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2、解释重点字词,
掌握特殊句式
,
理解文义。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一、简介课文背景 读注释
(1)
《
左传
》
二、
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
:
(
1
) 曹
刿
(
2
) 肉食者
鄙
(
3
)
弗
敢加也
(
4
) 小惠未
遍
(
5
)小信未
孚
(
6
) 下视其
辙
(
7
)登
轼
而望
(
8
)彼
竭
我盈
(
9
)望其旗
靡
(
10
)牺牲玉
帛
guì
bĭ
fú
biàn
f
ú
zh
é
shì
ji
é
yíng
m
ǐ
b
ó
三、古今异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狱 )
文言虚词
肉食者谋之 代词 代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 的
忠之属也 结构助词 的
公与之乘 代词 指曹刿
公将鼓之 语气助词 不译
特殊句式
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译:凭什么作战?
夫战,勇气也(判断句)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可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讨论。
战前 战中 战后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他的特点,他在战前、战中、战后做了什么?
战前 战中 战后
曹刿(远谋) 请见 参战 论战
布置作业:
1
、搜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2
、课后第一题。
1.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
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
鲁国获胜后,
“
公问其故
”
,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1.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请见原因: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战前准备: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4.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
1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
齐师败绩。
(
2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
遂逐齐师。
(
3
)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后发制人。
深入文本
1.
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
1
)论战前准备:
取信于民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2
)论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
——
反击下视探望
——
遂逐
(
3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
——
敌疲我打辙乱旗靡
——
敌退我追
2.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谋
政治上:
为国分忧,
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
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
知
“
士气盈竭
”
,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
“
战场虚实
”
,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3.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
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
鄙
”
,具体表现在:
1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
、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
、取胜而不知胜
。
缺点:
政治无能 军事无知 目光短浅 鲁莽草率
优点:
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4.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
“
论战
”
,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
“
远谋
”
。
深入文本
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布置作业:
1
、搜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2
、课后第一、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