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设计

ID:555152

大小:4.35 M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基本具备了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具备了有初步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并借助资料、图片等增加学习趣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军事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二、 新课讲授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本90——92页的内容,解决任务一中的问题,限时5分钟。‎ ‎2、检查自学结果,要求学生回答何为“两弹一星”及其研制成功的时间。‎ ‎3、展示材料:材料1 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2 法国总统在法国国防机构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地位。‎ ‎ ——《邓稼先传》‎ 提问: 结合材料,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为提高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4、教师讲述:在1964年10月1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但同时也做出了如下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提问:中国政府为什么建议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学生回答:维护世界和平 ‎5、教师讲述:“两弹一星”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则。‎ ‎ 多媒体展示:邓稼先的故事 提问:该故事体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热爱祖国,舍小家为大家,忠于工作……‎ 要求学生分享邓稼先的其他事迹,感受其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攀登、无私奉献等)‎ ‎6、教师讲述钱学森的事迹,学生感受其精神。‎ ‎7、教师讲述“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总结“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攀登、无私奉献、大力协同)。‎ 总结“两弹一星”的意义。‎ ‎8、引导学生总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展示任务二:要求学生阅读课本93---94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学生回答: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补充:疟疾的危害(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展示诺贝尔奖评): ……青蒿素的发现为严重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法。……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可估量的。‎ 学生感受其影响力。‎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 ‎ ‎2、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3、请同学们列举“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孔子学院,中医,中国功夫,美食文化等等。‎ 教师总结:“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四)讨论:为什么建国以来中国的科技文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国家稳定发展;正确方针大计;百年强国梦想;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国际环境。‎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当堂检测 ‎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2.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 ‎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4.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C.1954年提出来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如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时?有什么意义? ‎ ‎6.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教后反思 ‎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赤胆忠心,报效祖国!鼓励学生多说多探讨。‎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