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
导 入 新 课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
“
长勺之战
”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
长 勺 之 战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
684
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长 勺 之 战
——
《
左传
》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义。
2
、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
3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
4
、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5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听读课文
《
曹刿论战
》
朗读
曹
刿
又何
间
焉
肉食者
鄙
弗
敢加也
小惠未
徧
小信未
孚
战于长
勺
下视其
辙
登
轼
而望
望其旗
靡
彼
竭
我
盈
读准字音
(
guì
)
(
jiàn
)
(
fú
)
(
bǐ
)
(
biàn
)
(
fú
)
(
sháo
)
(
zhé
)
(
mǐ
)
(
yíng
)
(
jié
)
(
shì
)
齐师伐
我
又何
间
焉
肉食者
鄙
何以
战
衣食所
安
牺牲
玉帛
弗敢
加
也
小信未
孚
指鲁国
参与
目光短浅
即
“
以何
”
,凭什么
养
指猪、牛、羊等祭品
虚夸,即以少报多
为人所信服
辨析词义
神弗
福
也
小大之
狱
虽
不能察
公将
鼓
之
公将
驰
之
再
而衰
彼竭我
盈
望其旗
靡
动词,赐福,保佑
案件
即使
动词,击鼓
驱车追赶
第二次
充满,指士气旺盛
倒下
忠
之属也
可以
一战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凭借
既
克
公问
其
故
已经
这样
,
如此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
1
)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
2
)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古义:
今义:
(
3
)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
焉?
古义: 今义:
(
4
)小大之
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所以)
(缘故,原因)
(听从)
(跟随)
(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故
从
其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凭借
按照
把
之
以
肉食者谋之
忠之属也
公将驰之
代词,指齐军
课 堂 讨 论
1.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
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
鲁国获胜后,
“
公问其故
”
,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战前准备
请见原因: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战前准备: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战后总结
进攻时机:
追击时机:
3.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辙乱旗靡之时
战争经过
(
1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
齐师败绩。
(
2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
遂逐齐师。
(
3
)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后发制人。
4.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战前准备
请见原因
齐师伐我
政治准备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争经过
战后总结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战场指挥
(把握战机)
战术思想
(后发制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章结构
曹刿论战
(
1
)论战前准备:
取信于民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2
)论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
——
反击下视探望
——
遂逐
(
3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
——
敌疲我打辙乱旗靡
——
敌退我追
1.
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课堂讨论
曹刿形象
政治上:
为国分忧,
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
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
知
“
士气盈竭
”
,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
“
战场虚实
”
,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2.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谋
庄公形象
“
鄙
”
,具体表现在:
1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
、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
、取胜而不知胜
。
缺点:
政治无能 军事无知 目光短浅 鲁莽草率
优点:
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3.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
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文章详略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
“
论战
”
,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
“
远谋
”
。
4.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写作特色
1
、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
、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
、语言上,简练生动,以
“
记言
”
来
“
记事
”
。
4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5.
以此课文为例,说说
《
左传
》
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
《
左传
》
的艺术成就,是
《
左传
》
中的名篇。
总结全文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拓展延伸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
春秋
·
孙武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
战国
·
孟子
)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
(
三国
·
诸葛亮
)
名人言战
反馈练习
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
注释
〕①
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②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
1
、下面句中字相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
可
以
一战
何
以
使人
B.
得原
而
失信
登轼
而
望之
C
.
其
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
其
室
D.
令以三日
之
粮
闻寡人
之
耳者
2
、翻译句子。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B
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
3
、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是
(
)
取信于民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