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的
地理位置
北方蒙古草原一带
契丹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生活方式
居住营帐
游牧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民族
辽的建立
10
世纪初
耶律
阿保机
辽
上京
契丹族
党项族的起源
起源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西夏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大夏,史称
西夏
11
世纪前期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民族
统治区域
甘肃,宁夏,陕西
元昊(姓拓跋)
党项族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辽和西夏主动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制度,推动了本民族的强大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建立民族政权,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辽太宗占领
燕云十六州
北宋与辽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发达
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均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澶州之战
澶州之盟
和
和
战
战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北宋
交战双方
交战地点
时间
关键人物
战争结果
澶州之战——战
1004
年
攻方
:
守方
:
澶州(古称澶渊)
宋真宗,寇准
双方议和,签订
“
澶渊之盟
”
内容
实质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实际上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
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澶州之盟——和
消极: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对于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对北宋)
澶州之盟——和
(澶渊之盟前)曹利用临行前请示宋真宗,真宗说:“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曹利用从真宗的行宫一出来就被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寇准叫住。寇准叮咛他说:“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30万。否则,你就不必再来见我,那时我要砍你的头!”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积极: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边境地区的贸易得到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对中华民族)
澶州之盟——和
表现
影响
内容
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夏议和
元昊多次率军进攻北宋
北宋损失惨重,
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宋夏战争
宋夏关系
议和后北宋在双方的地位
背景
内容
影响
启示
澶渊之盟(辽宋)
北宋和辽的地位平等
是兄弟关系
都是先战后和
都是北宋给辽和夏岁币
都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和是主流
宋夏议和
元昊向北宋称臣,是君臣关系
和;战
和为主流
是
非正义
战争,
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澶渊之盟
澶州大战
宋夏议和
辽
西夏
北宋
元昊出兵
形式
主流
战争性质
启示
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共同繁荣
课堂小结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
经济
游牧
农耕
游牧
政权
辽
北宋
西夏
时间
916年
960年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开封)
兴庆(银川)
统治区域
北方草原
中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西北(甘肃、宁夏、陕西一带)
关系
和:澶渊之盟;宋夏议和
战:澶州之战;宋夏战争
关系
和:澶渊之盟;宋夏议和
战:澶州之战;宋夏战争
杯酒释兵权
民族政权的并立
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民族政权的并立
1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
(
部分
)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2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