学思考: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如何巩固新生的政权,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俯首帖耳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 ‎ ‎ 师: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认为元的覆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所以他决定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 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展示改制前后对比图)‎ ‎ ‎ 生:改革官制,分散权力;废除丞相,大权独揽;设置锦衣卫,监视官民等等 设置思考问题,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内容。‎ 设置流程图,使得学生更为直观感受明朝行政改革的变化,帮助 ‎ 根据对比图,请同学们概括明朝强化皇权最大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1、 军事上:‎ 朱元璋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由此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2、 设置特务机构:‎ ‎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时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宦官)。‎ ‎①目的:监视官民 ‎②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③地位:锦衣卫与东厂被合称为“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只对皇帝负责。‎ ‎(展示“厂卫”图片)‎ 生: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生: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理解与记忆。‎ 师:学习了关于锦衣卫的知识点,同学们现在能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了吗?(1)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锦衣卫呢?(2)锦衣卫在当时有哪些职能?‎ ‎ 思考:阅读下面的历史故事,联系现实生活,①锦衣卫侵犯大臣们的什么权利?②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故事一: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故事二:钱宰上朝后,低声吟咏做诗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朱元璋朝见钱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后把他遣送回老家。‎ 师:总之,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随时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生:(1)监视官民 ‎(2)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生:①平等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等等;‎ 通过通俗易懂的史实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锦衣卫的无孔不入的 ‎②利: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君权;‎ 弊:制造恐怖气氛,臣民人人自危;对司法制度的破 坏。‎ 监视,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科举制度的变化 ‎(15min)‎ 展示图片:“看榜文”“科举考场” ‎ 师:为了选拔官吏,明朝沿用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但又与以往不同。请同学自主阅读课文,指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归纳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试卷文体。‎ 师: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 研读课本,使学生根据问题提炼相关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而且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的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 ‎ 甚至明朝的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格式 内容要求 破题 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 承题 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阐明 起讲 议论的开始 入手 起讲后的入手处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正式的议论 ‎ 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应试的人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譬如下面这个文章:‎ 但是八股文中也不乏有佳作:‎ 生:①变化:八股取士;‎ ‎②范围:四书五经;‎ ‎③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④文体:八股文 师:因而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八股取士”,实行它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进行分组讨论。‎ ‎ (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1) 利: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 危害:①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②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 想一想: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师:虽然八股取士也有其长处,但实际上它是明朝 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八股取士,既看到弊端,也要看到优点。‎ 通过阅读两篇各有优劣的八股文,让学生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八股文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增强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深刻 统治者为加强皇权、钳制民众思想的有力武器;且从长远来看,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也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因而八股取士其弊病是远大于优点。‎ 思维拓展 师:从我们刚讲的明朝在政治上强化皇权的举措,到现今在思想文化上以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的变化,可以看到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已经强化到历史上空前的程度。请同学们自主分析或是分组讨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弊端?‎ ‎(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①利:对巩固国家的统一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②弊: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预示了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生:扼杀了读书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写答案,或是小组讨论总结答案,选 认识到八股取士对人思想的禁锢。‎ 代表回答 ‎(四)经济的发展 ‎(5min)‎ 学习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展示图片: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师: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食物在今天我们餐桌很是常见,但它们却不是中国本土就有的,而是从国外引进,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引进这些食物的?‎ 师:对,从明代开始就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等。因为这些作物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可以解决粮食紧张的问题,一定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展示图片:青花扁壶、青花瓷 ‎ ‎ 师:明代的手工业也很发达,比如陶瓷业、棉纺织业、丝织业。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而棉纺织业在明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生:明朝、南美洲 通过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记忆知识点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成为明代丝织业中心。‎ 展示图片:“晋商、徽商”‎ 师:明代的商品经济,也是非常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巩固练习 ‎(3min)‎ 1、 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 通过练习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知 B.废除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女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识 教学设计反思 ‎ 整体思路:‎ 创新之处:(1)本节课比较充分利用了历史教学课程所需的资源,包括人物图片、文物图片、文史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所学的历史知识点。‎ ‎(2)注重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多补充相关图片资料以及通俗易懂的史实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多且紧凑,需要灵活把握时间,控制上课节奏 ‎ ‎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