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摘要)
【说明】蓝色文字和符号是被修改的部分,红色文字和符号是修改后的2014年部分。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制定的《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理念和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语文学业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语文学业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学业考试允许使用《新华字典》。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A、B、C、D、E 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 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 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阅读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评说文学作品的内涵;写作中,正确认识生活,有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写出体现一定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的文章。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A)
2. 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 熟练地书写规范的常用汉字。(A)
4. 熟练使用《新华字典》。(D)
5. 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6. 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7. 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8. 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B)
说明:
※(A)表明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第二部分 阅 读
1.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3. 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4. 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
5. 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
6. 知道简单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区别,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作出判断。(B)
△7. 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E)
7.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B)
8. 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9.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E)
9.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
10.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B)
11. 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C)
12. 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1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14.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E)
15. 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 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B)
17. 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7. 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8. 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C)
18. 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E)
第三部分 写 作
1.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E)
2.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C)
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D)
4. 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力求有创意地表达。(D)
5. 依据中心,恰当地选择常用表达方式。(D)
6. 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7. 根据需要,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 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D)
9. 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 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 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2. 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D)
13. 语言通顺、得体。(D)
14. 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 不写错别字。(A)
17. 书写格式正确。(D)
18. 书写规范、整洁。(D)
第四部分 语文综合运用
1. 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作恰当的应对。(D)
2. 根据话题,作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D)
3. 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D)
△4. 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D)
△5. 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D)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2014年语文科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略)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试卷卷面成绩分为150分。
(二)试卷结构
1. 内容分布:
语文积累约占15%
阅读约占37%(其中,现代文阅读约占27%,文言文阅读约占10%)
写作约占40%(卷面书写约占3%)
语文综合运用约占8%
2. 考试要求分布:
识记约占10%
理解约占20%
分析综合约占25%
表达应用约占40%
欣赏评价约占5%
3. 题型分布:
选择、填空题等约占20%简答、作文、修改题等约占80%。
4. 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难度系数0.8 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6~0.8的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4~0.6的题为较难题。
容易题约占60%
稍难题约占30%
较难题约占10%
六、参考试卷(略)
附录: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一)优秀古诗文篇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优秀古诗文50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背诵。篇目如下:
1. 孔子语录 《论语》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 曹刿论战《左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 出师表 诸葛亮
7. 桃花源记 陶渊明
8. 三 峡 郦道元
9. 杂说(四) 韩 愈
10. 陋室铭 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 爱莲说 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17.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
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
27.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 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 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 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
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
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
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4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
4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2014年语文科考试古诗文阅读和古诗文默写的范围。
(二)课外读物书目(8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推荐书目。本纲要规定其推荐书目中的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书目如下:
1.《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2.《朝花夕拾》鲁 迅
3.《西游记》吴承恩 4.《水浒》施耐庵
5.《童年》高尔基 6.《骆驼祥子》老 舍
7.《鲁滨孙漂流记》笛 福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等次
一等
55-48分
二等
47-39分
三等
38-30分
四等
29-21分
五等
20-0分
内容
25分
分数
25-22
21-18
17-14
13-10
9-0
评分标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尚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达
30分
分数
30-26
25-21
20-16
15-11
10-0
评分标准
表达方式运用得好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运用得好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不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卷面书写要求及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标准
分数
5
4-3
2
1-0
书写要求
使用规范通行的汉字
字体端正、匀称
书写、标点、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使用规范通行的汉字
字迹清楚
书写、标点、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有多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卷面较整洁
字迹潦草
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卷面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