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ID:555332

大小:22.8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课主要涉及的内容为对外开放的内容。从单元结构来看,本课是改革开放这一主题的一部分。老教材是将其编为一课,新教材改编后将其拆分为两课,更加有利于讲透这一知识点。从内容结构来看,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属于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教材在涉及对外开放问题时,也牵涉了一部分改革的内容。此外,本课之后是“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内容,从二者关系来看,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给与的理论解释,是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理论升华。因此,讲好本课是对于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前提。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本课的历史性较强,相关问题都有相应的历史背景作为支撑,从学生的认知程度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具象思维,开始逐步的萌发出抽象思维。因此,从本课来看,设置一些具体的历史情境,将会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同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内容,对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本课的讲授,都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前提。 ‎ 三、设计思想 ‎ ‎《对外开放》一课,我充分利用了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学习用多种方式走近了解历史;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学习经济特区设立过程的相关史事,明白经济特区建立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促进作用。 ‎ ‎2、通过图表展示的方式,明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过程及其特点。 ‎ ‎3、通过对加入世贸组织过程的学习,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 ‎(二)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析图片和材料、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通过对中国对外开放历程艰难性的呈现,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以及今天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通过对外开放前后中国面貌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 五、教学重难点 ‎ ‎    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 ‎ ‎    难点:如何理解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 六、教学方法 ‎ 讲授法 问题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 七、课时及教学媒体 ‎ ‎1课时;多媒体课件辅助 ‎ 目标 展示图片(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引入新课。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 有无。”   ‎ 问:这封信表明了清政府当时实行的什么政策? 闭关锁国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 ‎ 展示: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问:落后就要挨打  ‎ ‎1、是什么导致了落后?2、那么我们如何去避免落后? ‎ 历史的教训犹在耳边,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正是一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的情境。  ‎ 回忆旧知,‎ 认真聆听讲解。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对外开放才能避免落 通过回顾旧知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 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 一段关于开放的历史,这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也正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 ‎ 后。 一、经济特区的设立 1、背景           ‎ 提出问题 分步探究 要对外开放谈何容易,刚刚经历了文革的中国问题重重,当时摆在广东省政府面前的头等难题叫做——大逃港 展示: ‎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教师解说: ‎ 据统计,建国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累计逃往香港的内地居民达到了100万以上。人口的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边境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亲临一线,调查逃港问题,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习仲勋却被一个大队支书顶撞了。  ‎ 碰撞一:省委书记与大队支书的辩论 ‎ 习仲勋:逃港反映了一部分人思想觉悟的低下,这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 大队支书:我们这边整年没日没夜地劳动,还是没吃没穿;逃到那边去的人,只干一年就什么都有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那里?你是高级干部,请你解释这个问题。  ‎ 习仲勋:你受党的教育多年,连社会主义都不理解,我撤你的职!  ‎ 大队支书:我不用你撤职,我现在就不干了!  ‎ 教师解说:激烈的交锋让习仲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隐隐感到背后另有隐情,经他调查,他发现 了以下事实: ‎ 当时宝安(今深圳)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在7角钱左右。 ‎ 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 事实有力的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回到省里,习仲勋的看法改变了:   ‎ 引出问题,激发思考        ‎ 教师构建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背景。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身处地体会激烈交锋的场景         ‎ 通过对比和交锋,是学生对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有一个切身认识。            ‎ 通过习仲勋思想的转变,感知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 香港九龙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就冷冷清清,很荒凉。人口外流,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经济搞好了,逃过去的人又会跑回到我们这边来。 ¨ 问:为什么大队书记敢于挑战省委书记?  ¨ 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人口大量外流? ‎ ¨ 问:面临这样的形势,习仲勋开出了怎样的药方? 教师解说: ‎ 习仲勋当机立断,来到北京向中央要政策,准备在深圳地区创办“对外贸易区”,而他的想法与中央领导同志一拍即合。 ‎ 此时的邓小平刚刚从西方各国考察回来,在这次考察中,他在日本的新干线上感叹道: “快,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     “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 ‎“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  ‎ 问:邓小平的这个快字,可以说是意味深长,那么他的这个快有什么含义呢? 2、特区的设立 ‎ 巨大的差距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因此面对习仲勋的要求,邓小平当即表示: ‎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 问:经济特区设立了,那么特区“特”在哪里?        ‎ 问题思考,梳理故事,形成抽象的背景认知。  ‎ ‎  第一,指新干线高度列车快。第二,指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快   ‎ 明确并落实相关知识点   ‎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呼应习仲勋的思想转变,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转变是从地方到中央都有的。                     ‎ 经济特区发展良好,教材对于这一问题是如何描述的呢?    ‎ 正当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时候,一场风波悄然来临: ‎ 碰撞2:“租界” 风波 走私风潮:中央老同志勃然大怒,有人趁机指责特区是“旧租界”,卖国。 当时的环境下,形势很紧张: ‎ 这是资产阶级又一次向我们的猖狂进攻 ‎ 广东已经变了颜色,经济特区就像当年的租界 宁可业务上受损失,也要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 广东要查处一批,杀掉一批!  ‎ 讨论:你认为特区是“租界”吗?你如何看待这场风波?  ‎ 教师解说: ‎ 任仲夷(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表示:主权完全在我们手里,那里的政府、警察、军队都是我们的,执行我国法律……办特区是对主权的运用。 少谈点主义,多谈点实际,多干点社会主义。 教师解说: ‎ 面对激烈的交锋,尤其是对于特区地位的怀疑,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巨大障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外开放是难以继续的。因此,这样的历史时刻,必须要有中央最高领导人进行决策。 展示: ‎ 图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 教师解说: ‎ 邓小平的这次考察,如同一场事关特区命运的考试一样,决定着对外开放的未来。那么,深圳将要交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         ‎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从各方面得出答案。       ‎ 学生跟随思考   ‎ 回归教材,同时学生听课时间较长,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这个方式,转移注意力,方便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 通过交锋引起问题,激发思考。    ‎ 通过这个讨论,是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有个基本认识。交 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呢? ‎ ‎1983年底,累计与客商签订协议2500多项,协议投资总额18亿多美元,引进一批先进技术与25000多台(套)设备。深圳的工业总产值与1978年比增长了10.7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0.9倍。四年累计国民经济指标超过前30年的总和! 问:这份答卷怎么样?  ‎ 深圳的发展用事实证明了对外开放的正确性,于是邓小平为特区写下了这么一段题词: ‎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是正确的。 一锤定音!对外开放的方向被坚定不移的确定了下来。  ‎ ‎3、特区的作用  ‎ 此外,邓小平还高度评价经济特区: ‎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 问:透过窗口,中国人看到了什么? ‎ 或者说,经济特区到底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感知这场悄然发生的变革。 ‎ 两个饭店的对比: 材料一: ‎ 阿城在《闲话闲说》里有一段说:“北京我家附近有一个饭馆,六六年文革时贴过一张告示,大意是从今后只卖革命食品,也就是棒子面窝头,买了以后自己去端,吃完以后自己洗碗筷,革命群众需遵守革命规定。 ‎ 八六年的时候,同是这家饭馆,墙上贴了一条告示:本店不打骂顾客。”  ‎ 材料二: ‎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餐厅共设座位约460个。购买快餐的队伍从餐 ‎ 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认识   ‎ 回忆之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快速回答问题。      ‎ 问题:洋快餐受到追捧, 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服务态度背后的管理问题,结合前面邓小平的话,我们感知到洋快餐的引进,让我们看到了国际管理的先进经验。 问:我们该怎么做?  ‎ 教师引导:时至今日,我们出去用餐时,不论什么类型的饭店,是否还遇到过类似“本店不打骂顾客”这样的管理方式?我们的用餐体验,有了怎样悄无声息的变化?   ‎ 教师:实际上这样的变化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学们可以回家后和家里的长辈聊聊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种种变化。  ‎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教师解说: ‎ 对于特区带来的巨大变化,邓小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 我们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的打开了: ‎ 教师活动:通过图示的方法,展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 学生有序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后回答:向外国先进经验学习。 ‎ ‎ 没有遇到了,这说明了我们国家服务质量的改善,饭店管管理方式的转变。                          ‎ 教师活动:通过板书,将这一问题进行整理提炼。  