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ID:555144

大小:64.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使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难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拓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 教学重点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清明上河图》同学们听说过没有?有没有同学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如今随着电脑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本是静态的一幅画,如今已经能够“动”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围观吧。(播放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在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提问)北宋的商业是非常繁荣的。而商业贸易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农业和手工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与同学们一起去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一起体会《宋代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入新课。‎ 学生大多会从时代、作者、内容、手法等方面简介《清明上河图》,此过程中教师适度引导完善。‎ 学生跟随老师的设问思考回答。‎ ‎《清明上河图》是学生熟悉的作品,利用“熟悉”而又“陌生”的动态版,让学生对画作有了新的认识,且激发学生探究宋代经济与生活的兴趣。‎ 二、预习教材:‎ 请大家快速的阅读教材内容,思考:‎ ‎ 1.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3.宋代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关联?‎ 快速阅读教材,建立本课内容的初步轮廓与框架。‎ 学生再次熟悉教材,以便新课的学习。‎ 一、 农业的发展 ‎1.表现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你能列举一些史实来证明吗?‎ 学生根据刚才看书的理解回答。‎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 二、新课学习 ‎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过渡)宋代不仅广泛种植粮食作物——水稻,还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茶叶、棉花。‎ ‎②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唐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兴起,宋朝兴盛起来。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③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种植起初限定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通过PPT同步展示以上相关信息)‎ ‎2.原因 ‎(多媒体显示宋代《耕获图》并做简单介绍:《耕获图》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采自《宋人画册》。教科书上的插图,是人们根据画册中的扇面画描摹出来的。)仔细看图,图中展示了哪些劳动场景?‎ 一副画完整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过程,实属难得。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宋代农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农业为什么能够得到发展?‎ ‎(多媒体显示)两则反映原因的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完整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总结手工业、商业发展表现做铺垫。‎ 读图识别农业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以及史料实证的能力。‎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表现方面我们主要提到了水稻、茶树和棉花的种植,而从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种植区域的扩大印证了两宋农业的发展。‎ ‎(过渡)两宋时期,除了农业在发展外,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二、手工业的兴盛 ‎(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材主要从哪几大领域介绍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宋代的纺织业主要以丝织业为主,生产发达的地方有四川、江浙地区。(多媒体显示四川的丝织品)。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图片展示相应的物品)。‎ ‎2.制瓷业 ‎(亮点)(播放《宋代瓷器品鉴》,展示宋代瓷器精品,询问学生观后感。)‎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瓷器都出自于哪些窑口?(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和定窑被称为是宋代的五大窑。它们出产的瓷器形制精巧、富有美感。而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017年一则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那就是历时二十年勘察的沉船“南海一号”被完整打捞上岸。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播放视频)‎ 视频中提到“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多达69000件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宋朝制瓷业的兴盛,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 耕种、灌溉、插秧、收获、舂米。‎ 学生根据预习及联系已学知识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学生回答: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通过材料分析农业发展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宋代精品瓷器以动态图的形式集中展现,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工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造船业 宋朝当时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有哪些地方?这些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安全性能高、能进行远距离航行且配备指南针导航技术。北宋都城东京郊外,还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第二子目主要从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手工业的进步。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会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开课之初我们已通过《清明上河图》初步感受到了宋朝商业的繁华,现在我们一起再走进这幅画卷,去寻找商业繁荣的有力证据。‎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之前我们提到《清明上河图》展示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东京即开封,开封是都城,也是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由此推理,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其实除了开封和杭州外,在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内店铺林立,人口往来不断,商品交易频繁。仔细看这些店铺,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店铺的门口都有挂灯笼,这说明了什么?宋朝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不仅有夜市,还有早市。除了贸易的时间在延长,商业贸易的区域也在扩大。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海外贸易 除此 学生认真观看,根据观看内容发表感想。‎ 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进行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再次感受宋代制瓷业的兴盛。‎ 学生回答:广州、泉州、明州。‎ 通过新闻视频、考古实物证明宋代制瓷业的兴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与能力。‎ 之外,宋朝的商业贸易也超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的海外贸易有多牛?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播放宋朝海外贸易视频感受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 ‎(展示海外贸易图)询问宋朝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最远能到达的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市舶司的设置,体现了宋朝政府对于海外贸易的重视。政府的重视,成为宋朝海外贸易活跃的重要原因。‎ ‎3.纸币的出现 频繁的商贸往来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何时何地,叫做什么?纸币相比于金属货币有何优势?纸币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在宋朝出现,更加证明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是宋朝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领域了解了宋朝经济的发展,而且从地域上看这些发展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那宋朝的经济此时为什么能得以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多角度思考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自然、政策等方面思考,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结论)。‎ ‎(过渡)在两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纺织业中心、造船业中心、制瓷业中心、粮仓所在,这说明了什么?展示《两宋赋税收入对比表》证明结论。‎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南移,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我们一起通过学案上的材料来寻找答案。‎ 材料一 ‎ 学生回答:临安,即杭州。‎ 学生回答:出现了夜市。‎ 视频观看激发学生兴趣,也让学生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牛”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材料二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其主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相对安定。动乱使得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金兵乘机大规模南下,河南、山东等地的汉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避战乱,大量人口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亮点)解读材料题,总结出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并通过原因得出经济建设的启示,思考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联。最后小结课堂,梳理出本课的框架与中心,升华情感。‎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回答:使用纸币;北宋、四川地区、交子;携带方便、能够进行大宗交易、造价低廉。‎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经济重心南移。‎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材料与表格反证结论,培养学生史料论证及解读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生解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以及古今联系的能力。‎ 学生阅读材料并解读材料。‎ 此处设计侧重于培养学生抓重点、构建框架体系的知识能力以及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情感理念。‎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逐渐构建起本课的框架,强化本课的重心及情感要求。‎ 板书设计:‎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