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讲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特区发展一景
东方风来满眼春
——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陈锡添
“这是摘自唐朝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
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借用过来,很贴切的。”(陈锡添 )
“为什么想到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文章的标题?”
形象生动,富有寓意。歌颂邓小平同志二次南巡讲话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
1.
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
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
教学目的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
从容量上
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从报道对象看
,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
从结构上看
,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从表达上看,
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
从报道时效上看,
通讯不如消息快
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
导语
: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一部分
:
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二部分:
第五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问题
1
:
在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
信心更足。②特区姓“社”不姓“资”。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
记叙形式是插叙。
问题
2
:
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
①
肯定了深圳的成绩。
②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③要坚持两手抓。
④中国要保持稳定等。
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问题
3
:
在第二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
共同富裕的问题。
②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③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
④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问题
4
:
在第三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问题
5
:
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
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
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
问题
6
在第四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③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
问题
7
在第五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
大胆地干,每年要总结经验。
②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③要搞快一点。
问题
8
小结中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有什么意义?
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
领袖风范 高瞻远瞩
深思熟虑 勇敢果断
平易近人
问题
9
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