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
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
马君则
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解题
下一页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难
垫脚石
成功
下一页
小资料
凿壁借光
(
西汉
.
匡衡)
囊萤映雪
(分别是晋
.
车胤、孙康)
随月
(南北朝
.
江泌)
悬梁刺股
(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
.
苏秦锥刺股
,
东汉
.
孙敬头悬梁。)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读
《
易
》
,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皮绳。喻读书勤奋。)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家作品
宋濂(
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
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赞许他为“
当今文章第一
”。平生著作很多,有
《
宋学士文集
》
等。
下一页
关于“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
序
有
书序
和
赠序
之分。
本文是一篇赠序,序有
“临别赠言”的意思。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下一页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烨( )
裘( )葛( )缊( )
冻馁( ) 谒( )
撰( ) 贽( )
shì
读准字音。
chì duō
shuò
sì
qiè
yè
xǐ
jūn
yìng
qǐ
qīn
xiù
yè
qiú
gě
yùn
něi
yè
zhì
zhuàn
⒈一词多义
和
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冠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既加冠
缓解、缓和
谦和
天下第一
男子
20
岁成年
请
战则请从
俯身倾耳以请
再
再而衰
日再食
患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请让
请教
第二次
两次
担忧
忧患
⒉古今词义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热水
菜汤
跑
行走
快步走
趋势
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
今义: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
最终
士兵
赠送
遗失
借
虚假
⒊词性活用
腰 腰白玉之环。
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诸 假诸人而后见也。
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4
、词类活用:
①手自
笔
录:
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作状语
②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作动
③无
鲜肥
滋味之享
原意为:鲜新、肥大,现译为鲜鱼、肥肉,形作名
5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余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主语“余”
②倒装句:弗之怠 应为“
弗怠之
”
宾语前置
下一页
⒋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日再食。
“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食”通“饲”,给饭吃。
⒌虚词
以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介词,用。
介词,因;介词,把。
连词,来。
之
录毕,走送之。
无鲜肥滋味之享。
弗之怠。
不必若余之手录。
代词,他。
助词,的。
助词,提宾的标志。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余幼时
即嗜学
。家贫,
无从
致
书以观,
每假借
于
藏书之家
,手自
笔录
,
计日以还
。天
大寒,
砚
冰 坚
, 手指不
可
屈伸
,
弗之怠
。
录
毕,
走
送之,不敢稍
逾约
。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买到
无从
:
无由,不知从何处,只没有办法
常常
藏有书人家
抄录
计算 来 送还
假借
:
同义
以
:
而,便,就
砚台里
(
墨汁
)
结成坚硬的冰
弯屈伸直不停止
抄书
跑引申为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
:
指抄书
以是
人
多以
书假余,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
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
。又
患
无
硕师
名人与
游
, 尝
趋
百里外
从乡
之
先达
执 经 叩问
。先达
德 隆望 尊
,门人弟子
填其室
,未尝
稍降
辞色
。
余
立侍
(
于
)
左右,
因此
都 把
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
各种书籍
已经
学说
担心
大师
交往求教
跑到
,
快步走
向当地
前辈
拿着经书
请教
道德高 声望高
挤满屋子
稍微缓和
言辞脸色
站着陪伴
巨
谷中,
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足肤
皲裂
而不知,至
舍
,四
支僵劲
不能
动
,
媵人
持
汤
沃
灌
,以衾
拥
覆
,久而乃和。
寓
逆旅,
主人
日
再食
,无
鲜 肥 滋味
大
严冬
刮着凛烈的寒风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客店
支通肢
僵硬
动弹
仆人
媵人
:
指古代陪嫁的人
热水
浇洗
灌通盥
围裹 覆盖
寓
:
名作动 住
在旅店
那里
每天
给两顿饭吃 食
:
给饭吃,动词
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
余
则袍敝衣
处
(
于
)
其间
,
略无慕艳意
。
以
中
有 足乐者
, 不知
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 且 艰
若此。
却
穿着破旧的衣服
生活在
他们中间
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
我心中
足以快乐的事
足乐者
:
指读书
吃的穿的
奉
:
供,之
:
取独
(
求学的
)
勤劳而且艰苦
之
享
。
同舍
生
皆
被
绮
绣
,
戴
朱缨
宝 饰
之帽,
腰
白玉之
环
,
左佩刀,右
备
容臭
,
烨然
若神人;
享受
同屋住的同学
穿着
被通披,穿着
华丽的衣服
绮
:
丝绸 绣
:
绣花
红缨
宝石装饰
腰中挂着
腰
:
名作动,腰挂
圈子
挂着香袋
光彩照耀
一、忆少时求学之艰、用心之专。
(嗜学)
结构内容
1
少时求学,
致书难
。
嗜学
—
家贫
—
假借、笔录
—
遍观群书
2
成年后求师,
叩问难
。
——
卒获有所闻
3
求教之路远,
奔走苦
。
4
衣食粗劣,生活俭朴,
生活艰
。
(对比)
5
总括全段,点出
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
勤且艰
以叙为主加以
描写议论
1
、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⑴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从师学习奔走的艰难。
(4)
从师学习生活的艰难。
(
①
幼时得书之艰)
(
②成年
从师叩问之难 )
(
④
住读生活之苦
从四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下一页
(
③ 求师奔走之劳
)
2、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①略无慕艳意;
②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下一页
3
、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
——
以中有足乐者。
二、对比
1
、 “先达”的严肃和作者的谦恭。
2
、同舍生的奢华生活与自己的贫困生活
下一页
二、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下一页
马生
余
食
衣
住
行
师
书
二、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下一页
马生
余
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衣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住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寓逆旅主人
行
无奔走之劳矣
行深山巨谷
师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未尝稍降辞色,
常遇其斥咄
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假借、手录
生
活
艰
奔走苦
求师难
致书难
思考: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
答:
太学生今日之优越,自己昔日之艰难;
(对比)
作者在昔日的艰难苦困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太学生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在学习上用心不专。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不畏艰难困苦,要有恒心。
三、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劝学)
赞马生善学。
赞马生文章写得好。
赞马生与长者谈话时态度虚心、谦恭。
点明写作意图,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
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下一页
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下一页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写作特点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1
记叙、描写二者的自然结合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