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9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根据提示填空。(5分)
(1),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3)北宋诗人黄庭坚长于用典故,在《登快阁》中使用伯牙、子期、阮籍典故的诗句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 )(2分)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对记忆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就曾强调记忆乃智慧之母,柏拉图甚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知识都只不过是记忆而已”。然而,从来都没有自然而然的记忆,总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但是却存在自然而然的遗忘,我们努力记忆就是为了“抵抗”遗忘,所以,。 遗忘本质上就是记忆,只不过是不在场的记忆,即没有进入我们当前生活,处于潜伏的状态,所以遗忘并不是一味的“恶”,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语境中,。
A.了解记忆就不能不理解遗忘 遗忘也自有其积极的价值
B.人类总是在奋力的抗拒遗忘 记忆也可能带着“恶”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C.记忆和遗忘就是天使和恶魔的化身遗忘能让痛苦的记忆潜伏起来
D.记忆与遗忘是一对双胞胎 记忆也可能转化为潜伏状态的遗忘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1)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作出更大贡献。
(2)长期以来,在西方,人与神,心与物,此岸与彼岸,身体与心灵,主观与客观,价值与事实,理性与情感,统统被打成两橛。中国哲学则打破了彼此的隔阂,强调两者的互动互补。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哲学家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物我的相通。他们不仅把自然看作是一和谐的体系,不仅争取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文化间的共存互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与秩序化,而且追求天、地、人、物、我之关系的和谐化。
(3)①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与佛教的最高信仰。实际上,儒、道、佛与宋明理学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因此其共同点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4)②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如蒙学、家训、家礼、戏文、乡约、行规等,把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等价值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中国人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乃至“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
(5)③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系统的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制度。在礼、乐、政、刑相补充相调剂的治理社会的方略中,“礼”是带有宗教性、道德性的生活规范。在“礼”这种伦理秩序中,包含了人道精神、道德价值。古代有“一夫授田百亩”的诉求并转化为计口授田制,有养老制度与“移民就谷”等荒政,对灾民、鳏寡孤独与聋哑等残疾人都有救济与保护制度。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
的作用,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并提升百姓的文明水准。
(6)④中国哲学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它强调用物以“利用厚生”,但不能导致一种对自然的宰制、控御、破坏;它强调人文建构,批评迷信,但决不消解对“天”的敬畏和人所具有的宗教精神、终极的信念与信仰。中国哲学甚至主张人性、物性中均有神性,人必须尊重人、物,这不会导致宗教迷狂、排他性与宗教战争,而又有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中国哲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会政事、科技发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开展。因此,中国哲学精神完全可以与西学、与现代文明相配合,它可以弥补宗教、科技及现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与宗教、与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7)中国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人生智慧与境界上。儒家是德性与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工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家是空灵、逍遥、放达的智慧,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佛家是解脱的、无执的智慧,启迪人们放下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有人说儒家是治世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其实三家都可用于治世、治身、治心,都具有调节性。
