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学期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学期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ID:556037

大小: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5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 学习能力诊断卷 2006.4‎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此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中国电影百年的旷世重逢 ‎(1)正如电影是所有文化产业里最昂贵的一种,电影史也是一种需要金钱堆砌的昂贵历史。‎ ‎(2)欲寻当时光影的真实样貌,最恰当的方式当然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并且最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否则对于电影这样一种代表时代科技进步的艺术门类,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如果置身1905年大观楼无比娱乐的放映现场,我们还能否说中国电影起始于一种行将没落的文化?如果置身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用简陋铁皮修建的“虹口活动影戏院”,我们还能否苦大仇深地诉说电影院线的西洋侵略史?如果置身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学校面向社会的创办现场,我们还能否认定电影教育必定是一种学院派的贵族教育?如果置身1930年初具国体的民国上海,我们还能否简单地认为电影检查法在当年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排斥异见……‎ ‎(3)超级影史家最想还原的中国百年电影史片断当在1928年的上海。在海宁路和乍浦路交汇处的虹口大戏院看《火烧红莲寺》,“电影皇后”胡蝶如神似仙,飘飘飞来,那种观影的感受肯定比现在坐在家庭影院里,看DTS[注]音效的《指环王》要震撼得多。彼时,好莱坞的电影潮流和技术水准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中国电影狂人张石川已经发现了超越故事的“大片”魔力,狂拍十八集《火烧红莲寺》,集集轰动上海滩。50年后,好莱坞在斯皮尔伯格的带领下,终于走向大片时代。但是十八集《火烧红莲寺》成为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观影巅峰。‎ ‎(4)不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好莱坞的胜景,正堪用“灰飞烟灭”四个字来形容。对于早期的电影来说,资料的收集功夫几乎不可能,不管花费多少银子,怎么样保管,那些低燃点的电影胶片总在慢慢人间蒸发,慢慢不复存在。譬如《火烧红莲寺》,今人只有想象一下当时盛况,至于张石川、郑正秋、董克毅们到底把电影技术玩到多么高妙,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了。‎ 12‎ ‎(5)早期的电影史基本上就是这样一部任尔评说、无法还原的文字史。对于电影这样一种后文字时代新的历史记录方法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耻辱。就好像你空有科技昌明的录影设备,可以完整录制世界大战,但是对于一场发生在南宋的宋辽大战,却只能任凭说书人绘形绘色,唾沫横飞。如果你坚信信史的原则,希望看到一部电影的本来面目才能发言,则20世纪初的电影史只好留下一段恼人的空白。‎ ‎(6)好在中国电影并不缺乏“历史”,资料馆的书架上有足够多的教你如何判断是非的史籍,如果你希望了解一些关于电影百年的是非的话。一般电影史学家并不需要介意影像资料的稀缺,遵命的中国电影史基本上脱胎于中国电影评论史,有着浓郁的意识形态影子,对于社会意义有着足够多的阐述。‎ ‎(7)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想看的一本电影史至今确实尚未写出。有没有人在做这样一项工作:将中国电影百年,依据电影本体技术和样式的进步来一个论据充分的分解与阐述?有没有人能将常规中国电影史中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还原拼贴,最终形成中国电影百年的真实图卷?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与其说是没有人能完成,不如说它根本就不存在——中国电影从来也没有一个和平递进的发展历程,它本身便是片断式的,有头无尾的,它的历史无法给现在以借鉴,它的现在也无法给历史以辉煌,它无法自圆其说,空有一腔随家国命运跌宕的惆怅。‎ ‎(8)所以我想,中国电影百年缺少的绝不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而是和他一起重温那早慧天真的童年、热情梦想的青年和命运多舛的壮年岁月的勇气。我更愿意把对百年的回顾当作是一次漫长的重逢,一次深切的同行,一次为了前行的回首。‎ ‎(选自李多钰编《中国电影百年·前言》,有删改。)‎ ‎[注]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的缩写,即“数字化影院系统”。‎ ‎1、依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及你对中国电影的了解,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补全。