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省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与评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6年安徽省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与评价

ID:556872

大小:257.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安徽省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宣城市分析与评价报告 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组 执笔人:潘高峰 朱少君 第一节 命题设计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学科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遵循“三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级中等学校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本次评价的标准依据《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国家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我市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3.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总之,通过努力,探索语文中考命题与评价从“知识技能”立意转向“综合素养”立意的路子,给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良好的导向。‎ 二、试卷设计 ‎1.试卷基本情况 ‎(1)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我省2006年非课改试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采用鼻卷书目考察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分值与试题数量:全卷满分为150分,共23道题。‎ ‎(3)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六大板块(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语文综合运用、作文),再加上卷面书写;考试内容涉及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大方面,同时对卷面书写提出要求。其中语文积累18分,占全卷的12%;‎ 17‎ 阅读60分,占全卷的40%(现代文阅读共45分,占全卷的30%;文言文15分,占全卷的10%);语文综合运用9分,占全卷的6%;写作55分,,约占全卷的36.7%;卷面书写8分,约占全卷的5.3%。其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 ‎(4)试卷构成与试卷长度:整套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阅读总量近4700字。‎ ‎2.试卷具体内容与结构 表一 安徽省2006年非课改试验区语文学业考试命题细目表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试题来源 难度预估 分值 知识与能力 水平 过程与方法 层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层级 语文积累 一 ‎1‎ 填空 字音 字形 A 辨析 一般应用 人生观 价值观 认同 课外 ‎0.75‎ ‎8‎ ‎2‎ 词义 ‎0.82‎ ‎3‎ 句子仿写 D 修辞运用 创造应用 接受 ‎0.65‎ 三 ‎14‎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A 识记 一般应用 对待传统文化精华和价值观念的态度 接受 课内 ‎0.80‎ ‎6‎ ‎15‎ B 辨析 创造应用 内化 课内外 ‎0.73‎ ‎4‎ 二阅读 ㈠现代文 ‎4‎ 填空 信息筛选 B 文意理解 一般应用 审美观 认同 课外 ‎0.85‎ ‎4‎ ‎5‎ 简答 文意的理解与分析 C 揣摩感悟 创造应用 生命观 认同 课外 ‎0.76‎ ‎4‎ ‎6‎ 简答 重要句子的理解 B 揣摩思辨 创造应用 人生价值观 接受 课外 ‎0.74‎ ‎5‎ ‎7‎ 简答 品味语言 E 一般应用 接受 课外 ‎0.76‎ ‎5‎ ‎8‎ 简答 文意理解与启示 E 感悟联想 创造应用 人生观价值观 内化 课外 ‎0.72‎ ‎6‎ ㈡现代文 ‎9‎ 填空 观点与材料的联系 B 区别判断 一般应用 对待文化的态度 接受 课外 ‎0.86‎ ‎3‎ ‎10‎ 简答 信息筛选 B 筛选概括 一般应用 接受 课外 ‎0.80‎ ‎4‎ ‎11‎ 简答 重要句子的理解 B 一般应用 价值观 接受 课外 ‎0.72‎ ‎3‎ ‎12‎ 简答 整体把握获取信息 C 概括归纳 一般应用 接受 课外 ‎0.68‎ ‎6‎ ‎13‎ 简答 文意理解与启示 E 感悟联想 创造应用 价值观 内化 课外 ‎0.72‎ ‎5‎ ㈢ ‎16‎ 解释 文言字词理解 B 辨析 一般应用 接受 课内 ‎0.70‎ ‎3‎ 17‎ 文言文 ‎17‎ B 一般 ‎0.65‎ ‎4‎ 翻译 文言句子理解与翻译 应用 接受 课内 ‎18‎ 填空 领悟内涵 C 领悟分析 创造应用 对待古典文化的兴趣 内化 课内 ‎0.65‎ ‎4‎ ‎19‎ 简答 文言文内容分析 C 比较分析 创造应用 对待古典文化的态度 内化 课内 ‎0.64‎ ‎4‎ 三 语文综合运用 ‎20‎ 写作 应用文(宣传用语)拟写 D 宣传用语写作要求 创造应用 集体参与意识 内化 课外 ‎0.94‎ ‎2‎ ‎21‎ 简答 整理分析材料 D 分析概括 创造应用 环保参与意识 内化 课外 ‎0.64‎ ‎3‎ ‎22‎ 修改 消息修改 D 文章修改方法 一般应用 合作学习态度 内化 课外 ‎0.78‎ ‎4‎ 四 写作 ‎23‎ 作文 话题作文写作 D 文章写作方法 创造应用 人生价值观、审美观 内化 课外 ‎0.76‎ ‎55‎ 卷面书写 D 汉字书写要领 创造应用 对待祖国文字的态度 内化 ‎0.70‎ ‎8‎ 整卷 ‎0.75‎ ‎150‎ ‎※说明:1.为便于分析比较,此表按试卷内容排列各题;‎ ‎2.知识与能力的考试水平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应用)、E(欣赏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考试层级分两个层次:一般运用、创造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层级分三个层次:接受、认同、内化。‎ 三、试卷特点 ‎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在继承发扬往年中考命题改革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严谨质朴中现新意:‎ ‎1.考察内容:注重积累、注重感受、注重运用和探究。‎ 注重积累。从拼音、写字、名著名篇和古诗文等诸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状况,和2005年一样,比重较大(22分),且寓知识考核与阅读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阅读理解的实际需要服务,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就在语言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理解性和运用性的积累的考查。‎ 注重感受。在阅读理解题中十分注意通过文本引发学生的主观感受,所设问题的角度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身临其境地表达感受,思考问题;不少题在设问的方法上和参考答案中为学生发表主观化的感受预留空间。作文命题能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并渗透着思想道德和人生观的教育。‎ 注重运用和探究。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观题的比例较2005年又有增加,且弃用了选择题;评分标准多题不设统一答案,只列参考要点,只在阅卷的思维上加以引导,主观题参考要点后多附“意思对即可”字样。