三、加入世贸组织 教师简介: 世贸组织是一个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组织 ‎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中国的企业可以由此获得更大的市场,减少更多与世界交往的障碍。 ‎ 然而,这场谈判却并不平坦。 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历经15年谈判,最终在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 为什么这场谈判如此的旷日持久? 碰撞三:要不要加入世贸组织 教师讲解: ‎ 当时有人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 WTO是经济强国拆除经济弱国自我保护屏障的战略工具。如果听任“市场浪漫主义”,中国经济未及起飞,就可能先被击毁在跑道上。作为经济弱国的中国,可能会成为经济强国的食物。 他是否是危言耸听?我们以汽车行业为例来看待这一问题: ‎ 杨继绳:加入WTO以前,不少利弊分析者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可能全军覆没 当时中国的汽车行业是十分落后的。在美国,一辆一车可以便宜到只花几百美元就能买到。而我们中国一辆汽车多少钱?我们预测一下,这种状况下,这一环节知识性较强,以教师讲解为主。                  ‎ 在情境中思考,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行业会是什么命运?  ‎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加入了呢?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谈判专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石广生: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我们要求外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只能建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大街上有很多外国品牌的汽车,但是我们仔细看会发现他们都是合资车:“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上海大众”……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未必是非此即彼,要么加入要么不加入……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开启智慧,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002年中国的汽车产销达32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86万辆。媒体用“火爆”、“井喷”、“春风得意”、“春光满面”来描述这一年的中国汽车业。  ‎ 至此,我们的改革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走来不平坦、不平凡。正如当年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为饱受争议的广州白天鹅宾馆题词一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四十年后,当我们再回首这段历史时,我们发现当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有了很好的答案。  ‎ 四、历史的回响  ‎ ‎1、逃港问题 ‎ ‎200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发布“香港居民在中国内地居住情况及意向”调查结果表明: 到内地定居的香港居民,2001年为4.1万余人,全军覆没。  也不行,不加入就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学生难以回答,但被问题吸引。呼应本课的若干知2003年为6万余人,而2005年为9.18万人,4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另外还有8.02万人打算未来移居内地。  ‎ ‎2、高速铁路 ‎ 还记得邓小平在日本新干线上充满羡慕的感叹,如今: ‎ 到2017年底,高铁通车里程是2.5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   ‎ ‎3、外资企业 ‎ 当年大受追捧的洋快餐: 2017年8月4日,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联合凯雷以161.41亿港元收购麦当劳中国。 2017年10月12日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 ‎4、汽车行业 ‎ ‎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8月2日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  ‎ ‎5、国际秩序 ‎ ‎40年前我们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到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不但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也成为了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之一。 ‎ 十八大以来,亚投行、一带一路、G20、金砖国家会议等等这些重大的外交举措,都表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盛。 跟随思考、感知      识点,帮助回忆知识,回顾情境。                   ‎ 结合时事,增强时代感。     ‎ ‎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评 ‎ 五、小结 以上就是本课的内容,学习完本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 谈一谈你学习本课后: ‎ ‎1、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 2、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3、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 学生根据自己本课的收获,发表自己的看法   ‎ ‎1、这种小结方式是通过学生的回忆,构建本课的知识点,每个人都额关注点不一 教学反思 ‎ 我在本课的设计中,着重想要培养学生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感悟历史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首先,学生对于我选取的材料感受到了趣味性,因此听课时并不感觉得枯燥乏味。其次,通过历史的回响,许多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使得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成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对于本课内容的回顾,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较好的梳理,问题的指向性也比较明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深化提升。以上是本课的处理较为成功之处。 ‎ ‎     当然,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有的问题的处理上还不够成熟。课堂的容量较大,课堂节奏比较快,这些都是以后的授课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