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样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样卷

ID:556033

大小:399.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语文科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语文科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对象为2012年全日制高中阶段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 ‎ 二、考试目标 高考语文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试题分阅读、写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考试内容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确定以下为考试内容。 1.识记与理解    ‎ ‎   1.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   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   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1.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   1.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2.分析与综合 ‎   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   2.3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   2.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与评价 ‎   3.1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   3.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3.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4.表达应用    ‎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 4.1审题立意 ‎   4.1.1准确把握题意。‎ ‎   4.1.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   4.1.4力求有新意. 4.2结构布局 ‎   4.2.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语言表达 ‎   4.3.1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   4.3.2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   4.3.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四、考试细则 1.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2.试卷测量目标的比例 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10%;表达应用约为46%。 3.试卷结构与分值 试卷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80分,写作70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4.试题难易的比例 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1:2:7。 5.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6.题型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五、考试样题 考试样题与测量目标示例:(略) ‎ 阅读 ‎【例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 ‎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情趣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④‎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的本身,不会关心造物的手段——到底是机械还是手工。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是因为手工制品淳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手工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⑨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用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 ‎⑩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 ‎1.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 ‎ ‎【测量目标】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内容和表达作用。 ‎ ‎2.对第③段中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例子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测量目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义是 。【测量目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4.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 ‎(1) ‎ ‎(2) ‎ ‎(3) ‎ ‎【测量目标】概括段落大意。‎ ‎5.根据文本信息,用对话形式介绍“机器”与“手工”各自的主要特点(对话形式如下,不超过80 字)。‎ ‎“ ”,机器说道。‎ ‎“ ”,手工说,“ ”。‎ ‎【测量目标】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口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测量目标】概括段落大意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   【测量目标】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测量目标】 分析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 A 因为B、何况C、可见D、虽然 ‎【测量目标】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5、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4分)‎ ‎【测量目标】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 ‎【例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1)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2)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3)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色,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5‎ ‎)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6)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苍、竹巷、绳巷等街巷。‎ ‎(7)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8)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像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9)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10)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11)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籍。‎ ‎(12)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13)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漉漉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1.作者在第(4)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测量目标】 概括段落大意 ‎2.第(10)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测量目标】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3.