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登岳阳楼》ppt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使至塞上》《登岳阳楼》ppt课件1

ID:556414

大小:434.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 (701—761) ,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 结构思路 )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 诗人以“蓬”、“雁”自比。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名句 )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 ,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一个 “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 , 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 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 感慨赞美 总结: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 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抒发了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 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研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 诗中有画 的特色,非常 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 有画一样的构图 ,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 讲究线条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 色彩丰富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 线条美: 色彩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 空间阔大 —— 层次丰富 —— 鲜明优美 《 红楼梦 》 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一、二句中最传神的字有哪些?为什么?     “断 ”、“开”: 具体形象地把天门山的奇险、水势湍急而汹涌的壮阔之貌描绘出来了。 “流”、“回”: 写出了江水呼啸而过又回旋北上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作者简介 陈与义 (1090 ~ 1138) , 宋代诗人 。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 《 墨梅 》 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  简斋集 》 。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 1126 )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 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 1113 )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 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 旌 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 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朗读: jīang xǐyǐ 这是一首 七言律诗 ,是 《 登岳阳楼二首 》 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雄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 不动夕阳 迟 。 登临吴蜀 横分 地, 徙倚 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 凭危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注释: 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理解诗意: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属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 夕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 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1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 、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悲 景悲 —— 己悲 —— 国悲 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首联 : “洞庭之东江水西”: 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 写举目所见。“帘旌” 为 近景 ,“夕阳”为 远景 ,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 由近及远 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 “徙倚湖山欲暮时”, 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 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颈联 作者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白头” 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 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 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尾联 作者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不完整、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赏析:“帘旌不动夕阳迟” 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 , 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语意双关。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 , 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问题研究 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比较阅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