‎ ‎ 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戏院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1928年,电影《 》掀起了第一次武侠片热潮。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电影公司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十八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一百年来,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影片,诸如《渔光曲》、《 》等,令观众难以忘怀。‎ ‎2、第四段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好莱坞的胜景,正堪用‘灰飞烟灭’四个字来形容。”从上下文看,这里的“灰飞烟灭”意指 。‎ ‎3、第五段中有“就好像你空有科技昌明的录影设备,可以完整录制世界大战,但是对于一场发生在南宋的宋辽大战,却只能任凭说书人绘形绘色,唾沫横飞”一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4、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感叹“20世纪初的电影史只好留下一段恼人的空白”,另一方面又说“中国电影并不缺乏‘历史’”,这种表达是否矛盾?请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12‎ ‎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若非设身处地体验当年的真实情境,很难对中国电影的起步与发展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 ‎ B、在作者看来,电影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新兴文化的诞生,电影教育也必定是一种学院派的贵族教育。‎ C、中国电影的命运始终伴随家国的命运跌宕而起伏不定,它的发展历程不是递进式而是片断式的。‎ D、纪念电影百年的意义在于重温当年电影人的梦想,体验他们的热情和坚持的勇气,从而更好地前行。‎ ‎6、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看电影仍然是当今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之一。但现实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在10亿元以下,人均不足0.8元,平均每人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你对这样的现状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 ‎(1)该做一棵什么样的白菜?这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问题。‎ ‎(2)在深圳的一间商场里,我陪着两个客人逛。在他们打算离开商场的时候,我看见了那棵摆在陈列柜里的白菜。‎ ‎(3)它比一般的山东的白菜要略微细弱一点。每条叶片都精致。尖儿青脆。根是乳汁一样的白。它全身透明。躺在一只盘子里。它是玻璃的。标价888元。‎ ‎(4)我非常想用手去摸一摸它,虽然我知道不应当触摸商品。我一直想伸出手去。好像我们在许多年前就认识。我们必须打个招呼。我知道它没有体温,无论真假,白菜都是凉的。我的老友,它永远这么沉默,这么冰凉。带着我过去生活的味道,我多想马上把它买回家,摆在我的桌子上。‎ ‎(5)客人发现我一直端详白菜就说,做人不如白菜,要做,就做你们深圳的白菜。888元,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放上十年、百年,都是一棵好白菜。‎ ‎(6)这是深圳的白菜。我好像被什么陨石击中。它不是我的老友。‎ ‎(7)我回到街上,风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流动。树木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翠绿。我的家门是真实的,它阻挡一切人,只接受一把钥匙。我不再想那玻璃的白菜。‎ ‎(8)真正的白菜,怎么可能在这种大商场里,被灯光照射着。我来到秋天的地上。菜们都劈着棵,它们完全熟了,青的帮儿,白的心儿,在内里运足了力气。某一天,有手抓住它,它从泥土里升起来。那手粗糙干裂,使白菜受到第一次创伤。许多的白菜,成为山,垛在寒风里,等待车,等待秤,等待进入一个温暖的门。‎ 12‎ ‎(9)冷空气在凌晨落地,最临近风的那些白菜,被寒冷打过,叶子透明、起泡,全身变成石头一样的硬。买菜的人裹着大衣说,这菜我不要,冻菜!这样,它们被拨落在地,用它们最后的心力坚持着。冰冻,使它们不再倒伏,日夜立着,孤独而坚硬。最后的一日,它们看见自己头发上的腐烂。这种结局,在它们还是一棵棕色小种子的时候,还来不及想。由此,它们成了泥。‎ ‎(10)从生到死,能够躲在烈风背后的白菜,比那些过早成泥的,多活了几个月。像人,有的苍凉夭折,有的长寿不尽。‎ ‎(11)我不能买那棵888元的白菜。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因为它不腐烂。‎ ‎(12)有人说,极少的和尚能修到肉身不腐。他们在预感到死亡将临之前就拒绝进食,只饮服草药,最后坐化,才能达到不腐。有俗人香客便惊异他功力深刻,给他灌以金身,高坐殿堂之上。‎ ‎(13)肉身被黄金所封固,再不能瘫软,但是,他的精神却穷竭了。死了可以坐定,却无论如何不能想,不能念诵经文,普度不了众生,化解不了苦难。那么,为什么要如此刻意留下这金身尸首呢?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和木乃伊,可以理解。它幻想着臣民恭顺,统治永存。而金身不腐的佛,就使我不可思议。‎ ‎(14)死是那么可怕,帝王和宗教都不能超越。而那些白菜,它们多么平易地从生到死。