(8)“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孔子以“爱人”为“仁”,爱人、同情人、关切人,是“仁”的主旨。“忠”与“恕”接近于“仁”。“忠”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忠”“恕”是仁道的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宗教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
(9)诸子百家、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是我国主要的思想传统。吃透了这些思想传统,我们就可以一通百通。这些思想传统中有无限珍宝,尤其是在个人修身齐家、社会与国家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有很多借鉴意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内在心灵的关系方面,在人类永续存在与发展的方面,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切不可太过自我中心,自我膨胀。
3.第(3)段加点词语“尧舜”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4.“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放在合适处是(见(3)(4)(5)(6)段开头处)(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以下论述中对中国哲学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哲学包含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
B.儒释道三家可以综合地用来治世、治身和治心
C.中国哲学思想是通过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伦理传播的。
D.中国哲学的平衡、和谐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
6.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4分)
7.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绿风 陈忠实
(1)大约是十年前的那个夏天的末尾,即我下决心从都市返归故居的那一年,据说是关中几十年不遇的一个湿夏。
(2)那天晚上交过子夜睡得最酣的时刻,一声天崩地裂似的响声震得我从被窝里蹦起来,坐在炕上足足昏厥了五分钟。当我肯定并没有发生这样的灾难的时候,也就判断出来后院里可能有小的灾变发生。我打着手电筒出了后门,后坡上滑坡了———我祖居的房根距后坡充其量不过十米。
(3
)我吓得再也无法入睡,坐等到天明一看,才真正地惊恐了。绿草和树木全部倾覆在后院里,和泥浆石头搅缠在一起。坡上竟是一片白花花的沙石鹅卵石堆积起来的沙坡。我从有智能的年岁起,就记得这后坡上长满了迎春花,每年春天便率先把一片金黄的花色呈现给世界也呈现给父亲。父亲年年都要说一句:迎春花开了!然而父亲也说不清是我们家族的哪一位祖宗栽植的,反正整个后坡上都覆盖着迎春花的厚茸茸的枝条,花丛中长着一些不能成材的枸树榆树和酸枣棵子。现在完了,什么树什么花什么草全都滑塌下来,和泥浆砂砾搅缠堆积在坡根下捂死了。陡坡上也不知被掩盖了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砂砾重新裸露出来,某种史前的原生原始的气韵瞬间使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畏怯。我联想到一架骷髅,这骷髅确凿又是我们祖先我们家族里男人的骷髅……一种从家族墓穴里透出的幽冷之气直透我的骨髓。
(4)我在那一刻便想到了覆盖,似乎不单是覆盖那一片史前的砂砾,而是把家族的早已腐蚀净尽血肉的骷髅覆盖起来。我要栽树,植草,然而须得等到秋后。
(5)树叶落光白露成霜的秋末冬初是植树的好时节。我到山坡上挖了十余株野生的洋槐树,很随意地栽下了。所以随意,是我深知洋槐树生存能力特别强,一般树难存活的贫瘠干旱的石山河滩都能繁衍它的族类。然而我也不能太随意,在那很陡峭的沙坡上挖下坑,再给坑里回填上肥沃的一筐黄土,以便它能扎根。我相信,在这一堆黄土里扎下根来,它就可能再把它的根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伸向砂层。
(6)当这一批指头粗细的小洋槐绽出绿叶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浮想联翩。一束一束鲜嫩的绿枝绿叶婷婷于沙坡上,一种最悠远的古老和新近的现实联结起来了,骷髅和新生的血脉勾连起来了,生命的苍老和生命的鲜嫩融合起来……无法推演无法判断家族悠远的历史,是一个从哪儿来的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落脚或者可能是落草?最先是在山坡上挖洞藏身还是在河滩上搭置茅草棚?活着的最老的一位老汉只记得这个家族出过一位私塾先生,“字写得跟印出来的一样”。这位先生可能是近代以来家族中最伟大的一位,因为后人只记着他和他的字并引以为骄傲……整个家族的历史和记忆全部湮没了,只有一位先生和他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的印象留传,家族没有湮没的竟然只是一个会写字的先生。
(7)洋槐很快就显出了差异,栽在坡根下有黄土的一株独占优势水肥,越往高处的树苗就逐渐生长缓滞了,尤其是最顶头的那一株,在抽出最初的几片叶子之后便停止了生长。直到随之而来的伏旱,我终于惊讶地发现它的叶子蔫了。我想如果再旱下去,不过三五天它就会死亡,便提了半桶水爬上坡顶,那水倒下去像倒入一个坑洞,然而那叶子就在眼皮下重新支棱起来了……这株长在最高处也是沙层最厚的地方的洋槐苗子,终究无法蓬勃起来。几年过去,最下边的那棵已经粗到可以作椽子了,而它却仍然只有指头粗细。那里没有水,它完全处于饥渴之中。在濒临早死的危亡时刻,我才浇给它半桶水,而且每次都要累出我一身汗。然而它毕竟活下来了。
(8
