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在哪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在哪里教案

ID:55552

大小:23.8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学生实态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通过谈话交流,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可以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教材内容。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二、教科书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和规则交朋友”,《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体分析如下: 1.课文第44页的“活动天地”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2.第45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方法,即:可以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找相关的人问问,也可以查有关的资料,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教材第46~47页,分别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找一找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让他们体会到“规则无处不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布置学生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找出三条以上的不同规则,记录下来; 2.水彩笔; 3.填写规则调查表。 (二)教师准备 1.设计规则调查表; 2.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资料,如楼梯边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讲文明讲礼貌”等标示牌; 3.歌曲《春天在哪里》伴奏带,填写《规则在哪里》的歌词; 4.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制成多媒体课件。 四、本课题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没有规则连简单的游戏都没法进行下去; 2.通过调查和交流,感受生活处处有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规则; 2.完成调查表;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三)知识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 2.了解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创设游戏导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合作处理信息,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3.谈感受说打算,体验规则的必要性。 4.课后拓展规则,丰富规则的时效性。 六、实施过程 (一)创设游戏导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导语:师: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现在呀老师就想请几个同学一起玩一个托物品跑的游戏,有谁愿意参加呢? 生:踊跃举手参加,兴趣高昂。 师:(选7名学生,其中三女,四男)将这7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三名女生,一组为四名男生。给女生组发的物品是沙包,给男生组发的物品是乒乓球,在没有讲明比赛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显然,女生组获胜。 师:请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向女生组表示祝贺。 (此时老师观察到,下面的同学对老师的安排有所疑惑、不满) 师询问:同学们对老师宣布的比赛结果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们觉得不公平。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呢? 生:这两组比赛的人数不一样,而且手中拿的物品也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公平、合理地进行呢? 生:应该给游戏制定规则。 师继续追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应该有哪些规则呢? 生1:我觉得应该统一两组人数,进行男女穿插搭配。 生2:我补充,还要统一托物品跑时的动作要求,不能碰触物品,物品掉了就应该从物品掉的地方重新跑向终点。 生3:我觉得应该统一两组学生手里的物品。 师:好。我们按照同学们制定的游戏规则,重新比赛一次。 (进行比赛,分出胜负,向获胜方祝贺) 师:这回获胜的小组可是赢得理所当然,输了的小组也输得心服口服吧? 生:点头,相视而笑。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想一想,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没有规则,游戏很混乱,无法进行,而且结果也不公正。 师:对。正因为第一次比赛时,我们没有制定规则,所以才引起大家的不满。 小结语:看来只有参加游戏的人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大家才能玩得开心、快乐。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规则还存在于哪些地方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板书:规则在哪里 (二)合作处理信息,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6、47页,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收获? 生1:我的收获是我知道了规则存在于家庭生活中。 生2:我知道了上下楼靠右行,按时上学不迟到都属于学校里的规则。 生3:汇报收获。(省略) 师板书(家庭、学校、社会) 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同学们有了这么多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课前,老师也让大家做了调查,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一会儿来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整合资料,老师巡视指导) 第一小组汇报发言: 生1:我找到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它属于家庭生活规则。 生2:我找到的规则是:见到老师要问好。 生3:不能破坏公物,属于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生4:进门换拖鞋,属于家庭生活规则。 生5:上课大胆发言,属于学校生活规则。 师:你们能像书上一样给自己找到的规则分分类吗? 生:能。(纷纷上黑板贴自己的规则) 师:其他小组同学认真看看他们都贴对了没有? 生:贴对了。 师:你们觉得第一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 生:非常出色。 师:那你们愿意夸夸他们小组的同学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夸奖第一小组)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第三小组举手发言,发言内容省略。你们小组表现得也真不错。 (指着学生贴的板书说:看来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无处不在啊) 师:前几天,风华社区的叔叔阿姨找到老师,想请老师帮他们做一块关于规则的展板。老师正为缺少帮手发愁呢,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愿意把你们的调查资料收好,课下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吗? 生:愿意。 师:那老师先谢谢你们这些小帮手了。(深鞠一躬,表示感谢) 师:同学们经过努力找到了这么多规则,老师也虚心向同学们学习,找了一些学校中的规则,同学们想看看吗? 生:想。(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这些规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还能找到更多的规则呢!《小学生行为规范》就对我们小朋友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对照行为规范表,与同桌说说哪些自己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好,今后有何打算。 (学生对照日常行为规范表,与同桌交流。) 师:我们班上日常行为规范做得好的,有哪些小朋友? 生1:王晓宇同学特别有礼貌,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师转身问王晓宇:听了同学的称赞,你有什么想法? 王晓宇:我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好,我觉得李明很爱帮助同学,他也值得我学习呢。 师:看来你们都很谦虚嘛!老师就把“行为规范示范生”奖状颁发给你们俩。 (两位学生一脸欢喜地坐下了) 继续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生,颁发“行为规范示范生”奖状。请获得奖状的同学上台,全体同学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小结语:希望大家都能时常用行为规范检查自己的行为,获得奖状的同学不能骄傲自满,没有评比上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应该继续努力。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奖状,而是为了更好地遵守规则,改正自身的不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同学们信心十足地看着老师,每个人心里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三)谈感受说打算,体验规则的必要性 导语:了解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受?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生1:我的感受是:规则太重要了,如果人们都能增强一点规则意识,生活就会多一份安全。 生2:规则是供大家遵守的制度,今后我一定要自觉遵守。 生3:我以后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生4:我以后去商店买东西交钱时一定排队。 (其他学生发言省略)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生活中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加油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音乐响起来,师:这首乐曲大家熟悉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儿歌大翻唱,配着这首音乐,看着歌词,一起唱这首《规则在哪里》之歌,好吗? (全体学生起立,拍手唱《规则在哪里》之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师: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规则到底有什么用?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调查,用问一问、想一想、看一看、查一查等方法看看你身边有哪些违反规则的行为?违反了规则有什么后果? (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四)课后拓展规则,丰富规则的时效性 (播放多媒体课件)任选一项完成 1、以班级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遵守规则的倡议。 2、开展社区宣传,评选遵守规则社区明星。 3、成立志愿小组,开展好行为示范活动。 