尤为可贵的是此次设题在注重体现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防止了用大而无当的引申或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演绎来代替对基本阅读能力考查现象的发生。‎ ‎2.命题材料:文质兼美,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 材料或引导学生注意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或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关注环保,增强责任意识……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考试过程,也是一次受教育过程。‎ ‎3.题型安排:主观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增多。全卷主观题110分,约占73.3%。‎ 17‎ 题型分为填空、默写、简答、解释、翻译、写作六类,弃用了选择题有利于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4.试卷结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六大板块(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语文综合性活动、作文),加上卷面书写,符合学生答题思路,但不够简约、清晰。‎ 第二节 试卷分析 一、 试卷抽样分析:‎ 以我市非课改实验区为样本作具体分析。‎ 我市2006年中考非课改实验区共有 名学生参加这次毕业学业考试,平均成绩为 分,最高分为 ,及格率为 ,优秀率为 ,标准差为 ,区分度为 ,难度系数为 (说明:05年中考为 )。‎ 下面是抽样试卷的统计分析情况:‎ 表二 试卷综合指标抽样分析 样本量 满分值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120‎ ‎150‎ ‎120‎ ‎9‎ ‎92.55‎ ‎0.62‎ ‎18.62‎ ‎0.51‎ 表三 试卷成绩抽样分布统计 分数值 ‎120以上 ‎119-105‎ ‎104-90‎ ‎89-75‎ ‎74-60‎ ‎59分 以 下 人数 ‎3‎ ‎31‎ ‎47‎ ‎23‎ ‎10‎ ‎6‎ 表四 试题质量指标分析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一 ‎1‎ ‎2‎ ‎1.09‎ ‎2‎ ‎0‎ ‎29.06%‎ ‎20.51%‎ ‎0.29‎ ‎0.7‎ ‎0.88‎ ‎2‎ ‎2‎ ‎1.05‎ ‎2‎ ‎0‎ ‎19.66%‎ ‎14.53%‎ ‎0.20‎ ‎0.58‎ ‎0.63‎ ‎3‎ ‎4‎ ‎2.30‎ ‎4‎ ‎0‎ ‎25.64%‎ ‎11.11%‎ ‎0.58‎ ‎1.25‎ ‎0.76‎ 合 ‎8‎ ‎4.44‎ ‎8‎ ‎0‎ ‎1.33%‎ ‎2.67%‎ ‎0.56‎ ‎1.83‎ ‎0.55‎ 二 ‎(一)‎ ‎24‎ ‎12.14‎ ‎20‎ ‎1‎ ‎0‎ ‎0‎ ‎0.51‎ ‎3.85‎ ‎0.49‎ ‎4‎ ‎4‎ ‎2.59‎ ‎4‎ ‎0‎ ‎32.48%‎ ‎5.13%‎ ‎0.65‎ ‎1.23‎ ‎0.73‎ ‎5‎ ‎4‎ ‎0.97‎ ‎3‎ ‎0‎ ‎0‎ ‎39.32%‎ ‎0.24‎ ‎0.90‎ ‎0.70‎ ‎6‎ ‎5‎ ‎2.69‎ ‎5‎ ‎0‎ ‎10.26%‎ ‎11.97%‎ ‎0.54‎ ‎1.44‎ ‎0.71‎ ‎7‎ ‎5‎ ‎2.21‎ ‎4‎ ‎0‎ ‎0‎ ‎2.56%‎ ‎0.44‎ ‎1‎ ‎0.55‎ ‎8‎ ‎6‎ ‎3.69‎ ‎6‎ ‎0‎ ‎3.42%‎ ‎0.83%‎ ‎0.62‎ ‎1.19‎ ‎0.48‎ ‎(二)‎ ‎21‎ ‎10.72‎ ‎19‎ ‎0‎ ‎0‎ ‎0.83%‎ ‎0.51‎ ‎3.96‎ ‎0.50‎ ‎9‎ ‎3‎ ‎0.68‎ ‎3‎ ‎0‎ ‎21.37%‎ ‎74.36%‎ ‎0.23‎ ‎1.23‎ ‎0.83‎ ‎10‎ ‎4‎ ‎3.18‎ ‎4‎ ‎0‎ ‎71.79%‎ ‎11.11%‎ ‎0.80‎ ‎1.41‎ ‎0.73‎ ‎11‎ ‎3‎ ‎0.79‎ ‎3‎ ‎0‎ ‎21.37%‎ ‎68.38%‎ ‎0.26‎ ‎1.25‎ ‎0.92‎ ‎12‎ ‎6‎ ‎2.68‎ ‎6‎ ‎0‎ ‎6.84%‎ ‎12.82%‎ ‎0.45‎ ‎1.63‎ ‎0.61‎ ‎13‎ ‎5‎ ‎3.38‎ ‎5‎ ‎0‎ ‎10.26%‎ ‎4.27%‎ ‎0.68‎ ‎1.16‎ ‎0.48‎ 合 ‎45‎ ‎22.86‎ ‎34‎ ‎4‎ ‎0‎ ‎0‎ ‎0.51‎ ‎7.05‎ ‎0.57‎ 三 ‎14‎ ‎6‎ ‎4.69‎ ‎6‎ ‎0‎ ‎48.72%‎ ‎5.98%‎ ‎0.78‎ ‎1.79‎ ‎0.64‎ 17‎ ‎15‎ ‎4‎ ‎2.32‎ ‎4‎ ‎0‎ ‎33.33%‎ ‎20.51%‎ ‎0.58‎ ‎1.52‎ ‎0.94‎ 合 ‎10‎ ‎7.01‎ ‎10‎ ‎0‎ ‎25.64%‎ ‎5.98%‎ ‎0.70‎ ‎2.97‎ ‎0.71‎ 四 ‎16‎ ‎3‎ ‎1.11‎ ‎3‎ ‎0‎ ‎12.82%‎ ‎35.04%‎ ‎0.37‎ ‎1.03‎ ‎0.82‎ ‎17‎ ‎4‎ ‎2.62‎ ‎4‎ ‎0‎ ‎32.48%‎ ‎10%‎ ‎0.66‎ ‎1.32‎ ‎0.80‎ ‎18‎ ‎4‎ ‎1.42‎ ‎4‎ ‎0‎ ‎19.66%‎ ‎48.72%‎ ‎0.36‎ ‎1.55‎ ‎0.86‎ ‎19‎ ‎4‎ ‎1.79‎ ‎4‎ ‎0‎ ‎12.82%‎ ‎26.50%‎ ‎0.45‎ ‎1.29‎ ‎0.81‎ 合 ‎15‎ ‎6.94‎ ‎15‎ ‎0‎ ‎3.42%‎ ‎6.84%‎ ‎0.46‎ ‎4.05‎ ‎0.68‎ 五 ‎20‎ ‎2‎ ‎1.87‎ ‎2‎ ‎0‎ ‎90.60%‎ ‎3.33%‎ ‎0.94‎ ‎0.43‎ ‎0.23‎ ‎21‎ ‎3‎ ‎0.99‎ ‎3‎ ‎0‎ ‎1.67%‎ ‎24.79%‎ ‎0.33‎ ‎0.73‎ ‎0.59‎ ‎22‎ ‎4‎ ‎2.04‎ ‎4‎ ‎0‎ ‎25%‎ ‎17.95%‎ ‎0.51‎ ‎1.41‎ ‎0.90‎ 合 ‎9‎ ‎4.87‎ ‎9‎ ‎0‎ ‎0.83%‎ ‎1.67%‎ ‎0.54‎ ‎1.80‎ ‎0.48‎ 六 ‎23‎ ‎55‎ ‎41‎ ‎49‎ ‎0‎ ‎0‎ ‎0.83%‎ ‎0.75‎ ‎5.23‎ ‎0.20‎ 书写分 ‎8‎ ‎5.43‎ ‎8‎ ‎3‎ ‎2.5%‎ ‎0%‎ ‎0.68‎ ‎1.25‎ ‎0.6‎ 总分 ‎150‎ ‎92.55‎ ‎120‎ ‎9‎ ‎0%‎ ‎0%‎ ‎0.62‎ ‎18.62‎ ‎0.51‎ 从表二、表三可以看出,学生得分大多集中在90分以上,这一分数段得分人数的百分比为67.75%,与命题预期目标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从抽样结果来看,今年考生均分与05年考生相比,提高了2.6分;120分以上人数为3人。‎ 从表四看,偏易题(难度0.71以上)约占13%,难度适中题(难度0.41—0.70)约占52%,偏难题(难度0.40以下)约占35%,试题的难度布局是不太合理的(1.3:5.2:3.5),偏难题比例较大。区分度除作文题和底五大题第20小题在0.40以下外(其中存在阅卷者的主观性因素的干扰),其余试题均在0.40以上,说明全部试题有为理想的的区分效果。‎ 总体来说,这份试卷,从抽样结果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和预期目标基本一致,但是在试题的难度布局上,有待商榷,有些题目在难度上偏向于“选拔性测试”,不能很好的兼顾“水平测试”。‎ 一、 典型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小题,总赋分为8分。抽样平均得分率56%。满分率仅为1.33%,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 ‎  阅读下面的励志短文,然后完成1~3题。‎ ‎  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有手,提地就会变肥沃。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不要怕山峰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山峰就在脚下。 , , 。‎ 你想想:哪块贫瘠的土地,不在农人的手下献上粮食。哪条遥远的道路,不在我们的前进中逐渐缩短。哪座巍 (é)的高山,不在登山者的脚下 A (臣服、屈服、折服)。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伸出你的双手,迈开你的脚步,坚毅、忍耐、 B (跨进、奋进、迈步),胜利就在眼前。‎ ‎  1.第一段中,加点字“峙”的读音是 ;第二段中,“巍”后面应填的字是 。(2分)‎ ‎  2.第二段中,A、B两处应填的词语分别是:A. B. 。(2分)‎ ‎  3.