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蜀相》《书愤》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ppt课件

ID:556635

大小:4.43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ljq2014.1 1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拟行路难 ( 其四 ) 蜀相 书愤 书愤 自主赏析 一 、注音 zhu ó   zh í zh ú B à o zh ù nǐ xiū   zūn   j ì s è c í s ì j ì bǎi Q í y ú n ji à o b ì n h à nɡ h á nɡ h é nɡ b ó bò b á o zhònɡ 栏目链接 拟行路难 ( 其四 ) 拟行路难 ( 其四 ) 南朝 · 宋 鲍照 解题 “ 行路难 ” 字面意思是什么? 《 行路难 》 又是什么? “ 拟 ” 是什么意思?诗歌可能表达什么主旨? 道路难行。 汉乐府旧题, 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拟,摹仿。 抒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 《 行路难 》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 , 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诗意理解 你认为诗中哪几字是解读全诗感情与主旨的关键? 叹 愁 难 这些字中哪个可看做本诗的诗眼? “ 愁 ” 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愁”情? “ 命 ” 感情转变 : 自我宽慰 —— 借酒浇愁 —— 克制无奈 ︱     ︱        ︱   认命 不认命       认命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 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 叹愁难 ” 情感?为何将愁情归结到“命”?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知人 鲍照, 南朝 宋 文学家。字明远。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 , 很不得志 , 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尽管鲍照“才秀人微”,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论世 :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作者以 “ 水”喻人,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效果 :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2 、 第三 四 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 1 )从诗歌本身看“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 反讽 的语气。 ( 2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 命”指 门第决定人生 。 3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怀才不遇,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发 愁 者形象。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 《 行路难 》 ,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 诗人的抗争 。 5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 岂无感 ” 越是激昂, “ 不敢言 ”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 忍辱负重、矛盾痛苦 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因怀才不遇而愤懑,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沉郁难舒的愤慨不平之情。 志 写作特点 1 、语言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2 、此诗以真情动人。 3 、音律也很独特。一与三、二与四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沈德潜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 古诗源 》 卷十一) 。 前人评价 ◎明远 《 行路难 》 ,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 《 过秦论 》 。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 俊逸:豪放飘逸 】 小结评价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首诗 思考作业 行路难 李白 金 樽 清酒斗十千,玉盘珍 馐 直万钱。 停杯投 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 安 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本练习三 初中学过 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探究、讨论 鲍照 —— 南朝刘宋社会动荡 — 怀才不遇 — 无奈 李白 —— 盛唐 ——————— 怀才不遇 — 乐观 比较鲍、李的 《 行路难 》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李白 比较鲍、李的 《 行路难 》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 李白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 《 行路难 》 《 蜀相 》 杜甫 一、知人论世 杜甫 ( 712—770 )    字 ____ ,自称 ______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 ____ ”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 “ ____ ”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______ ;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 《________》 。 知识回顾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沉郁顿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 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 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 文人。 写作背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 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因此诗人对 开创基业、挽救时局 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 蜀相 》 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写作背景 二、以意逆志 蜀 相 杜甫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译诗 蜀相 (七律、怀古诗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 : 寻访祠堂 叙事 (仰慕) 颔联 : 祠堂春色 写景 (叹惋) 颈联 : 丞相功业 议论 (歌颂) 尾联 : 壮志未酬 抒情 (惋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 —— 不称“蜀相”, 亲切 寻 —— 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对诸葛亮的强烈 景仰和缅怀、 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 —— 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 外景, 渲染 安谧、肃穆 的气氛 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 黄鹂空好音 答: “ 自 ” 、 “ 空 ”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 凄清之感,英雄寂寞之意 。 情景交融 以动衬静 颔联 三顾 频繁天下计,两朝 开济 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 刘备 开国 济: 辅佐 刘禅 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三件大事 颈联 英雄 诸葛孔明 诗人 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功业未就者 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起 承 转 合 结构:起承转合 1. 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怀古诗 2. 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 《 题成都武侯祠 》 或 《 武侯祠怀古 》 为题? 