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题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曹刿论战》复习题3

ID:556722

大小:4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曹刿论战》复习题 一、对比阅读。‎ ‎(一)《曹刿论战》课文内容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 ‎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 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 (选自《史记》)‎ ‎ [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撤换。 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 ‎ (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 ‎ ‎ 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 ‎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 ‎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默写。‎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句子是: ‎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 ‎ 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 二、阅读题(参照课文)‎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的作用是 。‎ ‎2、本文的论点是 。‎ ‎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古今人物均可,每个事例限一句话表述。‎ ‎① ② ‎ ‎(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      ,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以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终灭吴。‎ ‎〖注〗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给带点的字标上拼音。‎ 曾益其所不能。(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空缺的原文。(3分)‎ ‎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人恒过,然后能改( )越王勾践反国( )‎ ‎4.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 ‎6.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 ‎7.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8.语段论述了凡是能担当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 ‎ ‎ ‎ ‎ ‎ 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意见。并举出了事例来证明。阅读材料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对比阅读。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 ‎ ‎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 ‎ 教学相长 ‎《礼记》‎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画线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