在第一段末尾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句式上要与前面句子大体一致)(4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学习运用句子仿写的能力。题目考查的字音、字形和近义词比较,皆为常见的字词,句子仿写考查的是对句子结构及上下文的呼应关系的把握,出题严谨,选文精当,同时在题干上凸现“‎ 17‎ 励志”二字,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精神。但是从抽样结果来看,学生答题情况不令人满意。‎ ‎【答题分析】第1小题抽样平均分为1.09,满分率仅为29.06%,同时零分率高达20.51%。典型错误是将“耸峙”的“峙”注音注成“sh씓ch씓sì”等等,还有部分学生将“巍峨”的“峨”写成“”,造成得分率低,也反应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第2小题抽样平均分为1.05,满分率仅为19.66%,同时零分率也比较高,达14.53%。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近义词的比较,从抽样结果来看,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掌握也不尽人意。典型错误是A处有很多学生选了“折服”,B处有部分学生选了“跨进”。第3小题抽样平均分为2.3,满分率为25.64%,零分率为11.11%。这一小题学生答案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注意题目要求是“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没有注意第一小段的四个分句其实是和第二小段的四个分句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也就没有注意要填上的句子其实是要和“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这个句子相照应,而写了“土地”、“路”、“山”方面的句子。‎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这一部分有二篇文章,均取材于课外,共10小题,赋分45分。从抽样的得分情况看,平均得分为22.86,第一篇阅读得分与往年基本持平,第二篇阅读得分比2005年略低,阅读整体难度为0.51,略高于05年的0.55。总体看来,这部分试题形式和内容较好,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比较准确反映了学生阅读现状。‎ ‎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生命赋》,共5题,24分。抽样平均得分率为51%。‎ 生 命 赋 孙荪 ‎  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  ②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  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  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  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  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  ⑦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  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 17‎ 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  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  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  ⑾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  4.文章④至⑦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 、 、 、 。(4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作为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题,和05年试题一样,设计此题时采用填充题型,以降低难度,只要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解题难度不大。‎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59,满分率为32.48%,零分率为5.13%,难度为0.65。得分率是这篇阅读最高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将四种不显眼的事物填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将豆芽填成豆苗,将花蕾填成鲜花。 ‎ ‎  5.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的揣摩能力,以及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握住作者“如痴如醉”的激动,也要把握作者“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情绪,要求学生能通观全文,整体把握。‎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0.97,满分率为0,零分率为39.32%,难度为0.24。在第一篇阅读中得分是最低的。学生能填出激动惊喜的心情,而填不出紧张不安、复杂等关键词,回答不够完整。更有很多学生没能从文章整体出发,只是从“害怕”的原意来答,导致失分较多。‎ ‎  6.第⑧段中,对奇松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5分)‎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揣摩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个关键语句的揣摩,联系上下文,分析得出这些植物的生存条件恶劣,具有顽强的精神,从而得出其生命力旺盛的结论。‎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69,满分率为10.26%,零分率为11.97%,难度为0.54。考生能答出前面生存条件恶劣和表现顽强、坚韧的精神两部分要素,后面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要素往往答不出,导致得满分的学生不多。 ‎ ‎7.将画线的句子换成“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了”,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5分)‎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置换类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考查对划线句子语气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判断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反问的运用。‎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21,满分率为0,零分率为2.56%,难度为0.44。从抽样结果来看大多学生能答出“划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更强烈一些”,但“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这层意思没有人答的出来。可以看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还是存在问题。 ‎ ‎8.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试题点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揣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含义。‎ 17‎ ‎【答题分析】此题不得分学生少,但得满分的考生也不多,抽样平均得分为3.69,满分率为3.42%,零分率为0.83%,难度为0.62。很多学生答到“珍惜生命”,符合答案要点,但是另外几个要点,学生涉及不多,同时能就要点清楚的展开陈述的不多。