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唐)杜甫
黄安娜
后乐先忧,
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
杜少陵可与言诗。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
慕名
已久、
向往
之久
“今上”:夙愿得偿,
幸事
一件
“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
“昔”与“今”之间,未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加以填充,而是
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
漫长的时间距离
,天在
变
,地在
变
,国在
变
,人也在
变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
开元盛世
”,到处都是
歌舞升平
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
山河残破
,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
暮年
,且
历尽人生坎坷
,却有幸登楼,怎能不
百感交集
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气压百代
,
为五言雄浑之绝。”
——
宋 刘须溪
“
已尽大观
,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
明 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解
——
显示出洞庭湖的
磅礴气势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
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
主宰
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
壮阔
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曹操
《
观沧海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
(
见喻守真
《
唐诗三百首详析
》)
。
实则此评未免
拘泥
。须知诗歌
不同于科学论文
,是容许使用夸张来
充分表现
视觉(或听觉)形象,以
畅快宣泄
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
生命的终结
仅两年,身体
衰弱不堪
——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
援助
。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
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
孤危
感。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
诗境阔狭顿异
。”“
不阔则狭处不苦
,能狭则阔境愈空。”
——
浦起龙
《
读杜心解
》
卷三
上联展现
浩瀚
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
一点
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
大小悬殊
,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
,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
眷念
,有年老孤
独的
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
的
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
—
颗
忧国忧民
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
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
杜作
……
阔大沉雄,千古绝唱。
孟作亦在下风,无论后人矣
。
——
清仇兆鳌
《
杜诗详注
》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浩然状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象过之
。
——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的心情,不免
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
;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
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的意境。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登岳阳楼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前四句
写景
→
宽阔广大
开阔
↓
五六句
叙身世
→
凄凉落寞
狭窄
↓
七八句
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老杜品格,
穷而愈坚,悲而能壮
,在
自怨身世
之中,仍保持
傲岸的气魄
与
阔大的胸襟
。
以
阔壮之景
寓
悲凉之怀
的抒情境界。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
寂静
和
孤独
笼罩着一切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
羁旅之怀
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
浪游漂泊
的孤清处境
不言苦而苦自生,不言愁而愁自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
苍茫的背景
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
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
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
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
名岂文章著
其
志向未酬
,反而因文章而扬名,
实非己愿
,流露出因
政治理想不得实现
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
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
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
休官主要原因
是被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
心中的不
平
,揭示作者
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
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
仇兆鳌
《
杜诗详注
》
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
反言以见意
,所云书怀也。”
立意含蓄,悲愤更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
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
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
,映衬
一
微小的“沙鸥”
,愈显出自己
飘零不遇的身世
的可悲与可叹。
字字感人、声声催泪
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
壮伟之景
,后半尽意宣泄
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
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
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
——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
闻一多 庄严:
人格
瑰丽:
艺术
永久:
影响
杜甫草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
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
立足点之高
——
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
赋予了生命
——
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想像
新颖
,有
独创
性。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又用
衬托
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
醉眼朦胧
中的幻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起
——
着笔仍在写
楼高
。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
潇洒自如
,情调何等
舒展流畅
,态度又何其
超脱豁达
,豪情逸志,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