附二:教学反思 规则在哪里 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托物品跑”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我故意在人数和物品上分配不公,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如: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寻找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工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 我还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楼梯边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讲文明讲礼貌”等标示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为素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在引导学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行为规范示范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不仅对自身存在的缺点有所认识,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学习。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 课堂最后的儿歌大翻唱,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下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用歌唱的形式不仅强化了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进行教学内容,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解决后,我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他们的办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在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到这点让我感到很遗憾。 另外对于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我没能做好提前预设,更没有在课堂中及时引导,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应变力较为薄弱。比如:在让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时,有一位女孩课前没有进行调查,不知道怎样在身边找规则。当时,我只是让这位女孩同组的学生帮助她说出了一条规则,然后让她俩一起上黑板贴这条规则。可我却没有想到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引导她自己说出规则。如果当时我给予引导启发,如:“你看,同学们听到铃声就会进教室上课,这是我们的课堂规则。类似的课堂上的规则,你还能想出来吗?”引导时,老师的语言再亲切些,如:“别着急,仔细想想看?”这样无形之中给她了一些鼓励,增强了她的自信心,经过这样的启发,我相信她一定能说出自己在课堂中发现的规则。 最后就是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性不准。有的环节耽误了时间,所以导致了拖堂。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大体。但是我想如果当时稍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附三: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三步曲”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担任着知识、能力、思想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于生活。那么如何将“品德与社会”带入课堂,又如何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呢?通过对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实施时要围绕教学三步曲,始终贯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的宗旨,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一、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提问、谈话等手段,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种形式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兴趣和情感共鸣。作为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种课前活动和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规则在哪里》,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将规则分成不同的主题:家庭生活、学校、商店、生活小区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身边的规则。学生们很有兴趣,积极地去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因此,当我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时,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想交流,兴致高昂。又如教学《家乡水的故事》,课前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大家用水的情况,寻找节约用水的办法以及请爸爸、妈妈讲述家乡以前用水的故事。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资料,然后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再启发他们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对节约用水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类似的课前调查活动,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还激起了孩子们上课的浓厚兴趣,可谓一举三得。 二、体验生活,提升认识 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担负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教育任务,它是一个师生共同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及融入课程的过程。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受真实情感、形成正确态度的具体过程,是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形成能力的具体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例如我在教《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时,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自理能力差,许多本应该由自己来做的简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的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自己收拾书包,从中体验到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学问;二是让学生叠衣物,使他们体验到原来想要把衣物叠整齐是这么不容易啊,由此他们联系到父母的辛劳,内心有了要为父母减轻负担的想法。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仅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因此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又如《生活中的安全》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创设“燃气泄漏、有人游泳溺水、有人触电、有人被开水烫伤”等情境,开展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办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初步树立了自护自救的意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救护方法,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课堂上我通过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既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又让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在理解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形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融入生活,参与实践 课堂虽然是教学的主渠道,但它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学向课外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然会造就一个个课堂上与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双面人”。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教学完《家乡水的故事》后,我让学生回归生活,接触社会,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节水情况,知道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的水资源已经很缺乏了,只有人人节水,才能保护我们好的水资源,进而产生从小保护水资源的情感,为保护水资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生自行讨论设计出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语,组成宣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制定了保护水资源的实施计划,如:号召大家用淘米水浇花、用洗手水冲厕所、多植树造林等,逐渐带动全社区的人行动起来,提高了人人从自我做起的节水意识。又如,在学完《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后,我结合班级情况,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班存在的问题。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班级里存在的不良现象都列举出来了。我就趁热打铁:“这么多问题,大家说怎么办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给自己班定规则。于是课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出发,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每人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班级规则。我把他们定的规则稍加整理后张贴在墙上,取名为“我们的约定”,每周一反馈,及时评价、鼓励。孩子们都很自觉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一些不良现象也都及时改正。 我想《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为活动载体,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儿童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始终把握课堂教学“三步曲”,那么就能不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