‎ ‎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读永恒的书》,共5小题,21分。抽样平均得分率为51%。‎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9.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意在说明 。(3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理解,即引用的名言证明了什么观点。同时考查学生上下文联系和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0.68,满分率为21.37%,零分率为74.36%,难度为0.23。此题得分率为全卷最低,零分率是全卷最高。许多学生答题时只着眼于名言本身,对这句名言的意思加以解释,并非根据试卷的命题意图答题,更没有联系上下文,说明学生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缺乏理性的认识,答题时,思维不清晰,语感不强。不能看到答案就是上文“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这句话。‎ ‎  10.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4分)‎ 17‎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对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去分析“永恒的书”的含义。‎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3.18,满分率为71.79%,零分率为11.11%,难度为0.80。这一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11.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揣摩能力。这里引用名言则是为引出作者的论述——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但是就这个题目而言,引用句最好还是打上引号,不然很容易让学生错误的理解这里的“他”就是指代“费尔巴哈”,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0.79,满分率为21.37%,零分率为68.38%,难度为0.26。此题得分率极低,仅高于第9小题(0.23)和第5小题(0.24),失误原因:1、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够仔细,不能联系前后文本来理解问题,不很好地判断命题意图。2、对于 “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中的关键词“他”理解为费尔巴哈,给出错误的解释。‎ ‎  12.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那些建议?(6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把握。‎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68,满分率为6.84%,零分率为12.82%,难度为0.45。学生在这一题的解答上存在无法答全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非最好的书不读”这个答案,有部分学生答到要读“必读的书”,但是没有解释什么是“必读的书”,即“具有永恒价值的书”,说明对文章还缺乏仔细的解读;对“在独特个性和追求方面成为书的知音”这个要点学生概括不准确,有的答成“看书要有独特个性”;大概有50%的学生答到“要读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由于第9小题学生答的不好,所以很少有学生答到“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13.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5分)‎ ‎【试题点评】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能力以及课外阅读面。并且要求学生谈谈启迪,考查了学生平时的积累和思考习惯。‎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3.38,满分率为10.26%,零分率为4.27%,难度为0.68。由于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列举出一本好书,并能谈到启迪,言之成理即可,所以此题零分率低,得分率较好,但是得满分的也不多。主要在谈到启迪时谈得不完全;而且学生列举的书大多是“四大名著”,更有学生列举了一些玄幻小说之类的书,反映当今学生的阅读面还是不宽。‎ 第三部分:古诗文默写。共两小题,10分,抽样平均得分率70%。‎ ‎  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 ‎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  (2)万里赴戎机, 。(北朝民歌《木兰诗》)‎ ‎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4)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  (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7)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8)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17‎ ‎【试题点评】考查学生课内外的古诗文名句积累情况。采用直接填空的形式,学生只要根据记忆,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8题中任选6题,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难度不大。‎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4.69,满分率为48.72%,零分率为5.98%,难度为0.7。这些填写的诗文都是一些名句,学生填写基本正确,但也出现一些常用字的书写错误,如:关山度若飞:“度”—“渡”;山随平野尽:“随”—“隋”、“尽”—“静”;千里共婵娟:“婵娟”—“蝉娟”;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人”—“人才”、“材人”‎ ‎15.按提示默写诗文名句。(4分)‎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  , 。在写出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 , ‎ ‎ 。‎ ‎【试题点评】考查学生课内外的古诗文名句积累情况。采用理解性默写和情境性默写题形式,意在考查学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能力。‎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32,满分率为33.33%,零分率为20.51%,难度为0.58。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错位现象,也就是把填写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写成了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同时有些学生对此题理解不够,写出的句子不是表现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的,这也说明了学生对古诗文缺乏一定的积累。‎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是《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共4小题,满分15分,阅读课内名篇选段,按理说得分应该较高,但是事实不尽人意,抽样平均得分率为46%,满分率为3.42%。‎ ‎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 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为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题中考查的几个文言实词都是常见的,难度不大,意在让学生形成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轻松的心态,但是学生完成情况不佳。