哪怕最先经受严霜打击而腐烂成泥的,也以身示死。‎ ‎(15)有一个一生不顺的人,别人说他的直率袒露,恐怕要在另外的一块大陆上才能被理解和接纳。这个人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对一个壮年人说,请你让出你的座位来,那边有一个老人!车上所有的人都诧异,有小孩子问,他是售票员吗?最终,人们像看一件异物,目送他到站下车。那个壮年人始终没离开座位。‎ ‎(16)我喜欢他。这棵苍凉、孤独的老白菜。‎ ‎(17)我还看见许多不真实的、类似玻璃、宝石、珍珠、玛瑙的物体,从商场的柜台里出来。他们公然走到市面上。这是一个新的人种。在他们光滑精致的仪表之下,他们微笑着,说行的时候,往往是不行;他们婉转着说不行的时候,往往暗示着行。眼睛流动时,他在琢磨你;直朴地望着你,他却在想另外的事情。有最好的做工和设计,我们不用专门去买一棵玻璃的白菜,一日所见已经眼花缭乱。‎ ‎(18)像游乐场里的老虎机,只认那种铁片制造的硬币。这个时代,认那些精明剔透的玻璃人,爱怜他们、纵容他们。财富向他们倾斜,使他们一次次旗开得胜。‎ ‎(19)而另外一些人,像迎着风,苍凉直立的白菜。他们天赋了失败的人格。这些失败的白菜,过早成泥的白菜。我极少数的老友们,你们永远不会走开,就在我的近旁。我们互相为伍,在这世界的残冬。‎ ‎(选自王小妮《手执一枝黄花》,有删改。)‎ 7、 ‎“我”最初在商场中看见精致华美的玻璃白菜时,感觉一见如故,后来却“不再想那玻璃的白菜”是因为 。而客人说的“做人不如白菜”,意思是 。‎ 12‎ ‎8、文章第九段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9、文中写到“金身不腐”的佛,其用意是:‎ ‎(1) ;‎ ‎(2) 。‎ ‎10、第十六段说:“我喜欢他。这棵苍凉、孤独的老白菜。”从上下文看,这段话要表达的是( )。‎ A、“我”欣赏所有因不合时宜而遭受白眼的人。‎ B、“我”欣赏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原则的人。‎ C、“我”同情性情直率,又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D、“我”同情备受生活的磨难,境况孤苦的人。‎ ‎11、第十七段中提到的“一个新的人种”指的是怎样一类人?请概括说明。‎ ‎12、这篇文章探讨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即“我们究竟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文中借“白菜”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请模仿这种写法(选取除“白菜”以外的一物),写一段文字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100字左右)‎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7题。(8分)‎ 南歌子 ‎(南宋)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开封人,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吕本中离中原而来江左(即江东),在高宗驾前供职。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这首《南歌子》是词人流寓江左时所作。‎ ‎14、词中提到的“重阳”是在农历的 。‎ 12‎ ‎15、词首“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的意境十分接近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韵脚相同的诗句:“鸡声茅店月, 。”‎ ‎16、这首词的上阕为旅途即景,但景中处处含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对此做简要的赏析。‎ ‎17、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7分)‎ 琴谕 ‎(明)宋濂 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山民齐氏者,不识琴。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①,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过焉。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 因出琴而鼓。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②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③玄酒④,朴乎若蒉桴⑤土鼓,不足乐也。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请终乐之。”‎ 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山民乃筑当之。则夫强指乡愿⑥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 ‎ [注]①岳首而越底: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绐:欺骗。 ③大羹:未放调味料的肉汤。 ④玄酒:兑水的酒。 ⑤蒉桴:用土块做成的鼓槌。 ⑥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亟趋视之 (2)若笙箫之间作 ‎(3)请终乐之 (4)山民乃筑当之 ‎19、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楚越之交恒多山 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 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 E、山民乃筑当之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12‎ ‎(2)向之告者偶过焉。