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罗斯福新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罗斯福新政

ID:555412

大小:301.6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二、教材分析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标题是“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一战结束10年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 初三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空洞,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应依托一些文字、图片、表格、图示、声音、视频等资料来创设历史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将罗斯福总统人生经历中的主要事件绘制成纵向的年代尺,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了解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时空观念)。出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时空观念)。采用图示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史观)。‎ ‎2.借助《罗斯福传》、《炉边谈话》等书中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摆脱危机的智慧(史料实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唯物史观)。‎ ‎3.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家国情怀)。通过回顾总结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及其处事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故事导入法、情景创设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体检式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故事导入 ‎  1.出示一张罗斯福小时候的照片,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男孩五岁时,有一天他父亲带他去见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出示他的照片)。拜访结束准备离开时,克利夫兰用他那宽大的手掌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送给他一个奇怪的祝福:“小家伙,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 ‎  2.大家猜这个小男孩后来有没有当上美国总统?是的,不仅当了美国总统,而且连任四届,当了12年的美国总统,是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带领美国人民成功摆脱困境的一项伟大举措——罗斯福新政。‎ 学生看照片、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使用图片和故事导入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历史情境;‎ ‎②以人系事,把罗斯福的经历作为脉胳,嵌入本课的知识点。‎ 新 课 学 习 ‎(一)‎ 出身名门 才华出众 ‎(过渡语: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罗斯福的出身。)‎ ‎1.1882年,罗斯福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社会地位很高。他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曾担任过美国第26任总统。‎ ‎2.18岁时罗斯福考入哈佛大学,并担任过校报主编。‎ 学生通过看照片、读文字,了解罗斯福的人生经历。‎ 在历史课堂上呈现有血有肉的人,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 ‎(二)‎ 初涉政坛 身残志坚 ‎1.28岁时,罗斯福通过竞选成为纽约州参议员。‎ ‎2.可是从39岁开始,他的命运却发生了转折。‎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和家人在一个海岛上度假,他们正在湖上泛舟,突然看到远处山上的树林起了火,于是他们就赶紧去救火。好不容易把火扑灭后,他们都觉得筋疲力尽,又十分燥热。罗斯福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中,希望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回到家以后,罗斯福就觉得全身疼痛、发冷,晚上就发起了高烧,后来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从39岁开始终身残疾。但他并没有就此意志消沉,而是积极治疗。1924年他到佐治亚州的温泉进行治疗,身体有所好转。‎ 学生通过看照片、听老师讲故事来了解罗斯福开始从政和不幸患病的经历。‎ 对罗斯福患病的过程和他积极治疗的事迹,进行细节刻画。鼓励学生学习他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精神。‎ ‎(过渡语:就在罗斯福遭遇人生困境的同时,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却是一片繁荣。)‎ ‎1.播放《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视频(1分钟)。‎ ‎2.学习历史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接下来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流程;通过学生阅读教材58页,寻找其中潜藏的问题,再通过给出当时美国社会现状的资料,进而推断出“繁荣背后,暗藏危机”。‎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20年代时美国经济的繁荣;再跟老师一起分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回答相应的问题。‎ 播放介绍美国经济繁荣的视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通过图示法来透视一下经济繁荣的原因,并通过阅读、推理分析出繁荣背后暗藏着危机。‎ ‎(过渡语: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 这是一张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每人两张,附在了学案后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多少股是多少?(两张共200股)老师介绍这支股票买入时的价格——200美元,然后出示1927年—1929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变化图,一路上扬。问学生:看看你们手里的股票,当时的行情是一路看涨,发财的感觉不错吧?‎ 学生参与体验,感受股票高涨带来的喜悦。‎ 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三)‎ 担任州长 经济危机 ‎ 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景下,1928年,罗斯福通过竞选,成为纽约州的州长(出示照片)。就在同一年,胡佛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出示照片)。胡佛在竞选的时候说:“如果我当选美国总统,保证每个美国人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他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呢?(生:因为当时美国的经济一片繁荣。)‎ 学生看照片、听老师讲述,思考并回答问题。‎ 交待罗斯福当选州长、胡佛当选总统的史实,为后面埋下伏笔。‎ ‎(过渡语: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  播放《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视频。看完后老师总结:空前的繁荣变成了空前的危机,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10月24日这一天是星期四,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 学生看视频,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过渡语:赶快让我们看一下我们自己手中的股票怎么样了?)