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 ‎(1)---------------(2)------------------‎ ‎【测量目标】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测量目标】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1)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1)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9)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11)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测量目标】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 ‎6.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 ‎(1)------------(2)-----------------(3)-------------‎ ‎【测量目标】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 ‎【例4】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 父爱无价   ‎ ‎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    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 ‎    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2分)‎ ‎ A.父亲是以为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建。     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美术品 ‎【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章的含义 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测量目标】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位并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的,他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念及旧谊     B.被老人父爱感动     C.为使拍卖顺利     D.不忍画像受冷落 ‎【测量目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4分)     (1)---------------(2)-----------------‎ ‎【测量目标】揭示写作意图 ‎5.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2分)‎ ‎【测量目标】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6.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5分)‎ ‎【测量目标】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 ‎【例5】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无限玄机 这种棋谈不上修身养性,但能杀一杀棋瘾 运转,所以人们屡屡感叹“大赛无名局”。‎ ‎ 抛开了胜负的计较,一身轻松,人们或许会获得 围棋具有令人敬畏的复杂性,千变万化,鬼神莫测,一手棋并没有好与坏的决定规 的一手,常常消弭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聪明劲。这就是大道与小技的差别了。围棋的另一个有趣的术语是“平常心”,这句话算不上深奥,但,知易难行。 ‎ ‎ 进入中年年轻时的种种爱好逐渐被放弃,但是,围棋从来没有从我心中后撤,围棋将是我永远的念想。‎ ‎ 1.第2段中成语“钩心斗角”典出《 》。 ‎ ‎【测量目标】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 根据第四、 五段文意填表 棋手 不同表现 对比的表达效果 胜负师 ‎(1)-------------------‎ ‎(2)----------------‎ 负累者 为名利所累,患得患失,不敢放手一搏 ‎【测量目标】运用现代汉语基本修饰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3、第6段划线句中“不凡气度”在文中是指---------------‎ ‎【测量目标】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4、用成语分别形容第7段中“大道”与“小技”两种棋法的特征。‎ 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小技_______________ ‎ ‎【测量目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5、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通过记述棋盘上演绎的无数故事,体现了围棋具有令人敬畏的复杂性。‎ B、本文第二段运用排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棋手搏杀时的惊心动魄。‎ C、围棋的奇妙往往在于看似山穷水尽,却能峰回路转,绝地后生。‎ D、文中“妙手跌出”、“力挽狂澜”、 “鬼神莫测”、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题意。‎ E、本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物及人地阐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F、本文熔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揭示了“无限玄机”的内涵。‎ ‎【测量目标】理解、鉴赏作品内容、表现手法。‎ ‎6、本文结尾说“围棋是我永远的想念”,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目标】揭示写作意图。‎ ‎【6】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_______________,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_______________,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4)________________,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 ‎(5)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6)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_____.(《中庸》)‎ ‎【测量目标】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例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 〕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时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作者“惆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测量目标】分析文章的思路。‎ ‎2、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C仓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测量目标】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测量目标】 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 ‎【例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 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进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觉 :醒。‎ 1. 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__.‎ ‎【测量目标】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名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测量目标】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测量目标】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例9】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沈 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礼部官员。‎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 ‎【测量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测量目标】理解文言词法。‎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周以母故 B. 饭之而去 ‎ 而告以成功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 C.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D.入其姓名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测量目标】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4.用现代汉语语翻译下列句子。‎ ‎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测量目标】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5.