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4、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3、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法:
默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 新课学习
(一 )、契丹族(阅读书上相关的内容,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学习)
1、契丹族的崛起
5
(1)原因: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表现:①契丹族居住在辽水上游一带,以游牧为主。②隋唐时,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③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④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农耕、冶铁、纺织等生产事业,并仿汉族开始筑房屋、城邑。
2、契丹国(辽)的建立
(1) 建立政权
国号:契丹(或称辽)
建立时间:10世纪初(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民族:契丹族
2、 重大事件:占领幽云十六州(辽太宗)
3、 耶律阿保机的贡献(措施):
①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主要)②发展生产;③创制文字 ④国力不断增强
二、党项族
(一)党项族的崛起
1. 原因: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 表现:①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
②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二)西夏的建立
1. 建立政权
国号:西夏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民族:党项族
2、 西夏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5
(1)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
3、探究:
思考:契丹族(辽)和党项族(西夏)的兴起并逐渐强大有哪些相同点?
明确:(1)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创制本民族文字;
(2) 重视农耕,发展经济。自辽与西夏建立政权之后,形式变为北宋、辽和西夏并立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结合幽云十六州示意图学习)
(一)冲突加剧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对燕云十六州的争夺是辽宋战争的起因。
(二)保持友好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三)从战到和
1. 宋太宗时期,对辽战争屡屡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 宋真宗时期,宋辽之间爆发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议和。
(1)澶州之战
交战时间:1004年 交战地点:澶州
交战双方:攻方——辽 守方——北宋
关键人物:萧太后 寇准 宋真宗
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主要内容:(1)宋辽议和,辽军撤军,双方各守疆界;(2)北宋给辽岁币,即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 探究: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5
明确:认为内患对皇权的威胁大于外忧;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2)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积极影响:①保持了辽宋百余年的和平,使南北贯通,互市不断;②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战
元昊称帝后,屡次攻打北宋,北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二)议和
1. 原因:西夏建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失巨大,人民生活困苦
2. 宋夏合约
(1)主要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学完本课,请大家探究如下问题:
探究1: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
1. 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
2. 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 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
探究2:分析北宋在与辽、西夏战争中为什么连连失败?
明确:
1.军事制度不足。
2.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5
3.统治集团腐朽。
4.阶级矛盾尖锐。
探究3:你如何评价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
明确:消极:对宋而言,带有一定的屈辱性质
积极:带来了和平局面(尤其是宋辽之间);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探究4::宋辽、宋夏和议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1、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2.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促进了民族交融;4.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板书设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