‎ 还记得1929年时4000美元的市值吗?来看变化,到了1932年几乎为零。手里的财富瞬间蒸发,你们也什么感觉?也许你们的感觉还不明显,因为是老师送给你们的股票,可是当时的美国人很多都是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的股票,而这些财富顷刻间消失后,他们会怎么样呢?痛苦、崩溃、绝望!10月24日当天就有11位金融家跳楼。据说在经济大危机期中,你要去酒店住,服务员会问你:“先生,你是住宿呢,还是跳楼?如果是跳楼,我就给你开高一点的房间,免得没摔死还很痛苦。”‎ 学生体验股票下跌时的感觉。‎ 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过渡语:来看看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社会吧!)‎ 大家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看到哪些现像?(板书:崩溃、破产、倒闭、失业)而这一切,在人们的心中又都凝结成了两个字——恐惧!(板书:恐惧)‎ 通过照片了解经济危机表现。‎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过渡语: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并不是第一次,在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可为什么这场经济危机让人们如此恐惧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黄色区域是这场危机波及到的国家和地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橙色区域是危机严重的地区,我们会看到,除美国外,我们还看到了亚洲的日本,由于这次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沉重,日本政府为了转嫁危机对外发动战争,于1931年9月18日对中国发动了?(生:九一八事变。)另外,还有西欧国家也是重灾区。‎ 这场危机还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工业、农业等几乎所有部门。可见这机危机的特点之一是?(生:波及范围广。)‎ ‎②一般的经济危机只持续两、三年,可是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整整五个年头。可见这机危机的第二个特点是?(生:持续时间长。)‎ ‎③再来看一下这场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出示动态柱状图)可见这机危机的第三个特点是?(生:破坏程度大。)‎ 学生跟老师一起通过地图、动态的柱状图等方式,归纳总结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渡语:在经济大危机期间有一些奇怪的现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  出示“小女孩家里买不起煤”的故事。老师问学生:“煤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生:煤太多了。)“那为什么小女孩家里都没有煤烧呢?”“因为买不起。”“买不起的原因什么呢?”“家里穷,购买力低。”“所以说煤并不是绝对的多到整个美国社会根本用不完的程度,而是相对于民众的购买力而言过剩了,所以经济大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过剩。”‎ 与此同时,当时的美国社会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出示销毁剩余产品的文字材料)。一方面是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另一方面却在大量销毁剩余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大家阅读教材59页及学案上的第一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结束,老师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而归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生产和销售的目的是为了赚钱,销毁过剩商品是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学生阅读教材59页及学案上的第一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让我们反观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来透视一下其原因。)‎ 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学生跟老师一起,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过渡语:那么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学生跟老师一起,通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板书(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 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的能力。‎ ‎(过渡语: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在担任什么职务?生:“纽约州州长。”)‎ ‎ 面对民众的疾苦,罗斯福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积极地采取措施。我们来阅读一段史料(出示《罗斯福传》中罗斯福担任州长时应对危机的举措),让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要点。老师总结:由于罗斯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0年他连任纽约州的州长。‎ 学生阅读史料,找出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举措。‎ 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四)‎ 竞选总统 实施新政 ‎(过渡语:两年后,1932年到了美国的大选之年。)‎ ‎ 两位侯选人是胡佛和罗斯福,来看看他们各位的主张(出示两人主张的文字材料)。让学生预测竞选结果。老师出示结果:罗斯福高票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 学生听老师讲述,预测竞选结果。‎ 通过对比,理解改革的迫切性。‎ ‎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讲中说:“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回到板书中的“恐惧”一词,并依把板书中经济大危机的表现指出罗斯福上任面对的是一个乱摊子。)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美国也有小股的法西斯势力,而且反饥饿的游行示威经常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罗斯福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阅读教材61页寻找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61页寻找答案。‎ 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理解改革的难度。‎ 通过图示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学生跟老师一起,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内容和特点。‎ 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那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呢?)‎ ‎ 出示“生产恢复图”和“失业率下降图”两张柱状图,得出结论: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出示“二战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政策”的文字材料,得出结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图表和文字史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人对它产生了怀疑的。)