‎ ‎21、听了齐氏的一番话,“向之告者”会作何感想?请展开想象,拟写一小段他的心理活动。‎ ‎22、从文中可见,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12分)‎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①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③,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④。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⑤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 ①魁奇特起:意指新奇、杰出。 ②司法参军:官名,州府长官的佐吏,掌管刑狱治安。 ③斯文:指黎生、安生写作的古文。 ④迂阔:拘泥守旧,不切实际。 ⑤ 庸讵:岂,难道。‎ ‎23、本文作者和其同时代的苏轼、 等人,都是“古文运动”的中坚。‎ ‎2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 “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是因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5、作者认为自己的“迂阔”具体表现在 。‎ ‎26、文章最后所说的“择而取之”是希望黎安二生能在古文与时文、 与 之间做出选择。‎ ‎27、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 12‎ B、第三段的议论是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 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28、你能否从上文的论述中大致判断出“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试简要概括如下:‎ ‎(1) ;‎ ‎(2) 。‎ 写 作 (70分)‎ 七、根据要求作文。‎ 节假日,都市里的我们纷纷去向往已久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身心;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相反,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5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 读 (80分)‎ 一、17分 ‎1、1905年,火烧红莲寺,另举一经典的中国电影名(每空1分,共3分)‎ ‎2、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大量影像资料已经散失 / 繁荣景象不复存在。(2分)‎ 12‎ ‎3、即使电影这种高科技的记录方法,面对中国早期电影资料的散失也无能为力,无法记录和还原这一段历史的本来面貌。(2分)‎ ‎4、不矛盾。作者认为,由于影像资料的稀缺,我们难以获知20世纪初中国电影的真实面貌。而现有的大量所谓“电影史”,只是建筑在意识形态和电影评论史基础上的。这种历史太多地偏重电影的社会意义的阐释,而不是依据电影本体技术和样式的进步来进行分解与阐述的,也没有还原电影史的细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的真实历史。(4分)‎ ‎5、B(2分)‎ ‎6、言之成理即可。(可分析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国产电影质量不高难以引起观众兴趣、票价太高使很多普通观众望而却步等;也可进一步提出建议。)(4分)‎ 二、21分 ‎7、它没有生命,美丽却不真实 / 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2分)‎ 这样的白菜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能放上十年、百年不坏,而人不可能永远这么光鲜体面,也不可能长寿不死。(2分)‎ ‎8、如: “它们被拨落在地,用它们最后的心力坚持着。冰冻,使它们不再倒伏,日夜立着,孤独而坚硬”;“它们看见自己头发上的腐烂。这种结局,在它们还是一棵棕色小种子的时候,还来不及想”等语句。形象地凸现了白菜生存的努力及他们不为人理解、认同时的孤独,也写出了白菜的坚忍和义无反顾。这也是作者喜爱、钦佩白菜的原因所在。(4分)‎ ‎9、(1)说明如果精神穷竭了,那么即使肉身不朽也是无用的;(2分)‎ ‎(2)以此反衬了白菜对待死亡的从容淡定。(2分)‎ ‎10、B(2分)‎ ‎11、这类人外表精致,生活富裕,但内心贫瘠。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处事圆滑,为人虚假。其实,他们的生命是干枯的。(3分)‎ ‎12、比喻恰当,言之成理即可。(4分)‎ 三、5分 ‎13(1)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惊涛拍岸 ‎(4)忽魂悸以魄动 惟觉时之枕席 ‎(5)达则兼济(善)天下 ‎(6)默而识之 12‎ 四、8分 ‎14、九月初九(1分)‎ 15、 人迹板桥霜(1分)‎ 16、 第一句写斜月映路,暗指人的早行,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后一句写路经山野人家所见的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一朵黄花。