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这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说教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单元角度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2、从知识点的立体式整合角度讲,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招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下启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及个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定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从“文革”的原因及影响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把内容和意义结合起来,对比遵义会议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增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二、说学情
首先,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学生通过前6课内容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已经掌握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各项措施、“一五”计划的成就、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年、文革的十年四个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更能深刻的理解“转折”的含义。
其次,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多样化,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
(一)本课是历史教学新授课,《标准》在实施建议方面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因为本课时内容理论性较强,结合课标要求,本课时我选择了“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基本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将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它能使授课方式趣味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三)情境化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
1、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设疑置问、以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导入情境,在教师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化教学模式中的文字材料法、影视资料法两种。
2、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根据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明确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情境,与同学、老师共同合作学习、答疑解问。最后在老师设置的课堂小结再现情境中,学生享受情境,展示学习成果,呈现学习效果,达到师生双赢!
3、在情境化教学模式中,师生各环节都是一一对应的,以检验教师情境设置的教学效果。
四、说设计
教学设计我将通过四大环节完成教学过程:①复习导入、明确目标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③展示点评、精讲点拨④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5分钟)
1、教师以提问方式巩固复习第一、二单元,由此导入第三单元;
2、以知识树的形式概述本单元时间线索和知识体系;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并且积极获取新知。出示学习目标使学习有方向性,使学生在各学习环节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探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约33分钟)
1、十一届三中全会。(约25分钟)
(1)教师采用文字材料法设置情景《北京街头的谈话》,学生根据所学和预习所知回答问题;同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揭示“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以掌握相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意义。
【设计意图】新课程主张“先学后教”,突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相关文字材料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学会如何正确、全面评价一个伟人。在开放、热烈的气氛中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采用影视资料法设置情景、播放视频资料,学习相关十一届三年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
(3)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教师采用文字材料法设置情景,以更好的理解“转折”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再归纳综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深刻的把握它们。
(4)教师利用江泽民和历史学家胡绳的观点,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并对比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和对比相关知识,达到边讲边练、巩固本课所学的同时,联系以前所学,加强学生对比、综合概括能力。
2.拨乱反正(约5分钟)
(1)为学生创设文字材料情境:邓小平的语句,说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以刘少奇案为代表,说明80年代我国平反冤假错案的成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一问题发现“法”就在身边,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密切,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重要性。
(三) 展示点评、精讲点拨
这一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如学生根据预习完成提纲,教师及时点拨。利用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等文字材料,更好的掌握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先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进行纠正,并让学生记下来。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利用教材资源,并让学生知道类似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及答题要点,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概况材料的能力。
(四)检测反馈、总结提升(约4分钟)
将本课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展示,按“思想基础—转折—推进”的线索进行总结,以突出本课“转折”的意义。
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六个选择题,以巩固课堂所学,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是相对简易的板书。可以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从而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完整,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六、说评价
1、《历史课程标准》对评价建议部分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要求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
2、评价方法:《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本课时我预设的评价方法有:
(1)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的评价,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要求。
我所针对性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后作业(我校选择的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胜券在握——打好基础》以达到课后巩固复习的目的)、讨论(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例如:在学习两个凡是方针时,展开讨论,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
(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在对历史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知、理解、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逐步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我采取的评价方法是先由学生依据课前提纲预习,上课过程中学生进行展示或合作探究,教师及时的进行点拨并予以评价。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利用教材现有的材料,分析、谈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七、说开发
《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了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具体在本课时中我所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包括:
(一)历史教科书、教师用书。《课标》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注重图文并茂,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的就是历史教科书。
(二)多媒体、影视资源。《课标》强调,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在教学设计第二步我选择了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教师资源。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教师资源”主要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优化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本课内容划分为“思想技术、转折、推进”三部分,更好的推出“转折”意义。
(四)学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从而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说得失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情境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失误: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