)活下来就是胜利。它和其他十余棵洋槐苗子并无任何差异,在我从山野把它们挖出来移栽到我家后坡上的时候,它们自身仍然没有任何差异,只是我移栽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差别,它们的命运才有了天壤之别。最下边在坡根下完全植根于肥沃土壤的那一株自然很欢势,我也最省事,从来也没给它浇过一滴水。而最上边的那一棵生存最艰难,我甚至感伤无意或者说随意选中它植于这块缺水缺肥几乎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真是亏待了它,把它给毁了,它本来也应该有长成一棵大树的生存权利的。然而它也给我以启迪,使我理解到一种生命的不甘灭亡的伟大的顽强。
(9)这个启示是前年初夏又加深了的。那些洋槐已经成为一片林子,它们的各种形态的树冠在空中互相掺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绿盖,把那史前沉沙严密地覆盖起来,那沉沙上也逐年落积了一层或薄或厚的黄土,各种耐旱的野草已形成植被,只有少许几坨地方像秃疤裸露。五月初,我的后坡上便爆出一片白雪似的槐花,一串串垂吊着,蜜蜂从早到晚都嗡嗡嘤嘤如同节日庆典。那悠悠的清香随着微微的山风灌进我的旧宅和新屋,灌进大门和窗户,弥漫在枕床被和书架书桌纸笔以及书卷里。我不想说沉醉。我发觉这种美好的洋槐花的香气可以改变人的心境,使人从一种烦躁进入平和,从一种浮躁进入沉静,从一种黑暗进入光明,从一种龌龊进入洁净,从一种小肚鸡肠的醋意妒气引发的不平衡而进入一种绿野绿山清流的和谐和微笑……尤其是我每每想到这槐香是我栽植培育出来的。
(10)最上边的那一棵没有开花。我根本没有对它寄托花的期望,它能保住生命就很不容易了,它保存生命所付出的艰辛比所有花串儿繁密的同族都要多许多。前年春天我回家去,我惊喜地发现它的朝着东边的那根枝条上缀着两朵白花,两朵距离很大而不能串结成串儿的花。我的心不由地微微悸动了,为了这两朵小小的洋槐花而悸颤不止。它终于完成了作为一种洋槐树的生命的全过程,扎根,绿叶,青枝和开花,一种生命体验的全过程,而且对生存的艰难生存的痛苦的体验最为深刻。我俯身低头亲吻了这两朵小花,香气不逊于任何别的一树。
(11)每有风起,这片洋槐组成的小森林便欢腾起来,绿色的树冠在空中舞摆,使我总是和那海波海涛联系起来。是的,绿色的波涛汹涌回旋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发出低吟响起长啸以至呐喊。这些都使我陷入一种温馨一种激励一种亢奋。每有骤雨降临,更有一种呼啸与喧哗,形成一种翻江倒海的巨声,使人感到恐怖的同时又感到一种伟力。那风声雨声和整个村庄的树木群族不可分割地融汇在一起。每当风和日丽,我在写作疲惫时便走出后院爬上后坡,手抚着那已经粗糙起来的树干倚靠一会儿,或者背靠大树坐在石头上抽一支烟,便有一种置身森林的气息。旱薄荷依然有薄荷的清香,腐烂的落叶有一股腐霉的气味。我的小森林所形成的绿色的风,给我以生理的和心理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却是最初的目的里所没有的。
8. 文章多角度描写了“最顶头的那一株洋槐”的生长过程。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9.作者从后坡上裸露的沙砾开始联想到自己的家族。请从构思上分析其作用。(4分)
10.请对(9)(11)两段划线句从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辨析。(4分)
11.有人评论说陈忠实的散文作品内容“朴实厚重”,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
离亭燕 (北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张昇,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胜到衰的时代转变。
②低亚:低垂。
12.从题材角度看,本文属于。(1分)
13.对于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潇洒”一词尽显萧疏明丽而又脱俗的风致。
B.“浸”字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C.“相射”描摹了波光潋滟,晶莹剔透的画面。
D.“云际”句由远及近,由景物转到人物情志。
14.请对末句“寒日无言西下”进行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6分)
(1)乙丑,上(唐太宗)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2)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遂不受。
(3)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选自《资治通鉴》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 ) (2)史官所述,义归尽善(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 )
A.使糜烂浪费 B.使奢侈、受伤害 C.使浪费、受伤害 D.使损耗凋敝
(2)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
A.抬起 B.行为 C.全部 D.推荐
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置之百官 朕之为心
B.文帝勤于为治 为后来之戒
C.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 以求服远之名
D.异于前世帝王 于事无失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19.文章第(3)段,唐太宗“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他这样做有何好处?(3分)
20.根据文章(1)(2)段内容,分析唐太宗的人物形象。(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5分)
偶园记 (明)康范生
(1)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三面环山,一面距河。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2)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3)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4)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5)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6)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②一枝,《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21.可填入方框内的虚词是( )(2分)