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6.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测量目标】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例10】阅读下文,完成1—6题。‎ ‎①江西之境,其山奇秀,而水清泻,委折演注,至于南昌,则山益壮、水益大,故生人禀是气者,多能文章,而其为文又能脱略其鄙朴之质,振作其委靡之体。故言文者,未有先于江西。然习俗之弊:其上者常以怪诡险涩为能事,以造语至不可解为绝妙。其次者泛取耳闻经史子传,下逮小说,无问类不类,钞袭近似而杂举之,以多为博。而下者,乃突兀其首尾,轻重其情状,轻重其情状,以文为事。呜呼,此何为者哉!大抵其人,于学无所养,于德无所蓄,假以文其寡陋;而从之者,亦乐其易能。无怪其祸之至此,不可收拾也。 ②即以江西为文者论之: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曾南丰①非其人乎?执笔诸君亦尝取其书而读之,凡己之所为,合于此三君否也?苟不合,则己之谬可知也,而曾不出此,何也?盖三君之文,非止发于天资而已也。其通今博古,养德制行,所从来者远矣,宜乎乐为寡陋而为能者不知恩也。如此而欲以文自命,则亦惜乎秀气之委②者矣。悲夫,岂独学者之咎哉!岂独学者之咎哉! ③南昌刘君资深,以其子应文之文求教于余。观资深之意,深有望于其子矣。应文之笔端,清而健,信乎山水秀润之所钟者,设有可望者也。余于江西有情,特以忧江西之文敝者,而告之应文,愿应文勉之哉。 ‎ ‎【注】①曾南丰:曾巩。    ②委:聚集。 1本文为什么以景起笔?(2分)‎ ‎【测量目标】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①段中“习俗之弊”指的是以□  为 □ 、以多为博、以文为事。(2分)‎ ‎【测量目标】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3.概述第② 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4.对本文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正反结合         B.虚实相生       C.古今对比    D.先叙后议 ‎【测量目标】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5.本文阐述的为文之道是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测量目标】概括全文的主旨。‎ ‎6本文在勉励后生善于求教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联系课文《师说》的内容,谈谈求教的重要性。(3分)‎ ‎【测量目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写作 ‎【例1】“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测量目标】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例2】以“不必跨过这道门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测量目标】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例3】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测量目标】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例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测量目标】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六、附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  拔白败拜报  暴备被倍悲  北背奔本彼  逼辟蔽毕便  遍表并伯薄  泊博步裁苍  操草策曾差  尝长超朝陈  称诚驰冲出  除处传垂辞  次刺促错达  殆怠旦独笃  度断夺发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复盖苟  鼓固寡国过 恨厚患或疾  即既将解结  矜竟景就绝  堪克困怜弥  靡莫逆能内  迫期奇迁劝  却如若色稍  审甚盛识适  是书数疏率  私速遂涕图  徒王望微闻  恶悉系相谢  幸延阳要宜 狱再造振直  志治置族左 ‎ 初中文言文140个实词 昂傲包比鄙  兵病察彻乘  从当道得定  伐犯方负赋  更故顾观归 还好号会惠  及极济计加  假间简见交  竭尽进居举  具俱聚决类 临虑论漫灭  明名命谋难  平戚启强请  穷求取去全  任入塞善少 舍涉生胜师  施实食使释  恃属说顺素  汤通痛退亡  务徙狭鲜向 效信行形兴  修徐许寻业  遗贻夷异易  诣益阴引盈  余逾缘远云 责章知止致  质中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 ‎2题样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阅读 ‎【例1】‎ ‎1.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主谓搭配的病语;认为用词恰当,可从“聪明”一词不仅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的角度分析。‎ ‎2.A ‎3.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4.(1)带给人怀旧的人文温馨;(2)见证工匠的聪明才智;(3)是民族和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4)包含深广的生活景象和丰富的历史信息。‎ ‎5 要点:机器特点:千篇一律;通过档案资料保存;能力和效率高。‎ ‎ 手工特点:注入个性(不会重复,无法复制);口传心授、绝技单传;感性和悟性,给人怀旧的人文温馨感觉。‎ ‎【例2】‎ ‎1 、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3 A ‎4 D ‎5 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析居的园地。‎ ‎【例3】‎ ‎1来源(由来)‎ ‎2 抗敌御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 (1)首尾呼应;(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 ‎4 运用比拟合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5 CD ‎6 (1)小镇的经济繁荣;(2) 小镇的文脉深厚;(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 ‎【例4】‎ ‎1 C ‎ ‎2 (1)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 ‎(2)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 ‎3 B ‎4 要点:渲染气氛 制造悬念 揭示心态 突出主题 ‎5 欧 ﹒哼利 ‎6 要点:观点 理由 语言(参考角度:作者、 读者 、 拍卖师 、竟拍者、父亲等)‎ ‎【例5】‎ ‎1 阿房宫赋 ‎2 (1)对胜负耿耿于怀 不言放弃 力挽狂澜 (2) 突出两类棋手对胜负的不同境界,表达作者对“胜负师”的敬佩,对追求功利的“负累着”的否定;胜负之争的过程及带来的不同后果显示了围棋的无限玄机。‎ ‎3 下棋时抛下了胜负计较,一身轻松 ‎4 “大道”:朴实无华(反扑归真) “小技”:眼花缭乱 ‎5 CD ‎6 (1) 围棋中蕴含着无限玄机,下棋给人带来无限乐趣。(2)棋如人生,作者从下棋中获得处世为人的感悟。‎ ‎【例6】‎ ‎(1)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2)如弃草芥 (3)草木有本心 (4)其人虽已没 ‎(5)双照泪痕干 (6)皆若空游无所依 (7)知耻近乎勇 ‎【例7】‎ ‎1 (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 ‎)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力而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2 C ‎3 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 ‎【例8】‎ 1. 香山居士 2. B 3.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例9】‎ ‎1 ( 随便) (2)详细 ‎2 B ‎3 C ‎4 (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呼(去画壁)‎ ‎ (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5 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6 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例10】‎ ‎ 1 、要点:(1)突出江西山水之灵气,点明江西人为文灵气之由来。(2)为下文阐述作文之道不只得益于山水之灵气作铺垫。‎ ‎2、奥妙 ‎3、 用反复的修饰手法强调造成文风不正后果的责任不只在于读者。‎ ‎4、B ‎5、要同今博古,养学蓄德。‎ ‎6、略 写作(以2011年评分标准为例)‎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备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我文采。‎ 二类卷 (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病语。‎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一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 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一个扣一分,至多扣三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扣1-2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