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学情分析:
1、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特点是年龄小、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有限,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述。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比较窄,对历史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再加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对历史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必须在讲述课本知识的同时稍微添加一些历史故事,这样既有利于历史知识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历史课本上有很多历史地图、人物肖像、建筑等等,上课时应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
3. 七年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适时强化他们的 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总结玄奘为追求真理、不畏险阻,坚韧不拔的献身精神等。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唐朝的中外交往如此活跃的原因
五、教法
教法:小组讨论、讲练结合、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日本报纸、日本道路指示牌和日本街道商铺标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从图片中有什么发现,图片中有没有你认识的字,这些都是日本的报纸和街道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自 主 探 究】
教师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哪些国家与唐朝交往密切?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与唐朝交往的地区有:亚洲、非洲、欧洲。交往密切的有:日本、新罗(朝鲜半岛)、天竺(印度)。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从图中汲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唐朝对外交通的发达。)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唐朝与日本的交流。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首先从互派使节开始,看一下日本派往唐的使节——遣唐使。
一、遣唐使
通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展示一些关于遣唐使的问题,结合课本知识以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1、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的组成?
2、日本遣唐使的特点是什么?
3、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
4、遣唐使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分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回答完以后用PPT展示问题答案,看学生答得是否正确全面,再一次强调重点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
学生答:
1、 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的组成?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组成。
2、日本遣唐使的特点是什么?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时间长;
前后十多批——次数多;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规模大;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素质高
3、 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
第一、 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第二、加强两国的邦交。
第三、求取佛法。
4、遣唐使的作用有哪些?
(1)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入日本;
(2)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学生读课文19页,包含课本的史实和图片。1、学生组内讨论概括总结。2、展示学习成果。)
(二) 多媒体展示日本遣唐使路线图(结合课本19页的插图)
同学们从这张遣唐使路线图和课本插图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知识?
学生回答:遣唐使路线有三条,北路一条,南路两条;遣唐使要想来唐必须要乘坐,而且当时的船是以风和人为动力;在海上航行会遇见海浪,有葬身的危险。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识图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对比图片看一下,唐朝的日本的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唐朝和日本的对比图片包括:货币、建筑、文字、服饰、茶道、节日等,请同学们思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识图对比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总结过渡:遣唐使不但学习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还邀请鉴真法师去日本传播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被日本僧人邀请的传法的鉴真大师,他的一些经历。
二、鉴真东渡
出示鉴真的图片,播放关于鉴真东渡的小视频,结合课本20页的史实和图片,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1、 鉴真东渡的原因:受到日本僧人普照和荣睿的邀请前往日本传播佛教和戒律。
PPT展示鉴真第五次和第六次东渡的图片,讲述鉴真6次东渡的故事,和东渡途中遇到的困难
2、 鉴真东渡的主要经过:前五次失败,而且随行的36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鉴真自己也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前后共用了12年时间,到达日本时已经是66岁高龄,后10年一直在人本传法。
3、鉴真的主要贡献: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4、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学生读课文20页,包含课本的史实和图片。 学生讨论后回答 )
(1)、品质:六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
(2)、贡献: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雕塑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总结过渡:上面给同学们介绍了日本向唐朝主动学习的情况,那么唐朝有没有向其他国家学习呢?当然有,那就是佛教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向天竺学习的唐朝代表人物是——玄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玄奘,跟着他来一次天竺之旅。
【合作交流】
三、 玄奘西行
(一)以《西游记》的插曲来引入主题,然后展示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与现实生活中的玄奘相比较,举例说明小说中的唐僧和历史中的玄奘有会什么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小说是可以大量虚构的,不能把小说当历史,历史往往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也说明杰出的历史人物及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使学生对玄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认识历史和小说的区别,培养学生辨别思维的能力。)
(二) 多媒体展示玄奘西行的的路线及经过,结合课本21页的图文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 玄奘西行的时间及经过:贞观初年;长安→丝绸之路→天竺(经过4年),最后在那烂陀寺学习5年,然后在天竺各地游学,10年(645年)后带着600多部梵文经书回到唐朝,在余下的20年中主持翻译梵文经书,并在长安建立大雁塔把整理翻译的经书藏于此。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3、 玄奘在哪些领域做出了接触的贡献?
(1)翻译佛经
(2)传播佛教
(3)玄奘口述,弟子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为什么唐朝时中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从三个材料中请同学们概括出唐朝时中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的原因。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八、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遣唐使、鉴真、玄奘的历史故事,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呢?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九、 课堂练习
1、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
2、右图人物(玄奘)的事迹不包括( )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唐朝对外友好往来
十、板书设计 日本遣唐使
玄奘西行—天竺← →→→日本
鉴真东渡
活跃的原因
交通便利
对外政策开明
文化发达
国力强盛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