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课件制作:二二三团中学 刘权石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式:即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
(
1
)立论:即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用论据来加以论证,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
2
)驳论:假设一个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进行反驳,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论点。
驳论文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驳论的方法有:
驳论点(直接批驳)
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
记住:驳论时,作者一定会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
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批驳对方的论据
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着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批驳对方的论证
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背景简介
①“
九
·
一八”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消极不抵抗的态度。日军深入华北。
②
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
《
大公报
》
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③
针对这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
④
与此同时,我党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播散着抗日的火种。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选自
30
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
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
选自
《
大公报
》1934
年
8
月
24
日的
社论
注意以下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脊
梁
诓
骗:用谎话骗人。
玄
xuán
虚之至:用迷信的一套来迷惑人已到了极点。
怀古伤今:追念过去,伤感现在。
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前仆
p
ū
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jĭ
liang
kuāng
请你思考:
鲁迅批驳了对方什么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的是“
他信力
”,发展着“
自欺力
”。
请你思考:
鲁迅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是
中国的脊梁
。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第
7
段中“
……
的人”注解举例。
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请你思考:
“
状元宰相
”: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
地底下
”: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两年前
总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
不自夸只希望国联
现在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至今有“脊梁”
敌论点
己论点
敌论据
己论据
自信力的有无
,
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
看地底下
驳敌论证
结 论
正面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