‎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11,满分率仅为12.82%,零分率高达35.04%,难度为0.37。说明学生在文言文实词积累方面有很大问题。有的学生将“悉”解释为“熟悉”;不能发现“无论”有古今异义的现象;还有的学生粗心大意,将“渔”的意思“钓鱼”写成“钩鱼”,还有的解释为“捕渔”或“一种渔具”‎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7‎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解文言文句子与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能力。考虑到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此题要求翻译的句子都没有涉及特定的文言句式,答题只要求理解句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恰当得组织语言即可。‎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62,满分率为32.48%,零分率为10%,难度为0.66。学生在答题中暴露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语言表述都不准确的问题,如第(1)小题翻译时将“此人”中的“此”——“这样” 漏掉了,将“讯”——“消息” 漏掉,还有的直接翻译成“问讯”,并且将“问讯”写成“问汛”。第(2)小题的“于途”翻译成“走路”、“走”等。‎ ‎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要填上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形成成语,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完成情况不佳。当然,此题的设置也有问题,从题目来看,似乎是一幅对联,而第二句要求填上的“与民同乐”和“”第一句的“欲脱尘网”并不能形成很好的对仗,造成对学生的误导。‎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42,满分率仅为19.66%,零分率高达48.72%,难度为0.36。第一个空很多学生将“世外桃源”的“源”写错,写成“原”;有的写成“世外桃林”。第二个空很多学生只关注“欲脱尘网”,总是想凑成一个词语,与之相对,没有注意题目要求“根据选段内容”来填。‎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与表达的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分析题,难度本身较大,是对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很好的检验,题目设计又有开放性,还能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79,满分率为12.82%,零分率达26.50%,难度为0.45。学生绝大部分能答出“快乐”这个关键词,大部分能答出“和睦相处”,但是对“生活安逸”这个要点概括不准确,极少部分学生能答出“民风淳朴”这个要点。‎ ‎ 第五部分:语文综合运用。共3题,9分。‎ ‎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节约伴我行”活动。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  20.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的宣传用语。(不超过20字)(2分)‎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中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言运用是最常见的手段,本题以当前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为命题背景,以拟写宣传语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87,满分率为90.67%,零分率达3.33%,难度为0.94。是全卷完成情况最好的一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扣住题意,表现出良好的概括和创造能力。‎ ‎21.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3分)‎ ‎ 时间 用量 性别 项目 ‎3月 ‎4月 ‎5月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寝室用电量 ‎650度 ‎280度 ‎631度 ‎252度 ‎613度 ‎220度 寝室用水量 ‎181吨 ‎90吨 ‎170吨 ‎71吨 ‎158吨 ‎56吨 17‎ ‎  注:男生124人,女生62人。‎ ‎ ‎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清楚地表述这个规律。考查角度独特。同时难度也较大,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完整表述的不多。‎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0.99,满分率仅为1.67%,是全卷除作文题外最低的,零分率为24.79%,难度为0.33。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男、女生用电量和用水量在减少。但是不能答出“自3月以来”这个限制语,更不能发现“女生的节约更突出”这个要点。说明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能力还不是太好。同时在表述上也不是很准确,如很少有学生答到“逐月减少”和“我校住校生寝室用电量……”这些限制性词语。‎ ‎  22.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下面一则消息,请你帮他做写修改。(4分)‎ ‎  我班李峰同学光荣当选本月“校园节约之星”。自我校开展“节约伴我行”活动以来,他积极响应,不但自己厉行节约,还有几位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节约行动小组,A主动承担节电节水的义务监督员,坚持天天检查寝室和教室的电灯以及水龙头的关闭情况,使学校“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大大减少。另外,他还坚持带领小组成员捡拾易拉罐、矿泉水瓶、包装纸盒等废弃物,把卖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B李峰的行为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  (1)A句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2)B 句成分残缺,可在“ ”一词后面加上“ ”。‎ ‎【试题点评】主要考查学生语言修改能力。语言修改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方面,设计此题也是为了引导师生加强语言修改能力的训练。‎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2.04,满分率为25%,零分率为17.95%,难度为0.51。第(1)小题学生完成情况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看出“承担”和“监督员”是不能搭配的,把“承担”改成“担任”,还有一些学生改成“担当”、“ 要做”等也不错。学生在解答第(2)小题时,出现对“成分残缺”这个名词术语不理解的情况,答得文不对题。一方面说明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这种训练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试题也出现了人为的障碍。‎ 第六部分:作文。即第23题,55分。抽样平均得分41分,难度为0.75。‎ ‎  23.阅读下面寓言,写一篇作文。‎ ‎  妈妈要出门,临走前叮嘱三岁的双胞胎孩子在卧室里玩游戏。由于窗户关着,阳光进不来,兄弟俩就商量说:“外面阳光多,我们扫一点儿来。”于是,兄弟俩拿着扫把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可等他们把簸箕抬进房间,簸箕里的阳光就没有了。扫了好几次,屋内还是没有阳光。