本诗的主旨是 歌颂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 惋惜 他的壮志未酬,另以 《 蜀相 》 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概括主旨 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 2 、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 、以动衬静 4 、借古抒怀 武侯庙 明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译: 诸葛北伐必经的剑江(*1)的水流湍急, 他殒亡之地域五丈原(*2)的日头昏暗。 注*1: 水名,在四川省剑阁县北,是嘉陵江的支流。 注*2: 诸葛亮曾六出祈山,北伐中原,古领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县); 与魏将司马懿对峙百多天后死於五丈原军中。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译: 他意图统一中原未竟地 (*3) 不归刘襌, 他死前有对应的大星 (*4) 已陨落军中。 注*3: 旧业即指统一大业。 注*4: 旧时认为世上一个人, 对应著天上一颗星, 星落便意味著人将死去。 南阳祠宇空秋草 , 西蜀关山隔暮云 . 译: 南阳卧龙冈武候庙 (*5) 徒然生出秋草, 四川西部 (*6) 关塞和山脉有雾霭阻隔。 注*5: 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 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6: 诸葛生时主要在四川西部活动。 正统不惭传万古 , 莫将成败论三分 . 译: 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 (*7) 而生惭愧, 谈理三国历史 (*8)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注*7: 此处著重诸葛亮精神传万古。 注*8: 三分即天下三分之三国史也。 写作意图《武侯庙》侧重正确的史观,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作自比。 中心思想:表达对武侯的赞颂与崇拜。 写作手法:以“空”“隔”描写悲景,多着悲壮色彩,正衬成分居多,表达了哀伤之情。 武侯庙古柏之高大,赞扬诸葛亮英气长存,手法是夸张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    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    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    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5. 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1 、背诵这首诗。 2 、 收集整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 作业布置 书 愤 陆 游 知识点巩固: 1 、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 , 诗集有 《       》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     ,     ,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 气 如山  气:     楼船夜雪瓜洲 渡   渡:   千载谁堪 伯仲 间  伯仲: 务观 放翁 南宋 剑南诗稿 七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悲愤 渡口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 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 ) ,当时诗人才 36 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 说现在 , 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 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 万里长城 ” 。皇帝要杀他,他说: “ 自毁汝万里长城。 ”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 《 后出师表 》 曾说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话,诗人正是 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 仰慕 之情,并以此 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但终归名满天宇,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诗中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塞上长城 ” 的典故出自 《 南史。檀道济传 》 。 “ 出师一表 ” 出自 《 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书 ”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激昂中透着悲怆。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对比阅读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 淡漠 心情。 陆游自淳熙七年 (1180 年 ) 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 ( 代理 ) 知严州 ( 现在浙江建德 ) 军州事,并对他说: “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 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 不感兴趣 ,但 迫于 “ 圣命 ” ,又为了 维持生计 ,也 只好接受 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 不得已而来京 的意思: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 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 ?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 这正是 讽喻 的笔法。 鉴赏要点: 讽喻手法 中间两联写 客居 生活, “ 小楼一夜听春雨 ” , 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 。 “ 深巷明朝卖杏花 ” , 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 “ 太平盛世 ” 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 “ 作草 ”“ 分茶 ” 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 “ 素衣莫起风尘叹 ” 里,已经包含了 “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 的内容; 诗人告诉家人 “ 莫起风尘叹 ” ,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 。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 “ 世味年来薄似纱 ” 是紧紧 呼应 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2. 《 临安春雨初霁 》 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 表现重点 和 诗歌风格 上的差异。( P17/ 一 .1 ) 1186 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 《 书愤 》 的内容, 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 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 《 临安春雨初霁 》 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借写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生活,表达 不得志(不被重用)的悲愤与牢骚 。风格上, 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 熟读这两首诗,力争背诵。 自主鉴赏 看诗题 看注释 看诗眼 看背景(论世) 看诗人(知人) 看典故(看手法)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 《 蜀相 》 ,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 《 蜀相 》 ,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功绩方面 :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 :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表现手法 :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4 . 课内名句 ① 丞相祠堂何处寻? 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 。 ③ 三顾频烦天下计, 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⑤ ________________ ,中原北望气如山。 ⑥ 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___ 。 ⑦ 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__ 。 ⑧ ________________ ,千载谁堪伯仲间! 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早岁那知世事艰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下课 谢谢!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