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这是我们集团,高中部的学子,你们的学长,去年赴日交流活动照。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产生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同时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它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分别是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根据,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今天为什么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学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交通)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的水路、陆路交通、周围国家,并指出书本《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引出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教师介绍大诗人王维与日本友人晁衡(阿倍仲麻吕)深厚的友情,提问“为什么相隔遥远的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遣唐使来华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同时教师播放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馆展示的使遣唐使船。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原因及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归纳总结唐朝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首先,教师通过讲述鉴真生平,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接着让学生观察《鉴真塑像图》和《唐招提寺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随后,教师展示在今天,鉴真的事迹已经被拍成各类影视剧,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演讲也再次提及他,使学生明白鉴真的东渡为中日关系锦上添花。
拓展延伸: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在国会发表演讲《为了友谊与合作》谈及鉴真。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我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日本唐招提寺图》并介绍这幅图,使学生认识鉴真这位友好使者对促进中日文化做出贡献。
目标导学三 玄奘西游
首先,播放视频《大唐玄奘》片段,让学生感受玄奘西行路途充满艰辛,但凭借信念,坚持走到最后,随后介绍玄奘西行的背景,时间,概况,影响,其次,教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的《西游记》,以此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后让学生将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让学生意识到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以此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最后,小组合作探讨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拓展延伸:
印度总理莫迪于2015年5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莫迪将先后访问西安、北京、上海,开展文化、政治,以及经贸上的系列活动,着重与民间交流。3天内,莫迪安排了不少于20项活动,将参观大雁塔、推广印度瑜伽,向中国赠送菩提树苗,并前往清华、复旦两所高校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他访华的首站为何是西安?由此学生联想到古代史上玄奘西行去印度的史实。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用一句话总结:开放则国兴;封闭则国衰。
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