妈妈回来了,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就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他们回答说:“房里没阳光,我们想扫点进来。”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的。”‎ ‎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渴望得到友谊、理解、真诚……可是我们常常感到难以如愿。其实,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它们就会像阳光一样洒满我们的心房,照亮我们的生活。请以“敞开心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  提示和要求:‎ ‎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 ‎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  (3)抄袭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17‎ ‎【试题点评】采用材料和话题相结合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将写作和阅读真正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纯话题形式的无主题写作弊端,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保有一定的自由写作的优点。材料内容以富有寓意的母子对话为背景,以“窗户”比喻“心扉”, 以把打开窗户阳光自然会进来引出“敞开心扉”的话题,同时界定了“敞开心扉”,迎接“友谊、理解、真诚……”为内容。抓住初中学生渴望得到“友谊、理解、真诚……”,贴近学生实际,能引发学生发真情,抒实感,写出充实的好文章。‎ 表五 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一等 ‎55-48‎ 二等 ‎47-39‎ 三等 ‎39-30‎ 四等 ‎29-21‎ 五等 ‎20-0‎ 内 容 ‎30分 ‎30-26‎ ‎25-21‎ ‎20-16‎ ‎15-11‎ ‎10-0‎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文章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 文不切题 中心尚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 达 ‎25分 ‎25-22‎ ‎21-18‎ ‎17-14‎ ‎13-10‎ ‎9-0‎ 表达方式运用的好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运用的好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言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言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 ‎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41,满分率为0,零分率为0.83%,难度为0.75。由于是供材料的话题作文,审题要求高了,学生必须读懂材料,方能切中话题,作文的立意,乍看较难但是由于材料的开放性较强,寓意比较明显,提示语也较明确地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因而实际难度还是比较恰当的。阅卷老师共识:学生基本能用比较合理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充实,取材广泛。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但是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①扣题不紧。许多学生不注意认真仔细地审题,从材料和提示语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而是自顾自写,一相情愿的写自己的遭遇和经历,只顾抒发自己的感受,和题目要求的“敞开心扉” 和渴望得到“友谊、理解、真诚……”关系不大;②审题不严,理解偏差。要么把重点放在“敞开心扉”上,对“友谊、理解、真诚……”谈的太少;要么把重点放在“友谊、理解、真诚……”上,对“敞开心扉”视而不见;③谋篇布局欠严谨。不少学生不能作到文章的首尾呼应圆合,有头有尾,结尾也缺乏点睛之笔。段落之间缺乏过渡,层次不清。甚至有的学生一段到底。④语言表达不够平实生动。或只会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或语言干瘪苍白,或通篇口语化。不会使用修辞,不会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故做老成,笔端沧桑又老生常谈;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求险求怪,用一些句式怪异的组合,求的虚假的新奇。⑤编造现象。虽然这次作文题目很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编造一些虚假经历,抒发矫揉造作的情感。更有一些大量出现在作文选上的模式化的题材也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上,如自己生病,妈妈背我上医院;一个孤儿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开始如何如何关系好,然后产生矛盾,再分开,再和好等等。⑥错别字比较多,标点不规范。⑦卷面不整洁。‎ 第七部分:卷面书写。赋8分。‎ 17‎ ‎【试题点评】意在考查学生的书写水平。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提醒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汉字的书写,加强书写训练,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 表六 书写要求及评分标准 ‎8-7分 ‎6-5分 ‎4-3分 ‎2-0分 字体端正 书写、标点、‎ 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书写、标点、‎ 格式正确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有多处错别字 和标点错误 卷面较整洁 字迹潦草 错别字和标点 错误多 卷面脏乱 ‎【答题分析】此题抽样平均得分为5.43,满分率仅为2.5%,零分率为0。从抽样结果来看,学生的书写水平还有待提高,尽管有一些学生书写工整,但是整体书写规范和美观仍需加强。‎ 第三节 反思与建议 一、命题建议 ‎1.关于试题难度和效度 全卷试题难度系数为0.62,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学业水平考试,此难度系数还是偏低的,其中基础题占67分(约占总分值的44.7%)、中等难度题占63分(占总分值的42%)和较难题占20分(约占总分值的13.3%),与合理比例的分值7:2:1都有较大出入。从“试题质量指标抽样分析”表中可以看出难度系数小于0.3的试题有3题,难度系数在0.8与0.7之间的试题竟然仅有2题,而有一题难度系数竟达0.94。‎ 全卷各部分试题的排列要根据其难度系数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但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作文和古诗文默写外,其他题并未遵循此原则。‎ ‎2.关于考查内容 ⑴全卷较开放性的试题较往年明显增多,然而多数题很难起到“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作用,不能“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不利于考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第8题学生答题受限制大,零分率为0.83%;第20题过于陈旧,满分率为90.60%、难度系数为0.94。建议此类题在设定时可从多个纬度进行限定,以保证题目的活儿不滥。如第3题,从句式和句意两个纬度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了限定,第13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希望这类题更多一些,以保证考查的效度。‎ ⑵语言表达包括口语交际和写作两部分,此次考查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建议探索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形式。