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三峡工程坝顶对外开放。
旅游景点:三峡
行程安排:白帝城
—
瞿塘峡
—
巫峡
—
西陵峡
—
三峡工程大坝
白帝城
瞿塘峡
巫峡
怪石嶙峋
西陵峡
三峡工程大坝
你还记得我们游历了哪些景点吗
?
1
、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郦道元
你知道吗
?
1
、
《
三峡
》
选自
《
水经注
》
。本文作者是
郦道元
,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
《
水经注
》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
2
、三峡包括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郦道元
:
南北朝
北魏
人 ,
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写的
《
水经注
》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课文节选自
《
水经注
》
的
《
江水注
》
,是
《
水经注
》
中最著名的一篇。
一、默读课文,注意字音。
阙
( ) 叠
嶂
( )
襄
( )陵 沿
溯
( )
曦
( ) 素
湍
( )
绝 ( )
漱
( )
属
( )引 哀
转
( )
裳( )
quē
zh
àng
xi
āng
s
ù
x
ī
tu
ān
y
ăn
zh
ŭ
zhu
ăn
shù
山
献
ch
áng
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自
/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
连山,略无
/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
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至于
/
夏水
/
襄陵,沿溯
/
阻绝。或
/
王命
/
急宣,有时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
千二百里,虽
/
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素湍
/
绿潭,回清
/
倒影。绝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
趣味。
每至
/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
巫峡长,猿鸣三声
/
泪沾裳!”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山,
略无阙
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
自
非
亭午
夜分
,不见
曦
月。
在
毫无
缺 中断
如果
正午
半夜
太阳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至
于夏水
襄
陵,
沿溯
阻
绝
。
或
王命急
宣
,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
虽
乘
奔
御风,不以
疾
也。
到
漫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断
有时
传达
即使
飞奔的马
快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两地相距
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
也不
如
船行得快
。
春冬之时,
则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绝
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
飞漱
其
间,
清荣峻茂
,
良
多趣味。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极高
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实在
春天和冬天的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每至
晴初霜旦
,林
寒
涧
肃
,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
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
寂静
清凉
接连不断
异常凄凉
在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
每
到
天刚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
声音
)接连不断,异常凄凉,在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两个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思考讨论:
三峡的山、水
读
“
三峡之山
”
1
、
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
2
、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夸张修辞
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正面描写
连绵
高峻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描写
相结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三峡七百里中
……
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
不见曦月
欣赏“三峡群山”之美
1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2
、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
3
、
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凶险、奔放
(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湍急
(朝发白帝
……
不以疾也)
读“三峡的夏水”
正面描写
与
侧面描写
相结合
对比夸张手法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
不以疾也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读“三峡春冬水” 领略“三峡春冬”之美
三峡“春冬之时”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清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素湍
绿潭
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___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良多趣味
4.
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悲寂、凄凉
1
、
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2
、
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读
“
三峡之秋景
”
引用渔者的歌谣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清初霜旦
读“三峡秋景”
1
、作者写三峡秋景时集中描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气氛(特点)?
猿啸
凄清肃杀
2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有什么作用?
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特点
二是突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领略“三峡秋景”之气氛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下面有几幅画,请你给它们配上恰当的词语(用文中的
)
,说说体现了三峡怎样的美?
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ack
雄壮美
奔放美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碧潭
清幽美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秋景
:林 涧 猿
寒
肃
凄、哀
俯视江中所见
:
素
湍
绿
潭,
回清
倒影
。
(动静相杂,色彩各异)
仰视所见:
绝
巘多生
怪柏
,
悬泉
瀑布
,飞漱其间。
(山静、 柏怪、 泉飞、 水奇)
总括的句子:
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
状写四种景物,由景境导出作者的心境。
)
动态
静景
水
树
山
草
夏景
: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江水奔放迅疾
春冬之景
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 时间
——
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 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
雄奇美,奔 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现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
小结
三峡的山
连绵 高峻
三峡的水
夏
春冬
秋
水势盛大 迅疾
清澈
凄清肃杀
思想感情
赞美和欣赏之情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
“
山
”
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
“
峡
”
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
“
峡
”
,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关于三峡的诗文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文章第四段与诗 相对应,都是写 文章第一段和诗中的“ ”相应。
一、二、四
速度极快
第三句
连续不断的猿啼
万重山
作业
一、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
不
以
疾
也
二、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
三、为本文找
2
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四、用原文填空
1
、
第
3
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_______ _____”
的静景,
也描写了“
________ _
______”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2
、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五、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峻水清三峡美
3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
描写水势盛大,又 用
“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我来当导游
……
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拟写一段导游词。(可结合自然风光、地理变化、古代文化等来介绍)(
50
字以内)
我来当导游
……
示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旅游胜地三峡。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杜甫等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这里还有许多像白帝城、张飞庙等名胜古迹,它们同这里的山水交相辉映,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