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
首都:莫斯科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人口数量:1.445亿
(2017年)
人口密度:8.8人/平方公里
(2017年)
主要宗教:东正教
国土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联邦:
15世纪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国,并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克林姆林宫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
东欧草原
上的
东斯拉夫人
,混血的
罗斯人
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
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15世纪下半叶
-
19世纪上半叶
,俄国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早在
11
-
12世纪
,在
基辅罗斯
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俄国农奴制度:
14
-
15世纪
,
莫斯科公国
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
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
,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1649年
,《法律大全》明确宣布所有逃亡农民
不论逃亡时间多久
,
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
《法律大全》还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
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
。
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从此农民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
最后确立
。
俄国农奴制度
:
1649
年法典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西化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圣彼得堡、赢得波尔塔瓦战役。赢得大北方战争,得到波罗的海出海口。
身高:2米04
王朝:罗曼诺夫王朝
在位时间:1682年—1725年2月8日
父亲:阿列克谢一世
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一世
彼得一世:
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
1697年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英国等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18
世纪初,积极推行改革。
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
行动迟缓,纪律松弛
,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
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
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
,
作战能力很低
。
改革背景:
以及措施
17世纪俄国虽然
出现了工场手工业
,但
还很微弱
,
大量使用农奴劳动
,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
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彼得一世制定了很高的进口税,同时规定凡开办工场的场主及其亲属均可免服兵役和免交人头税。1721年,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刑,以此促使领主兴办场矿,向工商业资产阶级转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阅读材料,说说相应的改革内容
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
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
,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
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改革背景:
以及措施
阅读材料,说说相应的改革内容
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像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
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
%
。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特别在
妇女中识字的人更少
,就连在著名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中,所有的妇女几乎全是文盲。
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彼得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
富国强兵
,以打赢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早在西欧考察期间,彼得就与丹麦、萨克森结成反瑞典同盟。
1700年
三国联合对瑞典宣战,瑞典在纳尔瓦打败俄军,但彼得大帝不认输,他在改革增强了力量之后,重整旗鼓,先后在1708年列斯纳亚战役和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中打败瑞典好战国王卡尔十二世,尤其是波尔塔瓦一战,彼得亲临前线,给予瑞军以毁灭性打击。
1721年,俄瑞《尼斯塔得条约》签订,俄国夺得了梦寐以求的
波罗的海
东岸、芬兰湾、里加湾的大片土地,从而获得了
出海口。
彼得大帝的威名达到顶点。
对外扩张:
1700-1721
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彼得一世:
18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
彼得一世
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
1760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国籍:俄罗斯帝国
民族:德意志人
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
发动政变
而即位。叶卡捷琳娜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
在位期间,她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
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
;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
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
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
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
叶卡捷琳娜二世:
民族:俄罗斯人
信仰:东正教
1855
年
继位,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
11
位皇帝。
掌握四门外语
--
英语、德语、法语和波兰语。先后到过
瑞典,丹麦,德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
等国。
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881
年
3
月
1
日,刺客投掷的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
双腿被炸断
,当日医治无效逝世。
亚历山大二世:
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
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37年之后,俄罗斯帝国灭亡了。
克里米亚战争:
改革背景
在
1853年
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
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
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
1856年
才结束,
以俄罗斯的失败
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国别
人均(卢布)
铁(万吨)
铁路(公里)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工厂主(资本家)的烦恼
最近有些烦,工厂里人手总是不够
;
产品销售也不如意
,
农奴太穷了,他们买不起
……
唉
,
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
收入低
购买力低
影响资本家的生产规模
农奴制的严重制约:
改革背景
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雇佣自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86
次
90
次
126
次
1176
次
农奴暴动频繁:
改革背景
“
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亚历山大二世
当时的
诗人图特切夫
形容:
“现在脚底下
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
……
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离海岸的冰块上。”
改革措施:
1861
年,
亚历山大二世
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块土地
,但是必须
出钱赎买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价。
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拥有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权利;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为支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材料一
: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
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
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
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以下是19世纪60
-
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分析材料:
说说改革之后的新气象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许多农奴解放之后由于土地减少等原因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只能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剥削,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结: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