‎ ⑶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考查建议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这就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比较和联想,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同时又获得审美的体验。今年在这方面较为欠缺:首先,提示语(“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不能起到提供情境的作用;同时,要求填写“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和“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人为的造成学生答题难度增大:同时表现奉献精神和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是否可填?可不可以填同一句?古诗文的鉴赏较为复杂,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国家中考命题指导组早在2004年就提出此类题的适宜考查形式是“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⑷全卷阅读量过小,不利于对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力的考查。全卷阅读总量(包括提干、注释等各类指令性文字)不足4700字。现代文阅读要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筛选信息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两篇现代文正文字数合计1900字左右,较为合理,故建议对阅读总量作适当增加(合理的全卷阅读总量应该是不超过 17‎ ‎6000字)。‎ ‎3.关于选文 ‎①现代文的阅读材料。两篇选文均选自课外,从关注尊重生命、提高素养的角度选材,注重了选文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体现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然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味。《生命赋》表达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读永恒的书》要表达的中心并不难理解,但表述语言哲理性过强,多为“知性的抽象”,与初中学生思维方式有较大的距离。同时,两篇文章语言都欠活泼,在考场这特定的氛围下阅读尤为让人有沉重之感。不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且学生有可能受到这种文风的暗示作用而影响后文的作文,不能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进行发挥。‎ 建议注意试题的素材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更充分的注意选文和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注意选文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可否选择与本地风土人情有关的各类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②文言文阅读材料。沿用比较阅读的形式,两文也确有可比之处,不仅考查了记忆能力,而且考查了理解、类比、联想的能力。只是若能涉及课外,考查一下学生的迁移能力,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会有更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③话题作文中的情境材料。此材料选用的是文摘上的时文,有虚构之嫌:“窗户关着”阳光就“进不来”?走出户外还需要再扫吗?阳光一定是像沙子一样是可扫的,且较重,不然怎么要“抬”呢?这对双胞胎要么从未见过阳光,要么是天才。这类文章可作休闲之作,甚至可以用作平时的班会材料,但用在考试中则非常不妥:易误导学生肤浅立意、生拉硬拽,仿写宿构、编造故事。‎ ‎4.关于试题设计 ‎ ⑴注意阅读考查的层次、梯度的有效组合,科学设定主观题。‎ 全卷注意了整体性、应用性、综合性,体现了三个纬度的交融,但从“质量指标分析表”可以初步看出各部分并未根据其难度系数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难度系数特别低的第5题、第9题、第11题均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难度系数较高的往往是最后的主观题,这又暴露出一个问题:主观题的得分有虚高之嫌。再具体看以下几题:第8题可以不看文章,直接做题,因为这种问题从小学就开始在各学科中有所涉及;第13题更是可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看原文直接来答题;第20题因试题过于陈旧简单,满分率为90.60%。同时,主观试题往往是阅读理解中赋分较高的。‎ 主观题设定应是水到渠成的必然,是在认真完成前面各层次的阅读训练的基础上,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阅读迁移,实际上也是对前面文本理解的再次检验,步步提高、层层深入,而不是对文本的游离或无当的引申。‎ ⑵探索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形式。‎ 今年未设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题,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纸笔测试中设置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用笔解答。‎ 以节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运用题涉及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同时对学生也具有教育性。只是三个试题间缺少必然的联系,依然可以单独作答。而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的方案命题者事先限定好的,难以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建议可以将此类题纳入阅读题中,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方面作探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查。‎ ⑶对文言文语段整体理解考查题的设计要慎之又慎。‎ 第18题用填成语组对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段整体的理解,是一个可贵的尝试。然预估难度与实际难度出入太大,其信度和效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值得深思。‎ ⑷设计断句、朗读试题。题目本身不要难,但却能起必要的导向作用。‎ 17‎ ⑸作文题的设计要多样化。不宜完全采用话题形式,可以考虑命题、半命题、材料题各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两题选一,以利于具有不同潜质的考生发挥所长。‎ ⑹试题表述需要进一步力求正确、简洁、明确。‎ 全卷试题的设计是“简约合理”的,但个别试题提干表述指向性不明确让学生无从下笔:第15题既说“传统文化”,是否可以不填古诗文名句而改填白话文名句?同时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多数情况下是不宜截然区分开的;第19题题干表述欠简洁;‎ 另外,第20题文章修改设题没有人为编造之嫌,很好。但此则消息本身在语言的规范方面存在问题:首先,第二句过长,不符合广播稿的特点;其次,第二句句中主语有变化,却都省略了,不若将“节约行动小组”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在“主动承担”前面补上主语“他们”。第三,“把卖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应该改为“把卖废品所得的钱捐给‘希望工程’”。此广播稿虽托名为“某学生”所写,但出现知识性错误仍然是不足取的。‎ ‎5.