‎ ‎ 出示“有些人怀疑罗斯福要改变美国社会制度”的文字材料,再出示罗斯福自己的这段话“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分析其中的含义,得到新政的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阅读图表和文字史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罗斯福新政有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出示“罗斯福新政以后又发生了多次经济危机”的文字材料。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 阅读老文字材料,归纳新政的 旨在提升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 盾。‎ 局限性。‎ 力。‎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一位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采取的改革措施有何异同点呢?请大家认真思考,并把答案写在学案上。‎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示参考答案。‎ 学生思考并把答案写在学案上。‎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 连任四届 万众景仰 ‎(过渡语: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罗斯福总统接下来的经历。)‎ ‎①后来罗斯福总统又曾三次连任。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因病去世,享年63岁。‎ ‎②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州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的票数还远远落后于他。‎ ‎  ③向学生提问:你觉得罗斯福总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学生的回答可能有:身残志坚,勇于创新,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坦率果敢,爱国救民……)老师总结,并指出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学生通过看照片、听老师讲述了解罗斯福后来的经历,然后思考问题并回答。‎ 描述罗斯福总统三次连任和去世的情况,首尾呼 应。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总统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并以此激励学生。‎ 情感升华 本节课的最后,老师以罗斯福总统的一句话来与学生共勉:“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起行动。‎ 学生思考,感悟。‎ 希望以此激励学生自信前行。‎ 作 业 布置 课后作业 ‎①完成学案中“知识梳理”部分。将本课所学的“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部分内容的要点列出,让学生据所学填写具体内容。‎ ‎②完成学案中“牛刀小试”部分。精选了4道选择题,以题目来诊断学生掌握的情况。‎ 根据所学,完成题目。‎ 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九、 教学反思 (一) 首先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初衷。‎ 在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之前,我曾经读过两本《罗斯福传》,深深地被罗斯福总统的精神所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放弃了常规的先讲危机再讲新政的做法,而是采取了“以人系事”的手法,讲述“人”的故事,注重“人”的体验,促进“人”的理解,立足“人”的培养。‎ 1. 讲述“人”的故事。‎ 在历史教学中,“人”不可缺席,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统编历史教材中加入“人物描扫”这一内容,应该也是意在于此。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这节课以罗斯福总统一生的主要经历为线索,用五个标题串起一节课,即“出身名门,才华出众”、“初涉政坛,身残志坚”、“担任州长,经济危机”、“竞选总统,实施新政”、“连任四届,万众景仰”。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还了解了他人生的主要经历。人物有血有肉,事件也就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2. 注重“人”的体验。‎ 深刻的认识源于深刻的体验,体验式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者亲身经历、亲自验证,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中,我通过经济繁荣和经济危机的视频以及炉边谈话的录音等多种方式,模拟创设当时的历史情境。再通过给学生发放“股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让他们先感受经济繁荣时股票高涨带来的喜悦,再感受经济大危机爆发时股票急剧下跌所导致的绝望。‎ 1. 促进“人”的理解。‎ 在这一课中,最难理解的概念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图示推演和历史漫画(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这一概念。一方面借助PPT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推导出生产力水平高与消费水平低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激化的结果就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历史漫画形式的板书设计,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树根,而将社会化大生产比喻成土壤,由于二者之间不兼容,所以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另外,经济危机中还有一种现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方面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剩余产品被销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呢?我采用的是史料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导学案里提供了《全球通史》中的一段史料,学生结合这段史料和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就不难得出结论。 ‎ 此外,在这节课里我还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示意图“一图三用”。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借用这个示意图分析出繁荣背后潜藏的危机;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时,用这个示意图展示出经济危机各种表现之间的联系;在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实施新政后,再次用这个图示展示经济危机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用同一个图示贯穿繁荣、危机和新政,方便学生理解事件的前后关联。‎ 2. 立足“人”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立德树人,所以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人的培养。在这节课中,讲述了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患小儿麻痹症后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的人生态度,以及当选州长和总统后应对经济危机的种种措施,体现了他勇于创新、坚定果敢的精神品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此外,还从改革结果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但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因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相适应的,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再来陈述一下我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上,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尽力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这节课中落到实处。