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练习汇编(2007-2009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曹刿论战》中考练习汇编(2007-2009年)

ID:556725

大小: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曹刿论战》三年中考题专练 ‎1.‎ ‎2007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2. (2007镇江卷)‎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 ‎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 ‎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 ‎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 ‎ ‎3. 2008江苏省淮安市曹刿论战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 ‎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 ‎ ‎ ‎ 鲁庄公: ‎ ‎ ‎ ‎4. 2008密云县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 ‎5. (09浙江义乌)‎ ‎(二)(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6. (09辽宁阜新)‎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 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2. 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3. 18、略 19、B 20、略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4. 11.答案 :A 12.答案 :(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 :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 是不会降福的 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5. 16.B(2分)‎ ‎17.D(2分)‎ ‎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 ‎ 思符合即给分)‎ ‎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6. 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