关于试题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以简约、清晰、合理为原则,设计一整套试题,不要分卷;根据考查内容将试卷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部分(参我省课改区试卷)或三部分(“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 二、教学建议 ㈠正确看待中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中考的内容、目标和考核重点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的,和日常的教学要求是一致的,注重积累、诵读,注重阅读的兴趣和品位,注重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注重个性化的体验,都是必需的;同时,中考命题也是在不断完善之中。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受制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话,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道路会越走越窄。如前两年未考议论文,不少老师便忽视了基本文体知识的讲解,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学生“知道简单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区别,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作出判断”,今年试卷上考查观点与材料的联系的第9题并不难,但答题情况很差:满分率仅为21.37%,零分率竟达74.36%。‎ 同时,中考命题具有导向功能,所以又需要加强考试研究,加大适应性训练,尤其要针对学生暴露的能力偏弱处(如:写错字病句现象的逐年严重、概括筛选能力差、审题能力弱、答题缺少层次性……)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广泛而扎实的打好基础,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㈡多渠道训练,打牢基础,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母语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必要的词语、篇章等方面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寄送优秀诗文是加强纪律、增强语感、培养学习文学语言兴趣、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而今年涉及基础积累题的得分都很低,所以在学习中强化“习得”意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字、词、句、段、篇及古诗文学习的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接触文本,注重语言的日常积累,加强理解性记忆,注重语言的感悟力,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只是可能我们未采取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往往继续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比如,对古诗文名句的训练,如果我们多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则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自觉地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文化积累;消灭错字、病句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必要的语法可以结合作文、阅读训练。‎ 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5题、第7、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9题、第21题具有综合性,体现了注意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 17‎ 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展开联想,既要读懂题目所提供文章的内容,又要展开多向思维,同时渗透着思想教育,但答题情况很差,今年中考暴露出能力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筛选语文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与平时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教师忽略了语言与思维“影”与“形”的关系,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学生好像忙个不停,但实际上思维却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建议重视对动态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使语言的学习“活”起来,提高学生把握语境、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注重不同文体的阅读、语言组织、答题技巧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整体感知、分析、理解、概括、品味、感悟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适应学生参加中考的客观需要,平时的教学测试尽量采用中考的题型,使学生熟悉有关题型的结构和评分标准;第二,“立足课内,联系生活,取材课外”是中考的命题思路,不是我们平常教学的指导思想。平常教学中忽视“课内”的现象已是教学中的隐忧。而课内外衔接是为了把课文学得更好。所以上好课文、学好课文不容忽视。‎ ㈣关注自主学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随着教改的深入进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作强求统一等意识已为大家重视并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文章内容意蕴的理解、把握,对文章的品读却因为“不作强求统一”而流于表面;因小组讨论的热闹,而放松了教师的专业责任感;因为表扬过滥,而导致学生养成了浅尝辄止和随意应对的学习态度。‎ 建议:首先,课堂教学要为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小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它往往缺少一定的层次性和严谨度。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是深层次上的思维交流。‎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认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专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引领激发学生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三,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教学要体现时代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⑸注重写作、听说能力训练的有序性。‎ 人教版教材是以“生活主题”为联系点,每一单元围绕某一生活主题选择阅读文章,安排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练习题,体现出生活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但是写作、听说能力训练自身所应有的循序渐进的线索被打乱、湮埋。为落实写作和听说能力训练的有序性,建议教师心中要有写作、听说能力训练的整体规划,在日常教学坚持做“专项突破”即将写作、听说能力要求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有单项要求到多项要求同时进行,并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17‎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