比如在这节课中,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不同阶段人生经历的讲述,让学生了解他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时空观念)‎ ‎。采用图示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史观)。借助《罗斯福传》、《炉边谈话》等书中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摆脱危机的智慧(史料实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唯物史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家国情怀)。通过回顾总结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及其处事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家国情怀)。‎ ‎(三)这节课也有一些设计上的缺憾。‎ ‎1.授课时间偏长。由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些内容的学习本身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这节课中又加入罗斯福总统的生平事迹,导致授课时间偏长。‎ ‎2.老师讲的较多,学生主自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由于罗斯福总统的经历是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教材上补充的也较少,这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述。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也是老师讲述为主。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较少,老师讲授偏多。‎ ‎3.有一些知识点没有展开讲述。比如在课后习题中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概括为“3R”,以及提倡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等,由于时间所限,在这节课中都没有提及。‎ 以上就是我对《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教学设计的反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日后在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附录:‎ 第13课 ‎ 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合作探究】‎ 材料:1932年2月,美国的一位国会委员描述道:蒙大拿的一些市民告诉我,数千蒲式耳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很低,几乎无法支付收割小麦的费用……数以干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鹤鹑,‎ 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芝加哥餐馆的一个人。他给我讲了他养羊的经验。他说他今年秋天杀了3000只羊,把它们抛到了峡谷里,因为用船运一只羊要1.10美元,面他卖一只羊当时还得不到1美元。他说,他已养不起这些羊了,又不能让它们挨饿,所以他只有将它们杀了抛进峡谷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另一方面却在大量销毁商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问题思考】‎ 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们挽救国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比较其改革的异同点。‎ 不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罗斯福 邓小平 目的:‎ 目的:‎ 方式:‎ 方式:‎ 结果:‎ 结果:‎ ‎【知识梳理】‎ 事件 要点 内 容 经济 大危机 时间 表现 特点 实质 原因 罗斯福新政 时间 背景 措施 特点 积极 影响 实质 局限 性 ‎【牛刀小试】‎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范围 (   )‎ A. 美国    B.美洲    C.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整个世界 ‎2.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A. 改革美国政治制度  B.兴建公共工程 ‎ C.对付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D.用行政干预经济 ‎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B.彻底实行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 C.消除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消除经济危机 ‎【延伸阅读】‎ 1. 凯恩斯主义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有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等弊端。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罗斯福曾经研究过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 ‎——节选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2.1933年3月5日,星期天 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从一张吱呀作响的狭窄木床上醒了过来。这间小卧室是总统在白宫家属区亲自挑选的。‎ 总统的贴身男仆欧文•麦克达菲费力地帮他戴上腿部铁支架,穿好衣服,扶他坐上木头轮椅,这样他就可以乘电梯下楼。按照上任第一天的日程,新总统早上要和家人一起去圣托马斯大教堂做礼拜。中午他将在白宫主持招待20位客人出席的午宴,随后还要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会上他将阐述自己的执政纲领,同时要求国会召开紧急会议。‎ ‎ 工作人员和记者们都没有注意到,那天罗斯福并不如往常一样活跃。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和竞选策划人,长期跟随自己的左右手路易斯•豪一直谈到凌晨1点多,总统夫人埃莉诺则带着5个孩子去参加就职舞会——在每个人都在尽情跳舞的时候,这位51岁的残疾总统可不想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里;而且他和豪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谈,那就是——如何让美国摆脱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美)乔纳森•阿尔特《危机1932》‎ ‎3.1945年4月12日,星期四 下午5点47分,全美三大通讯社向海内外发出了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的电讯。‎ 白宫外聚集着黑压压的人群,他们默然伫立,怅然若失。美国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脑子空洞而又茫然。泣不成声的人们不仅是在为引导了他们12年之久的总统哭泣,更是在为他们自己失却了这种依托后无法预期和把握的前途哭泣。‎ 罗斯福逝世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都沉痛地悼念他。在唐宁街10号,丘吉尔感到如同“挨了一记重击”,一种深重的无法置换的损失降临了。在苏联,斯大林神情黯然,默默地“紧握着哈里曼大使的手约有30秒之久,还没有请他坐下”。随后,极度悲伤的元帅凝重而细致地询问罗斯福去世前的情况。莫斯科红场下了半旗,旗帜围上了黑边。‎ 罗斯福的反对者、政敌,甚至日本人也以种种形式悼念这位伟人。‎ ‎——摘选自刘屹松《罗斯福大传》‎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