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
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他采取“高筑墙
,
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说说朱元璋
的那些事儿
1.
分析明朝建立的
背景
。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
1368-1398
年在位)
应天府
(
南京
)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
年
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灭元标志
:
1368
年,攻占元大都
2.
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唐高祖李渊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年在位
)
我是朱元璋,我很苦恼
胡惟庸案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67-68
页,从以下五个方面找出相关措施,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结果
地方
组
中央
组
军事组
特务组
①取消行省,
设立“
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
1
)地方组:
②
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
2
)中央组:
结果: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问题思考(
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地方
:
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
五军都督府
,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
统归兵部
(3)军事组:
结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把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
(
厂卫制度
)
锦衣卫印
电影
《
锦衣卫
》
海报
(4)特务组:
锦衣卫:
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
(
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
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
(惊讶的表情)
:
皇上是不是知道了
(轻声)
。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
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
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
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
(面露笑容)
。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
是。
(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
(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
轻声
)
:
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结果:
皇帝通过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
问题思考(教材
P68
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
朱元璋里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答案提示: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出发
明朝机构设置
目的:巩固统治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P69
课后活动)
利
:
克服了
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
,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社会比较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
地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明朝统治埋下危机。
1
、考试范围: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2
、答题标准: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
以朱熹的
《
四书集注
》
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3
、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八股文”。
这种考试制度被称为“
八股取士
”
举子看榜图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假如你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
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P69
材料研读)
③讨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P69
课后活动)
消极:
教育: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选官: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死背“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哪些新的农作物?)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花生
辣椒
2.
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
是明代的
丝织业中心
。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青花瓷器
,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
3.
商品经济的活跃
(图为北京城
《
皇都积胜图
》
)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北京
和
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
四书集注
》
1368
年
朱元璋建明朝
,定都应天府(南京)
特务制度
:
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
: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
: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
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商帮
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课堂小结
军事
:
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收归兵部
随堂训练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洛阳
2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
诗赋
B.
三通四史
C.
前四史
D.
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
A.
东厂
B.
西厂
C.
锦衣卫
D.
内阁
A
D
C
4.
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
A
、景德镇
B
、越州
C
、杭州
D
、邢州
A
5.
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D
研读史料:
材料:
廖燕在
《
明太祖论
》
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
以制义取士
,
与秦焚书之书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
请问
(
1
)材料中的 “制义取士”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
2
)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