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扬中市第一中学 冯巾权
学习目标
1 .
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2.
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知识链接:词
词,原是配乐的歌词。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会不同,就形成了特定的名称“词牌”。词牌后可加题目,亦可不加。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两段就构成了“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词的特点:按乐填词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对月吟诗走近苏轼
【
苏轼
】
苏轼(
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写作背景:
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此时
41
岁,被贬至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且与弟多年不见,然而此人生性
乐观
、
豁达,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一读
给红色的字注音:
琼
( )楼玉宇
宫
阙
( )
不
胜
(
)
绮
户
( )
婵娟
( )
chán
juān
qióng
què
sh
è
ng
qǐ
朗读指导: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
明月
/
几时
/
有? 把酒
/
问
/
青
天
。
不知
/
天上
/
宫阙, 今夕
/
是
/
何
年
。
我
/
欲
/
乘风
/
归去, 又恐
/
琼楼
/
玉宇,高处
/
不胜
/
寒
。 起舞
/
弄
/
清影,何似
/
在
/
人
间
。
1.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2.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3.
在月光的引领下,词人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请根据词中的句子或词语加以说明。
二读
上 阕:望 月
下 阕:怀 人
主要内容:
心理变化:
向往 →矛盾 →赞美 →怨恨 →感悟 →祝福
三读
1.
本文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2.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句话?以“透过句子
……
,我读出了作者
……”
的句式,说说你的理由。
如:透过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
月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实景
虚景
三读
1.
本文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2.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句话?以“透过句子
……
,我读出了作者
……”
的句式,说说你的理由。
如:透过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情感: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致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实景:
明月、青天、清影
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 琼楼玉宇
要求:
1.
读出情感。
2.
品味意境。
四读
课堂检测:
1.
课后收集有关“月”的诗词。
2.
以“中秋月下会苏轼”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运用想像和联想。
拓展迁移:
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甲事物
创造出
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联想
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