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ID:555120

大小:1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通过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2、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史实辩析、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2、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 ‎(二)学情分析:‎ ‎1、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状况来看,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她们对唐朝的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是知识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在授课中注重时间、人物、内容的点线面联系,将内容串联,增强学生时空观念。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唐朝衰亡以及衰亡带给我们的启示,升华家国情怀。‎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1.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格局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探索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3.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 根据教材分析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 ‎1‎ ‎.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 ‎2.安史之乱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通过带领同学分析材料结合课本内容,从原因、经过和影响三方面进行了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同时,强调黄巢起义的影响,农民战争瓦解了唐王朝,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但并未使之灭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讨论唐朝灭亡的原因,同时进行感情升华。‎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堂版《唐人街探案》,穿越回唐朝,侦破关于唐朝衰亡的大案子。2、案情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唐朝,繁荣强大、精美绝伦、流光溢彩,而在唐朝天宝年间后期却出现了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悲惨状况,唐朝由盛转衰。此事大有有蹊跷,唐朝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具体结果如何?‎ ‎3、提供线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五代十国教学目标:1、研读教材并结合史料,明确安史之乱的过程,能够从三个维度正确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 ‎2、阅读教材并结合史料,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通过材料地图展示,能够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探究安史之乱的原因 ‎1、通过分析史料、诗歌,让学生逐条概括安史之乱的背景原因:‎ ‎①唐朝后期朝政日益腐败②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大大削弱(概念解释:节度使)‎ ‎2、安史之乱代表人物扫描:安禄山、史思明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通过播放中国通史之安史之乱的视频,更加直观了解过程。视频结束后,通过动态地图进行巩固,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经济、社会、中央和地方关系);展示唐朝发展时间轴,让学生概括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致命一击—黄巢起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采用动态地图和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概念。‎ ‎(一)黄巢起义背景由安史之乱的影响引出黄巢起义,设计问题并讨论:1、唐末谁过的最不容易?‎ ‎2、要是你生活在唐末,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阅读课本24页,归纳黄巢起义背景 ‎(二)黄巢起义过程、结果 ‎1、对黄巢进行人物扫描 ‎2.、利用动态地图重温黄巢起义军路线、时间 ‎3、史料展示:起义失败(让学生尝试分析原因)‎ ‎(三)朱温灭唐 ‎1、对朱温进行人物扫描 ‎2、史料展示:黄巢原来的手下部将朱温,投降了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他逐渐控制朝政,兼并北方割据势力做大做强。907年,他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用时间轴展示唐朝289年的兴衰,直至画上句号。第三部分亡后格局—五代十国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难点)‎ ‎1、图文展示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时间轴+表格展示)‎ ‎2、五代是指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更迭出现的五个短命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教给学生方便记忆的小歌谣)4、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和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和25页相关史实,认识到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即为之前大部分都是节度使,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而南方相对稳定;看相关史事,南方君主修筑堤坝,发展农业,这说明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连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结语:虽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思考:曾经盛极一时的唐朝衰亡了,给我们什么启示?接下来又是谁一统天下了呢?‎ 三、课堂小结:‎ 各位侦探,关于唐朝衰亡的案件,到这告一段落了。今天这个案子让我们重回大唐,见证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到黄巢起义直到灭亡,以及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不论时局如何变化,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分裂中暗含统一,发展中孕育希望,历史肯定很快就会翻开新篇章。‎ 四、课后练习 略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