A.哉 矣 焉 云尔 B. 云尔 焉 哉 矣
C.焉 矣 哉 云尔 D. 矣 哉 焉 云尔
22.第(5)段划线句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B.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C.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D.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23.第(6)段“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是为了说明( )(3分)
A.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
B.苏东坡心高气傲。
C.苏东坡对书画鉴赏水平高。
D.苏东坡认为书画鉴赏应有补于世。
24.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景,其作用是。(3分)
25.第(6)段在说理的层次上有推进,请加以分析。(4分)
三、写作 70分
26.作文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9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 10分
1.(1)香雾云鬟湿(2)白露未晞 秦风(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2.(1)D (2分)(2)A (3分)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3.(2分)有理想/高尚的人格(境界)(1分)的人(1分)
4.A(3分)
5.C(3分)
6.选一个角度:天人合一、物我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儒释道能治世、治身、治心;中国哲学追求精神的超越;结合《前赤壁赋》论述。(4分,没有点明角度则不得分,角度1分,举《前赤壁赋》例扣合观点1分,论述能自圆其说2分)
7.首先总起提出“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做出更大贡献”/末段总结“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1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天人互动、天人合一;(1分)理想与现实贯通/“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1分)“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与其他事物配合,求得和谐健康发展;人生智慧和境界;普遍和谐。(1分)
(二)15分
8.(3分)最顶头的那株洋槐与其他低处洋槐的生长形成对比/反衬(1分);从“我”的态度(感受)的变化,侧面突出(1分)其生长的曲折、艰难/写出最顶头洋槐的顽强生命力(1分)。
9.(4分)由裸露的沙砾联想到家族墓穴的幽冷之气(1分),家族的衰败/湮没(1分)。引出下文作者种洋槐(1分),联想到家族的历史与记忆不会湮没,家族具有绵长的生命力/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感慨。(1分)
10.(4分)前一句通过嗅觉、视觉、听觉(1分)描写了后坡洋槐树开花的美好场景,让作者心境改变(平和沉静)(1分)。后一句用比拟手法(1分)写顶端的洋槐与后坡洋槐(整片的洋槐小森林)在风中的欢腾的场景,让作者感叹生命的力量(激励亢奋)(1分),深化主题 。
11.(4分)内容朴实,取材于作者种洋槐的经历和感受(1分)。厚重,从种洋槐联想到家族的兴衰(新陈代谢),有历史纵深感;对洋槐树生命力的赞美。【“家族兴衰”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两点出现一点得2分,出现两点得3分】
(三)8分
12.(写景)咏史/怀古(1分)
13.C(3分)
14.(4分)意为“凄冷的夕阳默默地向西沉下。”(1分)“无言”为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作者对宋朝由盛到衰哀叹/感伤的内心。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情感1分】
(四)16分
15.(1)符合,合乎,切中(2)按照(依照、依循)义理/道义/道理(2分)
16.(1)D (2)B(2分)
17. C(2分)
18.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这就是隋朝到第二世就灭亡的原因。
【扣分点:主意、愆违、主语转换补充“主上”、莫、所以、判断句】
19. (3分)一是让史书保留了真实性;二是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孙做表率,真实理智面对自己的所为,不回避不矫饰。【一点2分,两点3分】
20.(3分)第一则,唐太宗与隋文帝比较治国方略,可见他知人善任、奖罚分明、擅于治国的皇帝;第二则,通过他拒绝康国求内附,表现出唐太宗是一位能从百姓生活着眼决定外交事宜(关爱百姓),不要虚名的皇帝。(内容1分,人物形象2分)
(五)15分
21.C(2分)
22.D(3分)
23.A(3分)
24. (3分)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写景,表现了偶园(和周边)景色的丰富/优美(1分)。但此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表达作者不为“山水花木而凝滞”/“圣人不凝滞于物”的观点(1分)作铺垫(1分),自然引出其议论,能更加强调作者的思想。
25. (4分)先是“我”对“客”关于如何布置/装饰偶园之建议的否定态度(1分);再是举祖生/陶公/苏轼之例(1分),由此进一步拓展,“外物不足于累之”而一旦“累之”即为“身安佚乐,无裨世用”(不要为外物所累)的观点(1分)。由偶园到书画到一切外物(1分),由“物”到有益于“世用”,文章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