“残”字带着霜打风剥的痕迹,而花的“黄”色又预示了枯萎,都透着凄清寂寞之感。最后一句感叹在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重阳,作者苍凉的心境可想而知。(3分)‎ 17、 一般的羁旅之行,特别是佳节独处的时候,固然也会令人有难言的寂寞和忧伤,但作者在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南渡,流落江南)。词的最后说:“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江左即是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在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但如今身在江东,作者却并未感到喜悦,因为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在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这正是这首词和其他羁旅之作的不同之处。(3分)‎ 五、17分 ‎18、(1)赶紧,赶快 (2)交替,错杂 ‎ (3)终止,停止 (4)却 (4分)‎ ‎19、C D(2分)‎ ‎20、(1)姓齐的高兴地说:“这(我)就知道什么是琴了。” (悦,是 2分)‎ ‎ (2)先前告诉他(什么是琴)的人偶尔路过那个地方。 (向,焉,省略句 3分)‎ ‎21、可围绕齐氏的短识、囿于表象、固执己见等方面展开思考、想象,合理即可。(3分)‎ ‎22、讽喻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也“以筑为琴”,常常把表里不一、伪善的老好人错当成品德高尚、操行美好的君子,而且天天爱惜拥戴却不知厌倦的人。他们不会“识人”,比“不辨琴筑”更可悲,更危险。(3分)‎ ‎[译文]‎ 有客人跟我说,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有个姓齐的山民,不认识琴。问别人:“什么是琴啊?”有人回答他说:“琴的形状是前面宽后面窄,上面圆下面方,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装上丝弦,就能发出铿铿泠泠好听的声音。”姓齐的高兴地说:“这(我)就知道什么是琴了。”‎ 一天,(他)来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看见一个背着筑的人,赶紧走上前去看,惊异地说:“这不像是前面宽后面窄,上面圆下面方的样子吗?”颠来倒去地看那筑,很长时间又说:“这不像是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的样子吗?”‎ 12‎ 用手指横着拨弄它,也会有声音从丝弦之间发出,又说:“这不像铿铿泠泠好听的声音吗?”(他)就竭力让那人和他一起回家,向他学了三年,从早到晚不停顿,自认为把他的技艺都学到了。‎ 先前告诉他(什么是琴)的人偶尔路过那个地方,听到他演奏的筑声就惊讶地说:“您学的是筑,不是琴啊。要不然,怎么会是这么嘈杂难听啊?”‎ 那人于是拿出琴来演奏。姓齐的听了,皱着眉头说:“您骗我啊!您骗我啊!(这音乐)淡得如同没放调料的肉汤和兑了水的酒,简单得就象土鼓草棒,不能算是音乐。我所喜好的和这完全不同,那就像鸾凤的鸣叫,就像笙箫交响,又仿佛是燕赵的善于歌唱的美女歌声。我不知道您的琴是筑呢,还是我的筑是琴。请你停止您的音乐吧。”‎ 唉!琴作为一种乐器,人很容易识别的。山民却把筑当做它。就如同硬要说伪善的老好人是君子,天天爱戴着他们而不知厌倦的人,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有感于此,便作了这篇琴谕。‎ 六、12分 23、 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洵(写出一人即可 1分)‎ 24、 认为黎安二生的“迂阔”尚不如自己,都还要受到乡里的嘲笑,自己这个世上最“迂阔”的人,若向他们赠言,非但不能解除家乡人对他们的错误认识,反而会更加得罪家乡人,所以不知道能向他们说什么。(2分)‎ 25、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2分)‎ 26、 道 世俗(2分)‎ 27、 D(2分)‎ ‎28、(1)文以载道(合乎古训、文章内容力求充实、穷尽事理等内容方面的特点);‎ ‎(2)文章的形式应有所创新,作者有自由驰骋的笔力。(写出一条2分,两条3分)‎ ‎[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12‎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写 作 (70分)‎ 七、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 基准分67分 紧扣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 基准分57分 符合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 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话题,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 基准分29分 偏离话题,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 ‎(1)脱离话题。(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500字。‎ ‎[说明]‎ ‎(1)未拟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除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12‎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